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于转型后的俄罗斯政治是否是民主政治,中国学者有不同的判断,但仍有某些基本共识,即俄罗斯正在建立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其宪政民主的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奠定,政治上高度集权,俄罗斯民主还处于转型之中,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学者认为,俄罗斯现行的政治模式别具特色,其原因在于:由于传统苏联政治模式的严重弊端,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都不愿再回到苏联的政治模式去;俄罗斯悠久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俄罗斯领导人个人的性格。对于俄罗斯民主转型的后果和前景,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其政治转型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繁荣和民主的基础,是俄罗斯通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从长远看,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个国家的政治进步,既离不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离不开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合理成分。每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步,既要遵循人类社会普遍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律,也要尊重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同社会集团对于政治体系和社会发展提出的各种政治理念及其价值取向,构成了俄罗斯转型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转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则直接影响着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基本走向。研究和了解俄罗斯转型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与价值取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当代俄罗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此时期俄罗斯经历了许多震荡与磨难,现已成功解决了发展道路上的许多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俄罗斯的政治和政党制度的一切变化几乎都是激进的社会经济转型进程导致的。政治变化反映了建立国家经济潜力的复杂经济进程。俄罗斯的发展潜力是在改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大学学报——政治学分册》杂志编委会在2005年组织了题为“后社会主义空间的社会政治转型经验”的笔谈,邀请约30位学者就中东欧国家的社会政治转型经验、特点,转型对国家政治结构、经济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加入北约和欧盟在转型现阶段所起的作用,以及波兰入盟后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讨。有关材料刊载于该杂志2005年第2期。这里仅将几位学者的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叶利钦时期,“超级总统制”的权威主义政治结构最终形成。普京执政以来,延续和深化了权威主义政治。实践证明,在俄罗斯转型时期,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公共权威,对实现整个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为俄罗斯大国的复兴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同时,权威主义在政治构架和权力运作方面的集权特征也带来了某些消极后果。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及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权威主义政治是俄罗斯转型时期所确立的一种政治结构模式,它在俄罗斯的生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具备合法性的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发挥着其在转型社会中的有效性。但从长远看,向民主政治转型是其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24日,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苏联问题专家大卫·M.科茨(著名著作《来自上层的革命》的作者)应邀到《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讲演,并将题为《国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俄中经济转型经验比较》的英文待刊文章交付我刊翻译发表。该文比较了俄罗斯新自由主义转型战略和中国国家指导型转型战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自由主义是一种完全失败的转型战略,而中国的转型经验则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包括长期推迟国有大企业的私有化、国家持续控制银行系统、国家控制跨国贸易和资本流动、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等的投资等。但作者也指出,在向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内部也可能诞生一个富裕的精英阶层,该阶层将力图把中国的改革转向新自由主义,以便在放任的经济环境中大发其财。如果中国顶不住这个压力,中国将面临比俄罗斯更坏的结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将崩溃,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将被长期锁定为一个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现将该文全译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及其发展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社会民主党是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载体。伴随着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动荡与转型,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俄国社会民主党对俄国政治生活的影响不大,得到群众的支持率不高,出现“思潮与政党相脱离的奇异现象”。俄罗斯的社会条件、政党格局、政治文化以及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内部自身存在的缺陷等因素制约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治解放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精神领域,通过一系列思想革命,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发现了"人的世界";在政治领域,通过政治斗争,驱除了神权对政治的长期控制,促进了现代国家诞生;在社会领域,改变了封建制度下社会政治化的局面,推进了市民社会的崛起。然而,马克思在赞扬政治解放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地洞察到政治解放自身的限度,指出人类解放是消除政治解放局限的超越性向度。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多党政治面临的挑战与民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菲律宾传统的政治遗产以及这些遗产在多党政治民主巩固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主要是国家功能发育不全,市民社会虽有生气但过于好斗,经济增长缓慢,以及由此而加深的阶级、地区和宗教间的分裂。其次,后马科斯时代,民主巩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武装的社会运动及其政党从体制外制约着多党体制和国家体制民主化及制度化水平的提高。这些社会运动或政党声称自己代表被边缘化的部分,它们以武装斗争为后盾,干扰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自20世纪末以来,它们大都被融入了政治体制,参加了多党竞争和选举,成为整个民主过程的一部分。但由于保持着好斗的政治性格,因而也使菲律宾政党政治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分裂性。最后,从政党政治发展的视角来看,这一时期是菲律宾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存在着世界各国政党体制转型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多党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很低,尤其是由于菲律宾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其多党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化水平的提高特别困难。