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学良将军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千古功臣”.他对军阀割据后的统一,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对西安事变结束内战一致对外所起的杰出贡献,都是众所共知的.张学良将军是一位民族英雄,又是一位杰出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现在就张学良的教育思想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杨二人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逼蒋抗日,使西安事变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杨虎城将军能够成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是策划者、发动者。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者杨天石在阅读张学良的口述史及其相关档案资料时,得出了真正的西安事变主角的新结论。西安事变的主角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4.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06,(12):17-21,2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就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组成代表团,赶赴西安,帮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以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叶剑英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重要贡献。事变之后,叶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7)
西安事变是一次兵谏事件,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停止内战,联合各界力量一致抗日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是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人物,然而历史上对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终究没有将事变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全面平等的分析与考察,本文将从新角度探讨中共及社会各界因素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的主动选择;事变前张学良主动邀请周恩来与叶剑英会谈;中共中央在12月4日前并不知情,直至12月9日还无法确认;张学良最后下决心的日子是12月10日。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张学良在幽禁期间撰写的《杂忆随感漫录》及他的发妻于凤至口述的《我与汉卿的一生》先后解密。其中,有关张学良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以及事变前后张学良的心理变化等,都有一定的记述。尤其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风至的口述资料,更为研究西安事变的主角在事变前后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明俐 《世纪桥》2014,(6):23-25
西安事变是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张学良、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国内力量一致抗日而发动的。当时共产国际并不同意中共反蒋,而是认为不应该把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与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中共中央从审蒋、除蒋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从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情况的双重影响下,最终采取联蒋共同抗日的方针,共同对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是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到蒋介石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笔者认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无疑应该是发动事变的当事人,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直言之,张学良才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这从事变前后张学良的一系列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事变发生前,张学良“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他总觉得“抗日不应该反蒋”——这就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国外和台港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张注洪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和张学良、杨虎城等各方努力下...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12)
从西安事变爆发至今,已经过去整整80周年。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人们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是,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坚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做法,直到现在都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史学界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有褒有贬。本文希望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分析,浅谈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行为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抗战全局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15.
正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曾说:"我和虎城兄胆大包天,把天给捅了个大窟窿。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要负责。"然而,事变后,"对下一步该怎么办,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统一的认识。许多事情都想等周恩来到后共同商议"。因此,张学良在接到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发给他的"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的电报后,高兴地说:"他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然而,周恩来到西安代表中国共产党去处理事变善后时,肩负的是何等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有不少论著谈论,许多人已耳熟能详。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关怀,至今仍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文献和对有关人士的采访,将此情形做一介绍。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使张学良大为敬佩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  相似文献   

18.
第二回阎锡山谴责张扬兵谏蒋介石彭雪枫转承书信劝阎反内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放弃内战政策,领导全国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事变发生的次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即致电阎锡山,征询其对事变的意见,希望得到他的响应。阎锡山接电后,双目微闭,思谋良久,于深夜召开军政紧急会议。阎锡山在会上说:“小六子(张学良的小名)太蛮干了,事先没商量好办法,就闹出事来。我们现在不比过去,已元气大伤。”言外之意是不能跟张学良蛮干。会议开了几个小时,七嘴八舌,说…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对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至此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并没有由此结束,而是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史苑新篇——喜读《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牛桂云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将自己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至今已经60年了。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西安事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