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几代中共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懈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全面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和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是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他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党的建设而专门创办的党内理论刊物,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为其根本历史使命。它通过理论诠释、政策发布、实践推介和经验总结四种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中国化概括;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标准的中国化阐释;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的中国化构建。  相似文献   

5.
张伟 《学理论》2010,(5):72-73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正是中国法学能够走向何处的历史场景之学,也是中国法学成熟的进路之标识;其前提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要求是要创建能够指导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同志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三次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学术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文化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也在同时开展。这一过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30年代,而在1938年后得到繁荣和深化。这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成果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伟光 《理论参考》2009,(11):62-64
艾思奇的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相结合的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阐述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中,已经内在地蕴含了生态政治的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实际出发,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生态政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这些生态思想具体表现在关于人与自然、国家治理与建设方面,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生态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学术领域,国外学者对“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很早、很多,国内学术界的兴趣自90年代以来也不断增强。但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论,甚至在怎样“中国化”这样的基本定位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再中国化"及其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止步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必须“再中国化”。这个“再中国化”,将是中国整体现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融合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不是世界哲学在中国,是中国民族哲学传统哲学现代性转换,是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夏国永 《学理论》2020,(11):26-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时代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着重研究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学者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事业,提出了丰富的文化理论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指引着每一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根基,显示出重要的思想引领与价值认同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以往完成时,也不是现在完成时,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和运用真理的实践活动,它是一个继往开来、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依据现实发展,更迫切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惟有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的愿望才能尽早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理论视野》2021,255(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以往,人们主要是将毛泽东实践概念放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系中加以理解与阐释。严格说来,中国化的毛泽东实践概念的确立有其自身独立的重要意义,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毛泽东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随着中国化的实践概念在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正式问世与确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坚实的发展基石。中国化的毛泽东实践概念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历史进程提供了认识论保证,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推进中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是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是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方法论,首先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其次要对中国实际进行客观、全面的估量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客观依据;再次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艾思奇和我国第一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许多有关问题,着重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阐述了这本教科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一生中,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建设,不但在实践中有巨大的贡献,在理论上也作出了重要建树。《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修养》)就是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中国化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理论巨著。《修养》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分析党实际状况,结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从理论上总结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向度。从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如果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为主动、渐进、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如果说,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全球化思想遗产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进行被动回应的产物,那么,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视野则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回应的产物,由此构成了一幅纷纭复杂、由淡至浓的历史画卷。从中,不仅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面前从被迫回应到主动回应、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建构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折射出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的致思趋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些新成果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90年历程可以分为首尾相接的仍在进行的四个阶段,其中由于每个阶段实践任务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也有所不同。实事求是的成功经验以及乌托邦和实用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分析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还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0.
罗杰 《学理论》2020,(10):45-4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思想来认识和改造中国,并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与创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重新审视并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对于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