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扼要地展示国内外有关“时代”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时代论”的新概念。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为理论基础,以国际无产阶级与国际资产阶级斗争格局的新变化为客观依据,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为历史论证,从“作为世界革命进程的社会主义面临的现时代”和“作为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面临的现时代”两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发展时代论的本质涵义。认为在革命(包括改革)、和平与发展的现时代,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向现时代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战胜以至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董海浪  谭林  王慧 《学理论》2011,(2):62-6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1],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实践催生和时代孕育两个思想理论创新的关键要素。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入研究它的理论系统,注重研究其理论主题、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表现形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理论引领功能。它集中体现在发展国家、武装全党、团结人民和凝聚社会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又给马克思主义提出新的挑战。新的产业革命不仅改变着资本主义,也改变着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离不开时代发展。现时代丰富的文化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文化条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学术自由,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知行合一,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等途径提升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黄斌 《理论导刊》2007,2(9):44-46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历史地解答了社会主义代替或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但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起来,仍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这个难题的实践解答和理论发展,它确认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人所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立足当今时代和中国实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马列和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需求都决定了要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特征对这个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当今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在认清时代特征基础上,全面把握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及其最新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思想、理论、运动、建设四个方面从容应对,促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的复兴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4)
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和社会发展凸显的新问题,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响应新的时代实践,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矛盾论述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状况,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继承并创新、发展,对当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闫焕文 《学理论》2014,(4):1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当代基本国情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根据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以及进一步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完善宗教理论和处理好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蕴含了特定的时代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共同进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直面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需要,剖析困扰当今国际社会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文明赤字、制度霸权等问题,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标志性成果,其他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对其作出了有益探索。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化解当下各种矛盾分歧,凝聚人类价值共识,为世界和平、发展、治理、文明和制度提供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深刻领会和落实这一论述的精神,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具有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时代的背景1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并精彩解答了四大时代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由此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前,随着新的形势发展,一个新的重大的时代课题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前使命就是要像回答前面四大课题一样,集中而全面深入地回答这一时代新课题,并形成新的完整概括和重大理论创新,这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我们既要完整地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充分肯定其伟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又要面对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结合新的实际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进行理论创新 ,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轩铭  杜波 《理论导刊》2021,(4):121-12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全媒体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机遇,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研究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把握机遇、抢占新型舆论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于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才能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实践催生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坚守人民的主阵地,基于新时代、新方位,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新定位,其人民性思想作为一根红线贯穿思想始终,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多重维度全方位彰显对人民的关怀和体认。正所谓江河有源、树有根,其人民性追根溯源是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并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3)
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实践交往的产物,其规约着社会的行为方式,调节着人们的交往形式,为人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发展现实,兼顾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制度结合的时代产物,其在保障社会及人的发展进步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内含历史、科学、价值、实践四重维度,其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生成性、先进性、人民性、实践性特征的同时,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本质上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制度创新、实践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的新特征与新趋势,立足新科技革命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