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总统制是美国人的发明,自美国建国以来,总统制尽管曾遭遇危机,但基本上没有脱离美国宪法规定的框架。然而,随着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在美国主流学界开始出现忧虑美国总统制未来的论调,这一论调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主流学界关于后现代总统的讨论合在一起,成为总统制争论的一个焦点。特朗普当选将对美国总统制产生何种影响?美国总统制能否有效约束特朗普的个性释放?美国政治走向和制度前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对美国后现代总统的理论研究和2016年总统大选的案例研究表明,美国总统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谓的后现代总统仅仅是总统问政风格的变化,并不会动摇美国总统制的根本。本质的问题是美国府会合作机制的功能调适和结构调整,支撑美国复杂总统政治现象的总统制度在可见的未来仍然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目前实行的政治体制,包括总统制、多党政治、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联邦结构和地方自治等等基本内容。但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核心却是总统制,因为整个国家大权掌握在总统手里,议会权力很小,司法权力更弱,三权分立名不符实。所以,俄罗斯的总统制不同于某些西方国家的总统制,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总统集权体制”(俄罗斯学者则称之为“超级总统制”)。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以及中亚五国皆效仿西方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相继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而俄罗斯的总统制更带有议会制的特点。如何认识这些国家在民主化过程中的制度选择?本文试图从六国总统制政体的确立过程、宪法所规定的总统地位、总统的产生和任期、总统所行使的职权、总统与议会的关系等方面,通过宪法规范的比较,结合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分析,深入了解这些国家在政治体制转型中制度模式选择的相似点与差别,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左翼学者,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其著作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的著作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4年11月23日,大卫·科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有关苏联解体的教训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3年前,苏联体制完全崩溃,迄今其原因还是争论不休。苏联解体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事件。1989-1991年,苏联突然分裂。他们的社会主义体制被一帮人试图用资本主义体制代替,这发生在十月革命75周年之后。从这件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苏联会走到社会主义体制的尽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5.
叶利钦给普京留下什么政治遗产?普京对这份遗产采取什么态度和方针?这是涉及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年代,研究普京将会把俄国带向何方两个密切相关问题的重要方面。 我们先来看叶利钦留下什么政治遗产。叶利钦的8年执政,是俄罗斯社会转轨的初始阶段,当然还不是起点。起点是戈尔巴乔夫执政的中后期。那时,苏联已开始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俄国社会政治转轨,也就是政治的多元化、民主化,社会思想自由化。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是社会政治剧烈动荡、分化、冲突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1993年12月,俄罗斯以全民公决的形式通过了新宪法,确定了俄罗斯新的国家结构,从而确立了总统个人在法律上的主导地位。俄罗斯的这种总统制因总统的高度集权而被俄罗斯学者称为“选出来的君主制”,在1996年的总统大选中,叶利钦的获胜标志着以总统高度集权为特点的权威主义政治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7.
普京对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进行修改,俄罗斯将从叶利钦宪法过渡到普京宪法。1993年宪法是一部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基本法,它保证了俄罗斯主权国家的建立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这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异常大,限制了其他权力机构和地方对决策的影响。修宪的目的是使权力机构更加平衡,运行更加有效。普京认为,修宪过程中必须遵守几个基本原则:俄罗斯只能是总统制共和国,不能搞议会制;俄罗斯不能出现双重权力,不能出现寡头政治;俄罗斯宪法高于国际法律和条约;重视劳动者、母婴、养老金领取者的社会保障。修宪能否实现俄罗斯政治进程从以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为主过渡到以发展为中心,是2024年以后俄国家领导人面临的主要任务。普京表示,如果人民有希望,宪法法院有裁决,不排除2024年继续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8.
