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化背景下的乡村关系——杨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单回顾乡村关系制度变迁的基础上,考察了BJ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单位化现象,探讨了在单位化背景下乡村关系的表现形态及其意义。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分散农户的原子化,而另一种倾向是以集体经营为主的村民单位化。在单位化乡村社区,村民的地缘意识、血缘意识在下降,而单位意识在提升和凸显。在城市化进程中,单位化了的村民担心自己被排斥在单位体制之外,而小心呵护着单位与村民之间的庇护与被庇护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单位化村庄中,乡村关系表现为单位体制下的上下级关系,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村民自治的自治空间因此变得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的空壳化根源分析和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自试行至今已经近20年,与国家的法律制度不断推进相伴随的却是“三农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看到,这一制度预期的目标确实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不仅可能遇到无法实现的矛盾,而且其自身的成长空间也愈来愈小。村民自治有自治形式而无自治内容,沦为空壳化的趋向须得到高度关注。而村委会组织的准行政化角色、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缺陷、村委会职能与村民自治功能的有限性、农民流动等因素导致的乡村社会发展的空心化这一宏观社会背景是造成空壳化的四条主要原因。但在当前的中国只能实现这一制度,因此必须实现思路的转变,由政治维权转向组织农民,相应以能否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和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村民自治形式的标准,创新村民自治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托克维尔在对美国新英格兰乡镇自治的考察中建构了以"身份平等"为意义表达的"民主"内涵,并提出专制化倾向的问题域。这一问题在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表现为制度文本中的民主精神难以在实践中实现,民主制度外缘式推进模式面临本土化等。"民主"社会专制化问题根源于自治主体缺乏美国新英格兰乡镇自治所具有的乡镇精神。求解"民主"社会专制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村民的公民精神。通过嵌入式自治制度提高村民自治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使村民在村民自治中体验到合理利益的满足的效能感,将这种效能感升华为我国独特的"乡镇精神"——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治理方式。目前,人们对这一方式的研究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法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实行村民自治”问题——村民自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因此,立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性实在匮乏,有“绕道而行”之嫌;另一派则是侧重于对村民自治的实践及其相关理论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其可操作性的研究,其回答的是“如何实行村民自治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问题——而相比之下,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就“如何实行村民自治”问题,对农村自主治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主张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治理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给当前农村的治理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一、群众自治的变异第一,村民自治主体的精英化在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村民自治仍处于干部支配型或能人主导型的发展阶段。"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权力主要掌握在村干部或农村精英之手。村民自治尚未完全展开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事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我国在村一级实行村民群众性自治。而这一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一 自80年代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出现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地方村民自治的运作很不规范,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性。 第一,组织权限模糊。村党组织对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拥有决定权。村民自治组织有权依法开展自治活动,亦有权讨论和决定村中事务。这样,村中就存在两个对村中事务拥有决定权的组织。虽…  相似文献   

7.
林嵬  梁鹏 《瞭望》2002,(50)
在村民自治制度中,如何摆正乡镇党委政府、村支部、村民委员会这被称之为“三大角”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河南省长葛市大周镇经过多年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周之路”。 大周镇党委书记郭华磊:基层民主要过硬 我在大周镇工作了七年,算是个“民主之路”的见证人。“村民自治”1995年大周镇就搞过,当时是走过场。所以并没有改变大周镇的混乱状况。1997  相似文献   

8.
