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的各种社会风险,不但具有特殊根源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还存在被泛化的危险.进行社会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而社会风险所具有的承受不均衡性、潜伏性、可补偿性等特点,又使得社会风险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就其目标而言,社会风险管理是要增强社会风险意识,避免或减少社会风险和降低社会风险的负面影响,以及公正的社会风险分配等.无疑,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任新峰 《唯实》2011,(9):23-25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心应是社会组织建设.当前,基于党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主力,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的主角.最终,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这应是基层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科学取向,也是对当前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的积极应对.和谐社会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自然等各个领域自身及相互的均衡和协调.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治系统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是政治系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共识和聚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成员普遍、高度、稳定的政治认同为基础和前提的.政治认同是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政治认同建设中,既要形成、践行共识的政治价值,又要不断推进政治体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有效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合力,又要预防和消弭政治、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4.
完善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展社会组织是完善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治理理论,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和公民社会三个部分共同起着重要作用,三者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其中私人部门主要指市场;公共部门主要是指政府;公民社会则是指第三部门,即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双重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利益主体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需要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幕后走向社会发展的前台,扮演着新的时代角色.中共十七大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笔者认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是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樊怀洪 《学习论坛》2009,25(5):66-69
社会公平是指符合社会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条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利益分配关系,亦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利益分配关系.人们可以追求社会公平,但不能把自身的主观意愿当成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社会公平本身.社会公平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一个具有众多领域和多层面的系统性整体,应力求避免在社会公平问题上陷入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和平均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流动看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荣 《探索》2001,(4):86-88
失业的社会流动属性在于无流动性、下向流动性和被迫性.失业的社会流动阻滞在于社会流动的规模不大、制度约束性太强和支持不足.再就业的社会流动属性在于上向流动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构建合理的再就业社会流动机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尽快推进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流动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合理的社会结构,还取决于在发展中能否处理好社会公正问题.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并举,才能带来社会和谐,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论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经历了神治、人治和法治三种治理模式.在共产主义社会,德治将成为社会的主要治理模式.在这四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人类逐步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奴役走向解放.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日益得到彰显,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尊严和人格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公道作为道德范畴它的科学涵义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均衡、合理、合法地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它分为社会公道和个人公道,公道与社会政策和法治有紧密的联系.社会政策是公道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公道是法治的宗旨和目的,法治是实现公道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产物 当今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所谓网络社会,就是运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把现实社会的结构、关系、状态和现实环境条件,进行"再塑"、"虚拟",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整合并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初开始的社会建设不同干以往的社会建设,无论是社会建设的历史背景还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价值理念,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建设的历史背景特殊,诸多社会矛盾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社会建设内容的针对性很强,要着力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包括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创新社会体制,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加强领导能力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这个系统工程的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四大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确保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供给总量过剩,社会总需求不足.解决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办法是:鼓励消费、扩大投资、加大出口.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是社区内的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家族、亲戚朋友、单位和社区共同体中包含的信任和支持关系.加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能有效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最终促进中国社会协调稳定地发展.因为,加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有利于重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的社会支持网;有利于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组织活动,增加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有利于重建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三个层次,即社会融合理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一是社会融合的宏大叙事,这部分起源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共产思想,后被帕森斯、洛克伍德、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演化为社会整合理论;二是社会融合的族群模式,这是社会融合概念较早使用的研究领域,主要用来研究外来群体与流入地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克雷夫科尔的熔炉论、帕克的族群关系循环论和戈登的同化过程理论以及多元化模式;三是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从微观个体的心理层面研究社会融入和社会接纳,包括社会认同理论、自我认同理论和社会接纳理论.  相似文献   

15.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焦虑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困扰着转型期的中国.不仅给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而且也给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带去了尴尬.中国转型期社会焦虑问题呈现出广泛性、社会阶层内部相似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者对社会焦虑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研究不仅分析了社会焦虑的现象、探索了原因,还提出了改善措施.然而,面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焦虑问题的日渐复杂和突出,对转型期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需要加强社会焦虑理论和本土化研究、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以及对社会焦虑预警和干预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贯穿于一切社会的中心问题.不同的社会形式、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民生问题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特征.改善民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凤菊 《求实》2008,(4):4-7
高度快速的社会分化与弱化滞后的社会整合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社会问题.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凭借自身的说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发挥着统领和聚合作用,有着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这种整合功能就其性质、目标、深度、广度、方式等各方面都有着其它整合不可比拟的优势,是社会整合的灵魂.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以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网络、健全的社会运行机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平台,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整合能力,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有效开展多民族区域群体突发事件的社会修复,是多民族区域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现实问题.社会修复是政府及社会力量通过规划,使社会秩序、基础设施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恢复到常态,或使之得到更好发展的过程.社会修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复原力,有利于多民族区域的民族团结、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科学规划、物质保障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强多民族区域的社会修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理解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一个角度和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对公民社会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的管理过程.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实现对社会管理客体的管理,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此,要明确政府的"社会本位"和治理理念是社会管理过程的根本理念;树立政府主导思想,主动承担社会管理职责,强化管理职能;强调政府管理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以培养公民参与和志愿精神,保障和促进公民社会向独立、自主、自治的方面发展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