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以举世瞩目之成就赢得了世界惊羡的目光,得益于对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审视反思,得益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发展。尤其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的建构逻辑,从社会分工、产权制度、价值规律等构成市场经济的要素结构中厘清内在的逻辑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国内外诸多问题的重大考验和危机挑战,同时这也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共同体”将“社会治理”与“共同体”叠加使用,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概括和延伸。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为了营造安全、稳定、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治理主体通过平等协商、权责界定和协同合作等方式,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情感联合体、利益联合体和命运联合体。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一种更加趋于融合型的社会建设思路,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四个方面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实践,有助于凝聚人心,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共同体”将“社会治理”与“共同体”叠加使用,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概括和延伸。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为了营造安全、稳定、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治理主体通过平等协商、权责界定和协同合作等方式,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情感联合体、利益联合体和命运联合体。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一种更加趋于融合型的社会建设思路,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四个方面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实践,有助于凝聚人心,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建设的政治目标。现代化是所有国家都无法回避并努力追寻的历史潮流。在这一潮流中,依法治国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将促进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话语是一种独特的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强而有力的话语表达。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应吸取我国传统治理的智慧,立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借鉴当今世界治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成功经验,转换话语场域、话语形态、话语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实现话语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大众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专门部署。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伟大"整体部署,到对制度优势、制度图谱、制度建设作出集中性系统性思考,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一系列明显成就,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着指导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看,它深化了"三个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是新一代中央集体领导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从实践层面看,它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建设、实现中国梦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恩格斯晚年独立承担起第二小提琴手的重任,开始了对国家理论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国家理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包含的治理逻辑对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在经历了前半程"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探索后,已然进入了十九大报告要求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后半程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基本实现乃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度、用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要求进行逻辑研究。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7,(3)
<正>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几年来,我们党对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思路和规律的认识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局部推进走向全面系统建设,对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战略布局日趋  相似文献   

12.
在政党-国家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缺少政党或国家任何一方的孤立性改革,改革始终需要将政党与国家两方纳入同一个政治过程方至成功。因而,从政治学的视角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服务型政党建设这两大战略命题的生成、关联与发展,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政治过程与政治发展的关键。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服务型政党建设两大战略命题在基本逻辑、价值目标、基本关系方面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推进这两大战略的真正实现和协调发展,需要从价值基础、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服务自觉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国家与社会、政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政党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王前 《理论建设》2021,37(1):28-33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源于抗疫斗争,更源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深刻把握伟大抗疫精神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动逻辑,对于伟大抗疫精神的充分弘扬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意义重大。二者的互动逻辑在于,伟大抗疫精神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伟大抗疫精神深刻启示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又将促进伟大抗疫精神的弘扬,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承担“强起来”的伟大使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并存是转型期中国法治社会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体系,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互动之机制尚付阙如,存在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边界模糊、党内法规制定权限不清、规范冲突处理不协调等问题,导致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不畅,调整领域产生断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注重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迫切要求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机制:厘清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权力边界,确立党的立法部门与国家立法部门的联动机制,构建党内法规向国家法律转化之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内部备案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5,(4)
中国能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首先厘清理国家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视角来看,提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必然是为了回应传统公共管理范式与时代的不适、促使国家职能回归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与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要始终坚持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必须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国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是治理主体共识的缺失、既得利益集团的危害、精英的共谋,应对困境的基本路径是要重构政府、社会、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雷博雅  武刚 《兵团党校学报》2020,(2):108-112,F0003
社区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最主要表现形式,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区规模日趋扩张的形势下,尽管依法治理已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但实践中仍存制约社区法治化发展的诸多障碍,亟待从理论逻辑与现实选择为切入,理顺参与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明晰不同主体之具体职责,依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社区自身建设加强、居民参与意识养成,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5,(5)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的必不可缺的部分,为无产阶级国维护自己的统治秩序、进行国家治理、管理社会事务、以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政治目标和历史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当代中国的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国只有正确把握并充分发挥国家应有的职能,逐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21,(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主要指中国地级行政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且不断迈向科学、系统的过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遵循价值、目标、路径的三维建构逻辑:价值维树立人民至上理念,秉承"人是尺度""人是主体""人是目的"标准,将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深深地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统摄市域社会治理活动;目标维形成社会力量在法律制度、政策法规及乡规民约等规则约束下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服务的善治秩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路径维坚持能动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协调性原则,调动城乡社会主体热情,统筹城乡社会治理事务,科学认识城乡社会底色,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流行的政治发展标准是西方式的民主化、自由和权利。但这些是对政治发展的简化,对评价政治发展而言是不足的。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政治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是不同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为了实现共同之善,不能用简单的民主化来概括。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实践来看,政治发展的主题经历了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国家治理能力的演变。在当代世界,人们开始更加看重国家治理能力对政治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后发国家而言,必须理解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是复杂的,而不是简略的。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应在共同之善的价值指引下,协调好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和国家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胡承槐 《前线》2016,(2):27-29
正科学理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命题,有两个大的互为观照、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视度,一是从概念的本性即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国家形态发展一般规律出发界定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命题的本质涵义,二是从实践的角度即从我们党和人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实任务、奋斗目标出发去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