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发挥核心作用、实施正确有效的领导、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近69年的光辉战斗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以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路线为指导的,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无产阶级政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概括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2.
冯霞  凌海金 《求实》2003,(10):12-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两个先锋队”的表述 ,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 ,反映了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对我们党的新要求 ,以“两个先锋队”为目标建设党 ,是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战略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转变为"两个先锋队",党员构成由"唯成分论"转变为建设群众性政党,由侧重组织建党转变为侧重思想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发展。这启示我们,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紧紧围绕科学的价值目标加强党的建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统领党的建设;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党的生命命题是在党的建设历程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依据具体的党建实际,把握时代诉求,深化总结党建理论的理论成果。在党的生命命题生成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密地把自身建设问题与时代形势相结合,呈现出主观存在与客观形势相统一的特征;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具体的党建实际相结合,彰显出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特征;系统地把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与重点任务相结合,凸显出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江挥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经受执政考验、完成庄严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而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又在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建党原则,是我们党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得…  相似文献   

6.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就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不会影响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一新世纪吸收新党员的标准创新,把"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突出的是党员标准的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党员标准与"三个代表"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04,(9):14-14
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 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党的学说主要内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学说的发展。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党的纲领和路线。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相似文献   

9.
孙艳春 《奋斗》2013,(2):27-2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型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进一步深化,是党建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三型政党"的提出体现了党建目标的科学性。党的建设目标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内容,是每个历史时期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课题。早在1980年2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建立起来的。在80年的建党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大飞跃,先后创立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在毛泽东建党思想指导下,建成了一个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现在正在邓小平党建思想指导下,建设一个善于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