苏联体制的根本缺陷是它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致使国家代替社会、计划排斥市场,社会经济生活官僚化.这一问题在俄罗斯得以延续,无论是在叶利钦时期还是在普京时期,总统凌驾于其他社会权力之上的超级总统制因无法有效遏制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而具有不稳定性.俄罗斯当前的权力更迭为重构国家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梅-普"组合下政党和议会的作用得到加强,总理-政府影响力的扩大,都有利于俄罗斯建构起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从而使其政治经济发展得更为健康、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斯大林的对话意料之外的战争——苏德战争有新说前苏联特工部门对美驻苏使馆的窃听活动前苏联和今俄罗斯军内送礼成风克里姆林富的红星是怎样陨落的——苏联演变的历史教训(续第1期)从苏联的苏维埃制到俄罗斯的总统制论冷战初期苏南在东欧地区的战略分歧论苏联联邦制变形的历史原因列宁依法治国思想研究俄白将签署联盟国家条约俄白联盟一波三折缓解矛盾.增进合作——俄总理乌克兰之行土库曼斯坦:开展油气合作的新市场独联体国家中的官僚阶级论俄罗斯、白俄罗斯联盟的因与果析俄自联盟格鲁吉亚:黑海之滨的角逐乌克兰:艰难的转轨吉尔吉斯…  相似文献   

10.
对半总统制的研究已经成为政治科学中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其原因是绝大多数在"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出现的转型国家(即原苏东集团国家和原法国、葡萄牙殖民地)选择了半总统制。在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发展中,出现了过渡模式的多样性。即两种最自然的过渡模式(过渡到总统—议会制和议会制)、一种略显波折的过渡模式(过渡到总理—总统制)和两种偏离了原来发展路径的过渡模式——过渡到高度总统制化的半总统制(格鲁吉亚、2005年前的亚美尼亚和2006年前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以及权力分散的半总统制(乌克兰)。根据研究,半总统制在后共产主义国家的频繁出现,共有六个方面的原因:1、半总统制和共产党中央与政府之间的二元权力结构模式之间存在相似性;2、戴高乐主义者(Gaullist)把行政权力分割为战略和管理两部分功能的主张很容易被理解和应用;3、即使宪法赋予议会任命总理的权力,但由于议会选举结果往往并非自动产生多数派,在此情况下,总统就会拥有足够干预总理产生和内阁形成的机会(立陶宛和后橙色革命时期的乌克兰);4、在由选民直选总统体制过渡到议会选举总统体制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对议会选举产生总统时所设条件的增多(比如,不是简单多数,而是3/5通过方式),而这通常会导致总统长时间的空缺(1990年代的斯洛伐克和2009年以来的摩尔多瓦);5、民选总统看起来更加民主且更能回应选民影响国家政治的愿望;6、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半总统制国家政客们的"演技"使得他们国家的政治能够"娱乐"那些不愿放弃进入"半总统制剧场"门票的民众。  相似文献   

11.
