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写下了一份《我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门.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手稿现存中央档案馆.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2):66-69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45岁生日。这天,南方局的同事们为他准备了茶点祝寿,但他并未出席,而是在办公室写下了一份《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相似文献   

3.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4.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5.
资料文库     
资料文库周总理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应,要注意检修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3,(5):1-1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4,(12):54-54
正1943年3月18日晚上,周恩来在办公室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加紧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原则,向群众学习。周恩来反复强调世界观改造的艰巨性和反复性。他不仅把道德修养看成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把道德修养看成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正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的农历45岁生日。在重庆红岩村,中共南方局的同志们为他准备了茶点祝寿。但周恩来没有出席,而是简单地吃了一碗面条,就回到办公室,亲笔撰写了《我的修养要则》。《我的修养要则》是周恩来写给自己的生日箴言,更是写给党员干部的修养准则。"加紧学习"——周恩来修养的基础前提《我的修养要则》共217个字,分为7条。这7条就如同7颗珍珠,串连起它们的,正是《要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他生前善待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主要有:切实关注民生,信任尊重群众,从不搞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等。周恩来善待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其根源在于他善于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在于他对人民群众一贯的高度负责精神,在于他持之以恒的自我修养自觉。学习周恩来善待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