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06,(12):67
在论及我们所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和复杂矛盾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话:"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话原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选择《贞观政要》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知其所以危则安矣,知其所以乱则治矣,知其所以亡则存矣”。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53-53
昭公后醒【原文】昔宋昭公出亡至乎境,喟然叹日:“呜呼,吾知所以亡失矣。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昔讲之,二年而美闻。宋人迎而复之,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亡,此后醒者也。(群书治要·贾子)【译文】  相似文献   

4.
治官者鉴     
王志略 《人大论坛》2008,(12):37-37
曾经我以韩非子的法治为骄傲.以为中国自古就有法治理念。 比如,他曾在《韩非子·有度第六》中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又如,他在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由治而乱,由强而弱,由兴而亡之后,他说:“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相似文献   

5.
刘月科 《群众》2009,(12):18-19
《易经》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常怀忧患之心,才能永葆清醒的头脑和奋进的心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鉴取国内国际治党治国的经验和教训.向全党提出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  相似文献   

6.
缘起 中国的家族企业存矣?亡矣?荣矣?枯矣?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中国的家族企业并不以经济学家的评论和指导为转移,该发展的自在发展,该倒闭的自在倒闭,且总体上逐渐走向繁荣。 企业冠名以家族,必然和“家”有关。中国的“家”文化,可谓世界第一。据说有人将《红楼梦》译成英文,碰到的最大的难题是偌大的一个家族的亲属称谓,在洋文里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汇,由此可见中国家族文化之  相似文献   

7.
南宋思想家、政治家叶适(1150—1123)给后 世留下了许多闪耀着光芒的思想,其中有较丰富系 统的人才学思想。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人材之用,治乱兴衰之所从出” 叶适的人才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宋代选人用人制 度弊端的批判而提出来的。叶适指出,“本朝人才 所以衰弱,不逮古人者,直以文法繁密,每事必守 程度,按故例,一出意则为妄作矣。”即人才衰  相似文献   

8.
缘起 中国的家族企业存矣?亡矣?荣矣?枯矣?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中国的家族企业并不以经济学家的评论和指导为转移,该发展的自在发展,该倒闭的自在倒闭,且总体上逐渐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9.
尚清 《今日浙江》2013,(10):42-42
中华民族智慧原典《易经》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面临严峻的灾害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谐的重要基石。人类社会在发展,各类风险总是如影相随。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社会、自然、技术带来的脆弱性也在增加,现代人已日益置身于德国学者贝克所说的  相似文献   

10.
清末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不仅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誓死抵御外侮的英雄,而且也是奋力振兴民族经济、勇于积极进取的封建官员。刘铭传存台湾“创兴一切新政,其意不但为保障东南七省已,且台举一隅之设施为全国树之范”,“思以一岛基国富强”。他对于台湾的近代化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正如史学家所论:“有大勋劳于国家者,……溯其功业,足与将湾不朽矣。”  相似文献   

11.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公安队伍中一些人利欲熏心、权欲膨胀、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尤其是有的名为“治乱”实为“乱治”,败坏了公安队伍形象,以致成为一些地方治安状况不好的重要原因。乱治的根源,一是私欲作祟;二是管理不严;三是部分民警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四是监督不力;五是体制不顺;六是后勤保障不力。反对乱治,坚持法治,必须抓好依法治警,全面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51-51
献子贵言【原文】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存,君日:“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合楫而答日:“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日:“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日:“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日:“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日:“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群书治要·尸子)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以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忧患意识已成为我们党、国家、人民,以及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正如《易传》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由此可以看出,忧患意识不是一种消极意识,它不是指“杞人无事忧天倾”的那种消极悲观厌世的心态,而是指那种善于发现和找出自己的不足,时时牢记自己的信念和责任,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骄不躁,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不断进取的心态。忧患意识并非自今日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一…  相似文献   

14.
【原文】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孝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任顾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任编委会主任 ,著名学者田居俭、邢贲思、苏星、吴建国、何祚庥、罗国杰、季羡林、侯树栋、郭传杰、梁金泉、梁衡、戴舟、戴逸任编委 ,周溯源先生主编的《历代忧国忧民诗选》2 0 0 0年 9月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既具学术价值更富现实意义的好书 ,同时也是我省学术界、出版界的一件喜事。忧国忧民 ,这是历代先哲的睿智和良知 ,也是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一个基石。从《周易》中“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到西方古代思想家关于…  相似文献   

16.
蔡奇 《政策瞭望》2012,(3):13-15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强烈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重要论断,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清醒地认识自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是执政党成熟的标志。领导干部要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加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强烈的忧患意识来自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娴熟运用,它体现了博大精深、见微知著的哲学智慧。安与危、存与亡、治与乱、兴与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作为主体的人作用下的消长转化。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人的意识或认识的一种形式,主要体现事物问题性的一面,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一种不安追求、一种主动精神。它通过反思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8.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论及才与德的关系时,依才德的多少把人分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这些人当如何取舍呢?“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德”对于一个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挟才以为恶”,  相似文献   

19.
心净则官清     
官居高位而清廉者中国自古有之,民众赞誉久远,成为居官者的楷模。然而,说清官容易,做清官难,正如元好问在《薛明府志思口号》一文中所称:“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无数为官做人的历史鉴证,民敬而官清,官清则心净,只有心底无私方能天地宽, 无私心杂念,方可一尘不染。所谓清廉即有清白不贪之意,与“贪污”相对。《楚辞·招魂》写道:“朕幼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因此,为官者首要的官德便是公正清廉。明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于谦以“绢帕麻姑用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自己做官的座右铭。北周卫州治中赵轨曾以“不是自己的劳动果实,不应该  相似文献   

20.
相信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以人民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是邓小平治国艺术中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任何一种成功的治国方略,无不是“以民为本”。古人云:“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