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睿 《长江论坛》2014,(5):39-43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也是政府活动的主要形式,公民参与既是公共政策的基本要求,又是检验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传统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缺失,转型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复苏和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带来的公民参与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及其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明 《前沿》2006,(4):175-177
公民虽然常常作为政策作用的对象而存在,但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对公共政策仍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不仅强调公民参与,甚至将其视为政策的基石。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也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利益的意愿。目前,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参与政党和政治团体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以上多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方式难免有其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包括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然而孙永怡在《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还存在十大困境。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汪小峰 《求索》2007,(8):54-56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以增强其公共性十分必要,一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各利益群体进行博弈最终达成妥协的过程,二为公民参与是弥补政府有限理性的缺陷与克服公共权力腐败的必要路径。在我国,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缺位问题。鉴如此,有必要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机会。我国目前已拥有逐渐提高的国民素质、良好的法制基础和逐步完善的民主机制等诸多有利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的可行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门内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伟 《前沿》2004,2(2):174-176
第三部门指除政府和企业外的组织或部门。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 (企业 )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成为现代社会协调运转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三部门的兴起 ,是由于国家和市场失灵 ,人们自觉组织起来改变自己命运意识的觉醒。第三部门具有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增加社会资本、促进民主、扩展社会空间、改进国际合作的功能。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第三部门的介入 ,同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也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6.
龚小波 《求索》2014,(12):28-32
随着我国利益分化的愈加明显,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必然采用各种方式试图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利益集团发展程度低、参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诸多消极影响。为了完善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影响,有必要拓宽利益集团表达渠道,提高利益集团实力的均衡程度,制定相关法律并加强对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华 《求索》2007,(3):42-44
西方第三部门发展与公共管理转型之间在学理上和实践层面都存在密切关联。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可提供部分特殊的公共产品、提高公共管理绩效、使政府走出腐败陷阱、提高政府治理的合法性、促进社会自治和秩序稳定等。但其在深入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困境。通过对西方第三部门功能优势与困境的梳理,提出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路径选择:如应注重我国独特的政治社会生态环境、本身应致力.于对促进社会公正的实际作为、在公共管理中第三部门与政府、公民等治理主体要有制度化的关系定位、应当对第三部门发展进行合理的法律规制和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运动在西方国家由“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转型浪潮中兴起,并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机制。在理论上,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合作主义模式、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等为第三部门介入社会福利服务提供领域提供了依据。在实际的路径选择上,第三部门主要是通过参与非正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正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提供和国家社会福利服务提供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女参政十年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对于1995年至2005年的中国妇女参政进行回顾评估,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将十年妇女参政置于解放后的历史背景下,描述加强制定性别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实践。第二,发现女性民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推进的价值。第三,与国际社会妇女参政进行比较,与我国民主党派进行比较,分析这十年妇女参政停滞不前的状况和原因。第四,分析参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认为导致女性政治参与更多表现出的是非权力的外围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
共青团作为青年群体利益的代表组织,自身转型和变革的压力与机遇共存,而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青年群体的利益所在,更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实践。在这一背景下,共青团组织应该对自己在公共政策中的角色与功能有清晰的定位和作为,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中起好利益协调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宏观公共政策是国家高层公共权威机关在一定时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具有普遍权威性的行动方案和准则,宏观公共政策(下文中出现的“政策”指“宏观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常导致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在转型时期,探析宏观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原因和探讨反失控的对策,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而拓展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制度化、建立参与型政治化以及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是社会转型期拓展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由政府主导型慈善向多元化慈善转型是当下中国慈善改革与发展的应然诉求。社会视角下的慈善群体结构包括第三部门慈善群体、第三域慈善群体、私域慈善群体三种理想类型。从不同群体自身的行动逻辑,以及社会与国家的互构关系来探讨慈善参与行为,表现为:第三部门群体慈善参与性高但社会中心性不强,具有一般发展预期;第三域群体慈善参与性高,社会中心性强,发展预期好;私域群体慈善参与性一般,社会中心性强,发展预期最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十大困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包括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有利于促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十大困境。一、社会对公民参与政策过程认识模糊一些政府官员头脑中残存着官僚主义思想,视公民为政策客体,对公民的参与意见不重视,变参与为其回避矛盾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转移是我国转型时期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推手,它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它涉及产业输出地和承接地两个区域的稳定发展.区域产业转移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效参与产业转移的第三种力量.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社会组织能有效弱化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通过自身“协调器”的特点实现各类主体在产业转移中的最大效用竞合.目前社会组织因为社会管理制度和自身发展机制的缺陷,并未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本文从创新社会组织的参与制度设计、专业化分工、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对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区域产业转移提供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损益补偿问题研究,对于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利益失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公共政策损益补偿存在补偿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等问题.为了保护受损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要求健全公共政策损益法律制度,完善损益补偿执行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损益补偿申诉制度和损益补偿的参与制度,提高损益补偿程序和信息的透明化.  相似文献   

17.
广泛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推进民主进程,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保证公共政策"共赢"的基石。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成潮流而渐趋成熟,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障碍性因素。通过对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优缺点分析,探求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对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第三部门从起步、中断到重新崛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笔者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制度环境、制度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第三部门的的发展轨迹加以考量。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第三部门的制度变迁中可能仍存在着路径依赖的问题,但是在制度变迁中有选择地进行路径创新,对于我国第三部门制度变迁的顺利推进将大有裨益。我国第三部门的制度变迁1.我国第三部门制度变迁的轨迹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三部门步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代。50余年来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大体上…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下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燕飞  卿艳艳 《求索》2010,(6):76-77,55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危机频发时期,但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单独应对危机,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第三部门、媒体、企业和公民多元参与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框架是必然趋势。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与媒体成了公众心中两大权威,参照协同治理理论,从理念、实践和法制三个维度构建政府与媒体协同治理关系,有利于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由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第三部门组成.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稳定机制的建立与第三部门的参与.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第三部门与社会稳定机制良性互动,可以有利于社会稳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