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安部于今年2月8日发布了《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据调查我国目前在用的姓氏有6000多个,但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统计,从古至今各民族使用的汉字姓氏多达2.4万多个,其中绝大多数姓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不少罕见有趣的姓氏保留下来。近年来,就有不少诸如“是”“叫”“老”等姓氏走进大众的视野。古代姓和氏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字。在古文献中一般认为,姓氏从上古时期就有之。《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夏本纪》又说,“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又分出了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等氏。  相似文献   

2.
佚名 《党建文汇》2007,(7):46-46
正在征求意见的《姓名登记条倒(初稿)》中,首次规定孩子起名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即王姓爸爸与张姓妈妈生的孩子,既可以姓王,也可以姓张。还可以姓王张或者张王。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达到2200万以上,由于父母为新生儿起名随意性大,导致重名的几率越来越高。两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无疑对解决大姓人口的姓名重复问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据加拿大《世界日报》报道,该国在对各地电话簿登记的姓氏进行统计后发现,与华人有关的姓氏在前20名中占据五分之一,其中李(Li)姓者以71074人高居榜首,比排在第二的西方姓氏史密斯(Smith)多出近万人。第三名被华人姓氏林(Lam)摘得,陈(Chan)排在第十九名,而李姓的另一种拼写形式"Lee"位列第八,而这一拼法里既有来自中国香港和韩国的李姓民众,也有相当数量的欧美人。即便是在今天,加拿大的华人也不过160万,同当  相似文献   

4.
孔子名丘,但确切地说,孔是他的氏而不是姓。秦以前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姓表示血缘,氏代表宗族和社会地位。春秋时期,贱者有姓无氏,贵者有姓有氏,氏是贵族的标志和专利。孔子的先世是以祖先孔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0,(8):49-49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谓和代码。从出生开始,名字会伴随人一生。中国人的称谓是由姓、名、字、号四部分组成的。中国人现在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其具体数量还不确定,但《姓氏辞典》收录的"姓氏"已达8000多个,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淡泊名利,是长期以来影响中国人行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官宦之人,淡泊名利更应成为其处世之哲学,人生之座右铭。然而,我以为,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赋予“名”、“利”以时代意义。共产党人既要淡泊名利,也要重名重利。 何谓重名?就是要重自己的身后之名、传世之名,就是要重共产党人的“节  相似文献   

7.
姓在人们的意识里,会被等同为"同门同宗",遇到陌生人和自己同一个姓氏,大家会不约而同脱口而出"五百年前是一家",亲近感顿时弥漫,交朋友谈生意会变得顺利许多。当同一姓氏的人吵架时,劝架者会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字",这个×可被替换为任何姓氏,意思是同一姓氏就是一家人,连两家话都犯不着说,怎么内乱呢?  相似文献   

8.
王涛 《世纪桥》2008,(3):139-140
根据我国姓名使用的文化和传统分析了当前姓名用字不规范和姓名逐渐不能体现个体与家族关系两种现象;结合我国姓名的历史,指出《姓名登记条例(初稿2007年6月)》中允许使用父母双姓不符合我国国情,姓氏仅能随父姓或随母姓不够全面,对于姓名变更和不准变更的表述存在逻辑问题。对于制定《姓名登记条例》,笔者提出了使用格式为“籍贯+·+姓氏+字辈+名字”的全名来解决重名问题,允许使用祖姓,去掉允许使用父母双姓的规定。以及建立规范化的姓名免费查询系统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引用】"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学者有无思无虑而得者,何也?曰:以无思无虑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无思无虑为不思而自以为得者,未之有也。——(宋)程颢、程颐《河  相似文献   

10.
余昌 《新湘评论》2014,(16):57-59
中国有很多地方被人们认为是某些姓氏的起源地。比如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国人一向很重视自己的“尊姓大名”。逢年过节,中国人有祭祖思宗的传统。而在国人心目中,扬名建业,不但是个人生命的追求,更是有关家族的荣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