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世纪桥》1994,(Z1)
曾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在兴办集美学校的过程中,知难而进,刚毅不屈,表现出可贵的硬骨头精神和民族气节.1932年,陈嘉庚公司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陷于极度困难,不得不接受外来资本,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英国一家垄断资本的银行利用股东地位,柬机胁迫陈嘉庚先生停止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但他断然拒绝说:“不1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横近日机滥炸的集美学校校舍工待修复,美蒋“善后救济总署”表示愿予“赈市’。陈嘉庚先生大义凛然,拒绝接受帝国…  相似文献   

2.
爱国侨领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早在1924年间,集美师范部学生罗明、罗扬才、李觉民等就开始在校内发展革命力量,1926年3月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从此,集美学校师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接连不断地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爱国运动,直至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集美  相似文献   

3.
陈嘉庚生于1874年,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在他出生前的第32年,清政府在对英国的战争中打了败仗,签下城下之盟,他的家乡就是与“五口通商”之一的厦门仅一水之隔的集美。他出生那年,日本人借琉球船民事件,侵犯与集美遥遥相望的台湾。陈嘉庚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国难深重的时代度过的。就在这时为了生计,他随父漂过大海,南渡新加坡。到新加坡后,陈嘉庚刚开始随父学做生意,到20世纪20年代他自己就成为南洋一带有名的富豪。尽管身在海外,但陈嘉庚一直十分牵挂苦难中的祖国,只是当时他的正统思想很浓厚,觉得南京国民党政府才是正统的中央政权,认…  相似文献   

4.
1951年,全国各界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其中,华侨巨商陈嘉庚在南洋募捐很有成效.据外电报道:陈先生不仅募到了修复厦门大学的资金,而且还向爱国华侨募到了买飞机的钱.正当毛泽东准备派人慰问刚刚回到厦门集美的陈嘉庚先生时,对陈  相似文献   

5.
集美镇位于集美半岛的最南端,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它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陈嘉庚从1913年开始就在家乡集美陆续创办了包括幼稚园、男女小学、男女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村、试验乡村师范等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图书馆、科学馆、医院、美术馆、体育馆、音乐室、大礼堂和教育推广部等规模宏大、设备完善的各种设施,使集美学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诸省最著名的学府之一,被誉为“集美学村”,蜚声海内外。 1949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  相似文献   

6.
集美大学     
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陈嘉庚先生早年倾资兴学,创办了蜚声海内外的集美学村。 集美大学是1994年10月20日由集美学村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多科性大学。学校的改革发展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7.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一个叫集美的小渔村。这个小渔村在教育、文化上的落后状态,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印象也是他日后决心办教育改变家乡面貌的最初动力。出身于华侨世家的陈嘉庚从17岁开始侨居新加坡,从1904年到1934年一直在新加坡经营工商业。由于他重视市场信息、重视信誉、重视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到1925年他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厦门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曾零零星星地听说过陈嘉庚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故事,但看了电视连续剧《侨魂——陈嘉庚倾家兴学记》以后,对陈先生的兴学之举,尤其是对他的兴学精神,才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因而更加敬重这位厦大校祖。 陈嘉庚并不是把兴学作为对穷人的一种施舍和恩赐,也不仅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赞助,而是把它作为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一片真诚爱心的表达,是为祖国的富强昌盛尽自己一份义务,因而,尽管他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倾其所有,但不图任何感谢,更不图任何回报;尽管在实现自己愿望的征程中碰到  相似文献   

9.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出于"吾国今处列强时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追难逃天演之淘汰"的救国紧迫感,从一九一三年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统称集美学校.招收闽南、闽西以及广东等地的子弟到集美学习.办学乃利国利民之举,考生踊跃,一九二○年,在校生已有一千二百多名,一九二四年更达二千多名,集粹  相似文献   

10.
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的集美社,17岁时往新加坡,在其父经营的米店里学习经商,以后相继经营了菠萝厂、橡胶园、熟米制造厂等,成为一个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的企业家.189 3年陈嘉庚首次回国,见到“政府腐败,国弱民贫,教育颓废,不  相似文献   