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宣布独立,纳比耶夫当选为塔独立后的首任总统。翌年11月,在反对派武力威胁下,纳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塔最高苏维埃会议决定取消总统制,改行议长国家元首制,拉赫莫诺夫当选为塔最高苏维埃主席(国家元首)。1994年11月6日,塔就再次实行总统制和新宪法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以90%的绝对多数选票获得通过。同时举行了塔独立后的第二届全民总统选举,拉赫莫诺夫以60%的多数选票当选为塔独立后第二任共和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民族-国家建设中成效显著,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国家能力,而且解决国内分离问题,避免了国家失败和政治衰朽。俄罗斯境内分离主义的消弭,在于其领袖选择了成熟的民族-国家政策和策略。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家精英克服国家分裂的风险,建立起总统制和不对称联邦制,但面临着地区分立主义和车臣分离主义问题。历经两次车臣分离冲突之后,普京总统进行联邦制改革,把权力集中到了联邦中央;通过大国外交构建了俄罗斯现代认同;通过八月战争强化了俄罗斯政权的强力性。此后,通过干预乌克兰危机,极大提升了俄罗斯政权的民族性特质,再次巩固了俄罗斯民族-国家建设的成果。普京四任预示着其保守主义政策理念的延续,俄罗斯民族-国家强力建设的步伐不会停顿,但也意味着俄罗斯的民族-国家建设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网络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是 2 0世纪对人类进步影响最大的科学贡献之一 ,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在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使用网络 ,经过 2 0世纪最后十年的发展 ,俄罗斯 (苏联 )的网络业有了很大变化。俄罗斯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俄罗斯互联网起步阶段 ( 1 990— 1 993年 )、俄罗斯互联网飞速发展阶段 ( 1 994— 1 999年 )和俄罗斯互联网发展新阶段 ( 2 0 0 0至今 )。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独立以后,虽然在政治上建立了超级总统制,而且从形式上确立了总统是俄罗斯政治决策的绝对支配者,但是,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利益集团力量强大,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在独立初期,俄罗斯政治决策实际上是权力与"知识产权"的"契约式"决策;随着知识精英在政治权术的博弈中纷纷落马或蜕变,以及寡头利益集团的兴起,"俘获式"政治决策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契约式"决策,并引发了俄罗斯云波诡谲的政坛危机;普京执政后,在打击兴风作浪的寡头的同时,也有意培育并有效控制着俄罗斯新的利益集团,从而使国家机构的正常决策职能得以恢复,为俄罗斯的复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统一俄罗斯"党目前是俄国第一大党。它自称人民党,是代表俄罗斯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它的思想基础是"政治中派主义",宣称采取介于左翼和右翼之间的中间立场;反对"政治激进主义",主张"保守主义";对苏联历史在批判其消极因素的同时肯定其积极成果;全面支持普京总统的路线政策;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人权和生态环境;要求把温和的自由主义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结合起来;外交上支持普京总统推行多边务实政策。俄国政党制度目前虽然保持多党制形式,实际上出现了一党独大的格局。"统一俄罗斯"党与普京总统结盟使它的影响迅速扩大,但也造成了对总统的高度依赖性,出现了"强势总统、弱势政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苏联从1957年开始,就对其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到现在已经历时三十年。但无论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每次改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难以彻底,因而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如此步履艰难?阻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是什么?对于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的  相似文献   

18.
1月1日9日10日13日15日17日20日23日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新年讲话称,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俄罗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有理由认为2003年在整体上是成功的一年。俄罗斯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9日一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雅科文科发表谈话说,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将于本月15日正式开始在北京工作,这意味着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全面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开始运转。正在蒙古访问的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乌兰巴托表示,俄罗斯积极评价朝鲜准备冻结核计划的意…  相似文献   

19.
三年前,苏联闪电般地分裂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三年后,这些共和国又趋向于联合。大多数前苏联共和国都是经济幼儿,并且还有5个共和国需要俄罗斯军队维持和平。上个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选举了新总统。这两位新总统在竞选纲领中主张加强同俄罗斯的联系。在这些共和国中仅有3个既不需要俄国援助又不需要俄国军队。经过几个月的拖延,俄罗斯同爱沙尼亚签署一项协议:俄罗斯最终于8月31日前从波罗的海国家撤走所有军队。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局势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经过数年扑朔迷离的动荡和混乱之后,俄罗斯的发展趋势终于显现出端倪,本文从经济、政治和对外政策三个方面对俄罗斯的走向作一些分析。 一、经济发展趋势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最近都发表谈话,承认俄罗斯现在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他们同时表示“我们目前即将走出危机的谷底。俄罗斯人民已经到达一个新的起点,最近2—3年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情况的主要消极趋势会发生转变(切尔诺梅尔金语)。” 他们的预测是有根据的,据俄罗斯统计委员会发布的数字,今年前四个月,俄的国民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但经济下滑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转机苗头。 其一,俄罗斯统计委员会的数字未包括私人部门的经济,而近几年来俄罗斯的私人部门经济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