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明确提出,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桥头堡,应该抓住机遇争取国家政策,提高云南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云南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贡献率。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关键是利用我们的地缘优势,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进而提升国家实力,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2.
2012年,文化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加快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共同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和“深化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提供文化支撑,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氛围,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加快桥头堡建设使云南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更上一个台阶。在加快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要注重开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云南山歌是流传于云南昆明、曲靖、昭通等汉族山区农村的一种民歌,用云南汉语方言或带方言的普通话演唱,深受当地广大农民的喜爱。由于云南山歌这种文化消费品的存在,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呈现出山歌光碟盗版、色情等负面社会问题。云南山歌是云南地方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关部门要对云南山歌的传承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做好相应的培育和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研究、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构成当代综合国力发展的基本任务。要全面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首先要理性地认知和了解文化软实力,这是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奋斗目标,为云南的改革开放绘就了新的蓝图。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口岸涉外执法管理部门、国门经济卫士,与“开放云南”建设密切相关,应在“开放云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今,检验检疫部门已被历史地推到了守好国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沿,而做好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也成了“开放云南”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和边境地区外经贸发展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前者主要是中央政府“做对了激励”;后者主要是各级政府普遍使用“地方国家统和主义”的做法。未来国家治理不能回避四个问题:大国如何治理?为了什么而竞争?在地方上谁代表国家?社会治理如何创新?答案是将中央与地方实践性分权的动态博弈过程回归到法理型权威治理和制度化分权的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治理大胆实践创新的空间与能力;在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中改变地方性的政府统合主义途径,激活体制改革红利,释放社会潜力与活力,实现赋权增能双赢发展。最后指出,通过做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赋予国家治理实践理论指导,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将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机遇。就云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这些高校面临着“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的双重压力;面临着国家优先发展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的优惠政策;面临着国家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机遇。因此云南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现代化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着力推进文艺繁荣发展,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围绕打造“文艺滇军”目标,构建云南文艺升级版谈谈体会和思考。一、要始终胸怀远大的文艺抱负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已经阔步迈进一个圆梦的伟大时代。这个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就是富民强滇的云南梦;这个梦,就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梦。一切有理想抱负的文艺家,一切有责任担当的文艺组织,都要使自己的思想行动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用我们的文艺创造抒写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而且,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既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精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安邦之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会议《决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从理论层面对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优先发展航空运输、加快建设昆明机场国家门户枢纽、建立布局合理的国际国内航线网络、构建连接世界各地的“空中走廊”,是云南省抢占发展先机、建设对外开放制高点、提速“五网”建设、有效发挥“辐射中心”作用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为促进云南省更全面、更快速地融入国家战略,云南机场集团超前谋划、理性研判,以更好服务群众出行为目的,以更快速推进云南国际化进程为己任,  相似文献   

12.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进程是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与发展进程同步的。早在1996年底。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赶省”目标之后不久,1997年初,开始筹备“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第一次研讨会”。在开展研究并组织论文过程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随着中央决策的进展和全国形势的发展,云南文化产业工作也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关乎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与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加强和改善。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既有区别又有统一性,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同时,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还须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要澄清依法治国会削弱党的领导的错误认识,二要澄清坚持党的领导会妨碍依法治国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4.
和谐、正义、优良的社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个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其路径选择,内在逻辑是立足于经济建设,以政治建设为顶层设计,带动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政治和文化建设塑造的法制、社会价值现和道德理念有利于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则要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同推进,重视法制、道德、市场和制度等要素,致力于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和均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革新,是发展战略的新选择,是执政理念的新提升,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蕴含着云南4600万各族人民富民强滇、建设美丽云南的梦想。云南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是西南绿洲、生态屏障、物种宝库、民族文化大观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净土。近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新型发展路子。美丽云南,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美在幸福,我们不仅要致力于使山川秀美,还要致力于使发展更美丽,社会更美丽、民生更美丽。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的积淀与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云南农业人口占三分之二,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进程中,实施文化乐民、育民、富民的任务尤显重要而紧迫。云南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要变化,文化是难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建设和谐文化,笔者认为,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内容,而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则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反分裂斗争中,文化认同因素影响深远,需要予以积极掌控.一方面,需要在不同文化间建立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氛围与制度支持,以国家主体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应对分裂势力制造的文化隔离;另一方面,要防止以不当的政策和措施刺激国家主体文化建设中的逆向因素.既要在文化间的交流中强调域外文化的内化即中国化,也要慎重处理地方文化中的原生地认同与本土化中的外向问题.此外,如何在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建构文化价值共识,也是国家文化认同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是云南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地质工作是探索地球奥秘、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为地质工作者贡献聪明才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空间。云南省有色地质局要坚决贯彻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充分认识桥头堡建设的国家战略意义,立足云南地理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