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2009年,我国抓住国际油价处于低位的机遇,加大了石油进口量,适当降低了国内产量,因此,石油对外依存度较2008年继续上升,超过了50%,即所谓的国际警戒线。其实,国际警戒线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找不到出处,只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通俗说法,认为某个国家或地区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就进入了风险预警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李世泽 《当代广西》2013,(12):42-4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强调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广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资源十分匮乏,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特别是随着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2006年11月5—7日,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瑞士蒙特尔能源主办的2006中国-蒙特尔能源圆桌会议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4.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基地,辽宁既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省。据省经委主任张耀军介绍,辽宁目前每年能源供需缺口超过7000万吨标准煤,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52%;在全省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耗能超过80%,其中冶金、石化和电力3个行业耗能又占全部工业耗能的77.8%。在经济发展逐步提速的同时,煤、电、汽、油和水等资源消耗也逐年增加,全省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5.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使中国面临的国际能源安全风险问题持续凸显。通过分析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安全困境,本文认为中国面临的国际能源安全风险主要来自能源供给、能源运输和能源价格这几个方面,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谢守红 《求索》2007,(9):5-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城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文章利用1999年和2004年的统计资料,对中国34个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5年来,中国城市出口依存度迅速上升,但资本依存度出现下降;对外开放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发展很不平衡,各城市的排序出现明显变动;对外开放度的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城市对外开放度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东部城市对外开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西部城市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而中部城市开放步伐缓慢。  相似文献   

7.
基于外贸依存度的中国经济安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秋菊 《求索》2010,(2):21-23
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增长,中国外贸依存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提高是一柄“双刃剑”,加大了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冲击的风险,给中国经济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8.
刘文娟 《桂海论丛》2010,26(4):78-82
通过反思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种种表现,找出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反思日本、韩国金融崩溃的经验教训,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遏制我国产业"空洞化"的势头;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正确认识金融危机下粮食危机的本质,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国家一项长期战略目标;吸取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8,(1):58-58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本刊摘要如下: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正在加速发展,双边FTA不断在国家之间签署,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出现。该文选取2002年-2017年中国和FTA协议国双边的贸易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分析中国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如何。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签订FTA对中国和协议国双方的贸易依存度具有提升作用;第二,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区域类型的国家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不同,与发达国家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提升作用比发展中国家作用明显,与周边国家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也更大。  相似文献   

11.
近来,关于能源的话题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可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  相似文献   

12.
动态     
《创造》2011,(9):21-21
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全球领先 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9月21日在京发布的最新报告称,由于石油及煤炭等传统能源供应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正投入巨资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报告指出,早在两年前,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同时预测今后20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不仅关系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作为世界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中国应当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加大能源供给等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4.
拯救华尔街,拯救美国,拯救世界。先拯救,再主宰,是很多人关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之王的美好设想。但是,中国无法成为救世主,甚至,中国更需要自救。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内需与外需失调。中国经济的外需依存度达到了70%,是全球经济大国中,对外经济依存度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我国正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资源禀赋的制约与当前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决定了我国能源外部利用的现实紧迫性。我国外部能源利用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来源地由集中向多元转变,运输方式由海运为主向多种方式协同转变,获取方式由长期贸易向"走出去"转变。但是,我国外部能源利用面临着资源获取难度增大、运输能力和运输安全难以保障、能源需求过快增长、接卸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外部能源供给和利用能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广日 《思想工作》2007,(3):38-39
从2006年1月1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断气”到2006年年底阿塞拜疆宣布2007年不再从俄进口天然气,从2007年1月1日拉脱维亚购买俄天然气的价格披提高50%到最近俄罗斯、自俄罗斯之间的油气争端,委内瑞拉石油国有化,这都使“能源之争”成为过去一年和2007年中不可忽视的主题。“能源之争”背后,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萎缩趋势,是能源尤其是石油作为各国经济的“血液”重要性的表现。近来,因能源之争引发的大国暗中对抗、全球性小规模冲突的新图景正在形成。对全球能源资源的争夺,正在塑造着新的战略联盟,而旧有力量也将被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7.
占云生 《今日海南》2008,(10):26-27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且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35%以上,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摩根斯坦利的研究表明,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由此可见,不断上涨的高油价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战略安全。而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是保证我国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洋浦可成为首选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有扩大开放的冲动。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但体形巨大的国有企业,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优势,反而遭遇到了一些困境。比如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上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9%,购买了全球市场上一半以上的铁矿石。但是在定价权上,却并没有相应的谈判能力。这正好反映了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刘扬 《时事报告》2004,(4):27-29
人类经历了从“钻木取火”到以薪柴为主的第一代能源时代。煤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从以“生物质”为主的能源时代,进入到以“化石燃料”煤为主的第二代能源时代。而石油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迈入第三代能源时代且持续至今。据对地球石油储量的估算,到21世纪后期,石油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9,(1):F0003-F0003
神华哈尔乌素煤炭分公司(以下简称哈尔乌素分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独资的特大型能源企业。受股份公司委托.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前期基本建设和设备引进安装工作。2006年5月侣日开工建设,2008年10月1日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