尽管按照经典的理论,政党的发展是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支撑,但就目前菲律宾等国的情况来看,国家也需要发挥其强力作用,以促进政党和民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既有共性特征,但在不同国家又有巨大的差异性;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存在的积弊,是中东变局的根本原因,但也受到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无疑构成了中东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拉伯国家均在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改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教、军人干政和地缘政治因素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核心因素。从伊斯兰教与民主转型的关系来看,教俗对立将继续困扰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同时温和伊斯兰力量也将探索伊斯兰特色的民主道路,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塑。从军人干政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军人干政的消解需要经历从民主启动、民主巩固到民主运转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有赖于宗教与世俗关系经长期磨合互动后而走向正常化。从地缘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复杂的宗教、教派和族群矛盾,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竞争和地区领导权的争夺以及西方大国的军事干涉和民主输出,都加剧了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动荡。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在类似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下,中俄两国先后面临着国家转型和国家构建的问题。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对国家的能力和权力构成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国家构建的成功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转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的快速转型,但由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了诸多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矛盾会以集体行动的方式非理性的表现出来,产生了所谓"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强烈冲击,有必要以法律的方式予以规制。本文分析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性质,提出了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法律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中的市场关系和政治民主应在强有力政权的领导下稳步向前推进.在改革政策上,首先选择经济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努力的优先方向,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差别很大,因此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成为国家民主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中国完全有能力寻找一条既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同时又体现其内部极大差异性的政治社会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非洲国家实施了多党制和定期选举等制度改革.但是,大多数国家选举制度改革并未产生有利于市场发展的经济政策,反而导致国家—市场关系长期陷入困境.以地区或联盟为基础的异质性社会结构是塑造非洲政治秩序的关键因素,也导致了非洲国家政治权力与经济行为的多样性.在部分地区或联盟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选举形成了主导型政党体系,继续维护本地区利益,剥夺市场秩序的发展空间;在较大集团矛盾持续的国家,沿原有社会界限形成不同政党,无序的选举竞争促使地区精英进一步掠夺资源;只有少数逐渐摆脱原有地区分界、沿经济社会界限形成政党的国家,选举环境才更加稳定,市场秩序也有改善.因此,增进不同地区的政治认同、完善地区经济联系和有效互动、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将是非洲国家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及历史等因素使该国民族政策的制定上面临诸多困境。自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教等领域的民族政策,以服务于国家建构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同时,马来西亚的民族政策也受到该国认同政治的强烈影响,执政集团与多民族社会的政治互动让民族政策不断调整,反对党势力和宗教因素对政策演变的影响也越发显著。马来西亚的民族政策通过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和缩小族际发展差距促进了国族身份的塑造,却又在认同政治的作用下导致族群界限固化,束缚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后殖民地国家需要在尊重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培养国民的政治认同、妥善分配族群利益,从而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创造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7.
政治解放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在建立现代民主国家、促进市民社会发展和确立私人人权方面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政治解放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建立起来的现代民主国家是资产阶级享有的,维护着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原则和利己主义的人权。只有人类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 0 0 4年俄罗斯开始实行激进的政治改革。在经济上 ,近期以加快增长速度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主要方向 ,开始实施社会改革 ;在军事上 ,以大规模核军演、建立境外军事基地、加快开发新式核武器和增加军费来应对美国挑战 ;在对外政策上 ,更加注重维护独联体势力范围。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使俄罗斯更快崛起。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详细研究了1990—2007年间中国引人注目的社会、经济、政治转型对个人主观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虽然许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国家,并且有的学者认为集体主义因素是该种环境中衡量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但是文章分析表明:中国人在评估自身幸福及生活满意度时,越来越优先选用个人主义因素,因此,在他们对社会的具体描述中,个人主义成分也越来越多。尽管绝大多数有关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国家,但是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来自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此外,对中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进行关注,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经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自沙皇俄国时期就重视北极开发。开疆拓土的历史惯性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共同构成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逻辑出发点。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目标是把北极地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巩固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实现俄罗斯民族复兴。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新北极政策的着力点是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包括吸引投资、开发能源和建设基础设施,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关切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多关注北极地区的民生福祉。俄罗斯推进新北极政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