11.
陈嘉庚(1874-1961),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一个华侨商人的家庭,其大伯父、二伯父和父亲皆为“番客”(华侨),他也长期居住新加坡,主要经营橡胶业,被称为东南亚橡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新加坡和南洋爱国华侨的领袖。他认为,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繁荣、百姓富强之根本,“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所以,他茹苦含辛数十年,不顾身家性命之得失,排精竭虑,举家倾资办学,坚韧不拔,勇于进取,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爱国侨胞树立了光辉典范。创建“集美学村”19…  相似文献   

12.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一)黄泰楠先生,福建省惠安县人,一九○一年十月六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惠安县东园乡一个塾师的家庭。父黄达德,在家乡教私塾,一九一六年十月病逝,母陈静,理家兼务农,一九四五年辞世.黄泰楠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泉州开元小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泉州师范学校,这初次显露的才华.引起学校领导、老师和亲友的注目。但这时他父亲已经病逝,家庭经济也因此日益贫困,要在泉州师范继续学习到毕业,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恰好在这以前,集美校主陈嘉庚先生鉴于当时整个闽南地区师资奇缺,决心继续捐资,  相似文献   

14.
人民功臣     
《福建党史月刊》2011,(13):21-22
陈嘉庚(1874—1961),福建厦门人。陈嘉庚在青年时代,就背井离乡到南洋经商,开拓橡胶种植业.发展橡胶工业和海运业,成为一位有成就的实业家。他始终心系祖国,眷念家乡,先后创办了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一系列举世闻名的学府  相似文献   

15.
此书以全国革命斗争形势为背景,记述了厦门大学从1921年创办至1949年全国解放三十年间的革命斗争历史。全书以厦门大学为中心,连带反映了厦门、集美各中学(如双十、十三中、省立厦中、市立厦中、英华、毓德、大同、同文、中华、民主、华侨、武荣、鸿鹿以及集美学校等)的革命斗争;以学生运动为主体,旁及厦门市早期工、商、妇各界运动,以  相似文献   

16.
兴建厦门海堤的倡议,是1950年春我拜访当时已回集美定居的陈嘉庚先生,在与他交谈厦门与集美之间的交通,联想起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海堤而提出来的。我们都认为可以修建厦门海堤兴建的目的一是当时的战备需要;二是打破敌人封锁,发展厦门的交通和经济;三是可以实行以工代赈,缓解厦门严重失业问题;四是可为今后解放台湾作好准备。我时任厦门市市长,就把此事告诉了张维兹同志,请他和市建设局刘秉林科长找几个工程师以及厦大副教授方虞田等研究,并组织水文、地质队伍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0月,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学校庆祝建校70周年的日子里,三个鬓发斑白的老人,重新三个鬓发斑白的老人,重新在学校里相聚。他们就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抗击日寇侵略,于1938年初从集美学校自发组织、经过延安直达前线的五个南洋华侨初中学生中的三个。45年后,虽然他们已是功在祖国、负有一定责任的老同志,但仍像当年一样唱起了老师为他们壮行而填写的歌:  相似文献   

18.
海春 《党建》2004,(11):43-45
党建2004.11陈嘉庚纪念胜地这是为纪念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而修建的。纪念胜地由陈嘉庚故居、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归来堂、归来园、嘉庚公园、鳌园等景点组成,生动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寓教于游的旅游胜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陈嘉庚精神,纪念胜地注重收集资料,突出展览重点,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年接待量均持续在70-80万人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公园电话:(0592)6101713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的山冈上,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的安葬之地。陵…  相似文献   

19.
赵庚 《党史纵横》2009,(4):14-16
1904年10月,陈伯达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15岁那年,陈伯达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入华侨富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了两年半后,17岁的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上小学教员,一年后到厦门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先生长期侨居新加坡,是一位热衷于兴办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的爱国者。1910年,36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募款资助孙中山和福建省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