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劳动法的出台和不断更新完善,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所签订的一种劳务保障,劳动法的制定对劳动者加强了法律保护.由于多种因素的发生,用人单位也会出现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法律风险,本文将通过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制定出如何能够防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重要性,阐述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对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涂永前 《现代法学》2015,(2):92-101
真假劳务派遣或不当劳务派遣是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中的重要维度。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由派遣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谓之派遣类劳动合同。然而,如何订立派遣类劳动合同却在《劳动合同法》中少有提及。现实中普遍存在用工单位过度介入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现象,在理论上也鲜有人讨论用工单位介入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尺度。遵循劳动合同制度的一般原理,在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阶段引入实质雇主的判断标准,既要承认用工单位介入劳动合同订立过程的经济理性,又要限制用工单位的过度介入。在派遣类劳动合同订立阶段引入劳务派遣中的实质雇主标准,将是规范我国劳务派遣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22,(3):89-96
“共享用工”是共享经济与零工经济的一种结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用工形态,存在立法缺失导致“同案不同判”、社会保障制度灵活度不足以及劳动关系隐蔽等方面的风险。为了防范和控制共享用工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风险,通过分析国内外经典案例、文献及参考国外对于共享员工的立法规制后发现,加强对平台的监管、增设第三类中间劳动关系主体、建立多元化社保保障制度以及完善工会的构建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防范共享用工劳动关系管理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劳动纠纷每天都有发生,尤其以劳动合同订立和试用期间的纠纷居多。如何提前防范,对用人单位而言非常重要,同样也是对用人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项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劳动纠纷每天都有发生,尤其以劳动合同订立和试用期间的纠纷居多。如何提前防范,对用人单位而言非常重要,同样也是对用人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项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迎春 《法人》2007,(12):21-23
一部新法带来的用工风险其实都可以防范,关键在于基于何种理念、选择何种方式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对现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用工制度带来全新的变革与挑战。作为用人单位,应当革除以往陈旧的用工观念,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缓解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针对架子队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研究了在铁路建设项目开展过程当中,架子队用工模式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最后根据法律风险,分析了架子队用工期间可采取的防范措施与方法,希望以上问题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是企业财富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如不慎泄露。将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应着力加以保护.然而,商业秘密的内涵及特点决定了其不易保护,容易流失,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应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的研究,注重从事前防范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为了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实现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了规定。本文拟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基本理论出发,通过逐步深入,消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误解,同时从法律风险防范方面也给企业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规范劳动条件、组织生产劳动、进行劳动管理的最重要依据。随着我国劳动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实践中由于规章制度本身的错误和不足,无谓导致大量劳动争议的发生,或成为劳动争议的根源。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剖析目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电子化作为银行的一种新业务模式,在给银行带来了新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风险。正确的认识有哪些法律风险和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因此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用工模式不同,铁路建设项目采取架子队用工模式,该模式在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铁路建设项目的架子队用工模式,分析该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该模式用工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广大的铁路施工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工"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宇 《北方法学》2009,3(3):102-110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把建立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志从“签约”修改为“用工”,研究与用工相关的法律问题显得日渐迫切。用工的内涵,可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行为。认定用工是否成立,我们应根据双方主体是否合格、是否有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双方关系是否符合“从属性”标准要求等要件来作出判断。其中,对于“用工之日”的认定,应设置特别规定。关于如何理解用工和签约之间的效力关系,应区分“同时用工和签约”、“先用工后签约”、“先签约后用工”这三种不同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解除,直接影响到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因而我国劳动法严格限制用人单位任意解除劳动合同,但实践中用入单位肆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却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作者重点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分析用人单位肆意解约的个中缘由,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建议,以实现劳动关系的稳固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尉晓珑 《法制与社会》2015,(2):248-249,263
非全日制用工制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劳动制度之一,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是对全日制用工的补充,满足了劳动市场对短期劳动力的需求。但我国对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定并不全面。劳动合同内容不明确,劳动者权益遭受侵害,用人单位逃避法律责任,非全日用工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立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全日制用工存在法律规定的缺陷及其原因,对完善非全日用功的立法提出几点看法,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非全日用工的立法进步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邱志平 《法制与社会》2010,(29):214-215
随着社会济经的发展,公证领域的开拓和公证业务的快速增加,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和参照沿海地区公务员阳光工资的标准,公证机构打破常规的大锅饭的管理体制,实行工资与各自的公证工作量、收费数等因素挂钩的一种工资制度,这极大地促进了公证员的工作积极性,但这同时也给公证员带来了不小的公证执业风险和给公证处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如公证员之间、公证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错假证的发生;公信力的下降等问题,导致公证员被处分和公证处被整顿等严重后果,这就引发了如何促进公证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如何避免执业风险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杨京泽 《法制与社会》2014,(34):255-256
本文从审计视角,分析了人民银行在编外用工关系的建立、解除,编外用工的使用、管理中,引发劳动纠纷,进而面临仲裁、诉讼等法律风险,进而提出应对编外用工法律风险的策略,要从提高编外用工法律风险意识,健全编外用工管理制度,规范编外用工管理实务,加强编外用工档案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非全日制用工这种灵活就业方式是当代我国城市劳动力就业形态中的一个新现象,同时潜力巨大,但该制度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文章主要围绕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立法缺失及完善展开研究,希望能促进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和谐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0.
电子机票法律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机票和传统机票相比具有无形性等特点,在其给乘客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风险。为了发挥电子机票的优点,避免电子机票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我国应该在立法上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规范,同时还应该拓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渠道,发挥消费者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监管,对电子机票中介业务提供者的资质,业务范围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促进电子机票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