协商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7,(2):32-39
以民主选举为重心的村民自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村民自治从参与到选举的扭曲,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民主的本质被掏空;二是精英牟利和民众权益被损害,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遭破坏;三是以民主选举为重心带来精英主政以及"封闭式决策",造成村级决策的合法性脆弱。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的比较优势在于:一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更能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本质;二是协商治理更能促进村民自治中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的合法性;三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提升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一是要搭建日常协商治理的平台和载体,二是要加强农村协商治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三是要提升民众的协商治理意识和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只是从原则上规定了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如何规范村民自治行为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明确指引,加上观念和文化及各种利益的影响,村民自治工作不依法现象比较突出。村民自治的法律建设必须从完善和落实制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3)
村民自治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的伟大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村民个体是村民自治的当然主体,是村民自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出现了"人去村空"的空心村现象。对于人口迁出地的农村来说自治主体的缺失显然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成长,而去往城市的农民工由于失去了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即使返乡也很难形成治理乡村的能力。解决空心村村民自治困境需要基层政府、农村政治性维权组织以及村两委三方形成合力促成村民自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改革的成效与影响,对于促进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缺陷和社会、历史以及具体实际情况等各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不同程度上缺失甚至异化,民主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村民自治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背离,出现所谓"空洞化"现象。明确村民的自治主体地位,强化村民自治的自主性,建设村民民主协商管理决策体系,是克服"空洞化"现象,发展村民自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的一项伟大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历史性进步。村民自治制度在广大农村的普遍推行,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使之在实行村民自治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普遍关注。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安徽省淮北市一些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村民自治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化进程中,村民自治,既表现为农村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又面临农村社会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化带来村民自治主体条件、自治环境、自治方式与手段的变迁,赋予村民自治新的内涵与形式,其影响是深刻的和基础性的.在城市化的推动下,村民自治在农村社会关系、组织形式、村民生活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性的变动中生成、推进与发展,出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乃至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部分或整体转制,村民自治向城市居民自治转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村民自治历经二十年的发展 ,时至今日 ,由于一些自治体内自治纠纷不断 ,权利冲突、违法行为随处可见 ,致使村民自治权频遭侵拢 ,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村民自治因此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解开村民自治“死结”的出路在于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立法规制之、司法救济之。然而法律规制的重心并不在于国家法 ,而在于民间法 ;司法救济的关键不在于技术 ,而首先在于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村民自治中面临的困境,已经成为制约民生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制约村民自治实现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是关注、改善、提升民生的应有之举。在民生视阈下实行村民自治,无疑需要新思维和新措施:以致力于民富为村民自治的根本动力;以保障民权为实现村民自治的评价标准;以提高民质为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的研究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对近年来关于村民自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梳理 ,认为村民自治的研究取向有明显的分野。在研究目的上 ,出现了政策研究与学理研究之分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 ,呈现出宏观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区别。但大部分研究都可归为不同的组合之内。文章重点讨论了宏观上的政策研究 ,个案基础上的政策研究和个案基础上的学理研究。并断言 ,宏观政策研究中的争论焦点是如何评价村民自治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 ;个案基础上的政策研究的宗旨主要是回答有关村民自治的民主性等问题的同时 ,着眼于对村民自治各项制度的理解和改进 ;个案学理研究则是试图作出对村民自治实践普遍性解释。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治重心下移,村民自治单元发生了改变,村域党建单元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探索村民自治单元,要考虑"党建单元距离"和"党建单元功能"两个变量。在行政村自治单元,党建单元与群众距离较远,党建工作鞭长莫及,加上党的政治动员和群众的政治参与能力较低,党建单元功能弱化,村民自治处于低绩效状态;而在行政村之下的自治单元,党建单元距离近、功能强,村民自治高效而有力。提升村民自治单元的有效性,要综合考虑党建单元设置的条件和因素,探索构建区间和位置相一致的党建单元和自治单元,以破解"党治"和"自治"深度融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石明金  方玉媚 《学理论》2012,(28):43-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社会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任务被提到日程上来。农村社会是我国的社会基础,没有农村的社会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实现农村社会和谐,主要靠发展村民自治来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民主选举。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搞好民主选举有利于发展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因此说,民主选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村委会实行直选后,如何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如何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如何完善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些问题在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仍然是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主要问题。实践证明,在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把党支部工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个制度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村级民主管理新机制,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治重心下移,村民自治单元发生了改变,村域党建单元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探索村民自治单元,要考虑"党建单元距离"和"党建单元功能"两个变量。在行政村自治单元,党建单元与群众距离较远,党建工作鞭长莫及,加上党的政治动员和群众的政治参与能力较低,党建单元功能弱化,村民自治处于低绩效状态;而在行政村之下的自治单元,党建单元距离近、功能强,村民自治高效而有力。提升村民自治单元的有效性,要综合考虑党建单元设置的条件和因素,探索构建区间和位置相一致的党建单元和自治单元,以破解"党治"和"自治"深度融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