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青团》2024,(5):35-36
<正>团张家界市慈利县委依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立足革命老区实际,深挖青年“智慧”、动员青春“力量”,通过选定站点、协议共建、健全机制,以培育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探索打造了“校地合作·青春建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品牌。衔接校园与田园探索打造“校地合作”发展模式校地共商选定站点。2021年7月,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团县委主动对接、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加强线上思政平台建设,丰富党建活动,增强实践锻炼,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多元素育人实效。打造“党建+”工作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立足农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高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二级学院应积极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和组织责任,构建有效的工作模式,全面深入快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构建“以教师育人意识、育人能力提升和以学生成长需求侧供给满足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核心驱动力;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就业教育相融合”的“双核驱动三项融合”工作理念。全面探索建立“五三五”工作模式,即创建“五个一工程”,推动课程思政与党组织建设相融合;打造“三个育人成长平台”,促进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把握“五个成果导向”,推进课程思政与就业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国画 《世纪桥》2023,(8):50-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微思政”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模式应时而生。它是教育工作者运用微媒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日常化和具体化的形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因其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明确“微思政”育人模式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即构建高校“微思政”平台、丰富高校“微思政”成果、保障高校“微思政”环境、打造高校“微思政”队伍等。这些实践路径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校人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杨立杰 《当代贵州》2024,(15):26-27
<正>红色文化是讲好讲活高校思政课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政课是红色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二者育人目标契合、育人内容融通、育人性质同一,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前提。用红色文化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要推进红色文化时代化,用红色文化上好大思政课,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教育,为大学生打造“有知有味”的思政大餐,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让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亮底色。  相似文献   

6.
黄代根 《世纪桥》2023,(8):91-93
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逐渐升高,思政元素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融入势在必行,“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基于“三全育人”中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内容可以实现思政元素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入,从而实现学生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意识塑造。从“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含义入手,对计算机专业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构建起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7.
曲雪松 《世纪桥》2024,(1):103-105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主题教学运行机制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专业特点出发,通过提炼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匹配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拓展课堂实践等环节,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的亮点和出彩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民和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以“五个突出”为抓手,着力构建“党建示范带动、党群同心联动、产业升级推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突出“政治自觉”,压实乡村振兴“责任链”。坚决扛牢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书记主体责任,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书记项目”“常委项目”和“一把手工程”,县委常委会及时专题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9.
李杰 《世纪桥》2023,(2):37-39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必须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全过程。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把握“主导”话语与“主体”话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结合话语的继承性与时代性,话语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播平台,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入手,找到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育人使命的履行始终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育人成效也集中体现在两大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并存的二元化特征,呈现双向协同融合关系,具有共情性、认知与情感统合性、认知的直观性、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一致性等内在机理。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平等相待、自主体认的体验性、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暗示等基本原则。因此,实现高校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的双向协同融合,要围绕构建二者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力点汇聚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平台,着力在坚持党管思政教育、以“三风”建设统合思政教育、构建大思政育人共同体、培育育人新模式与新生态等方面,积极探讨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的互动互促、双向协同、融入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沈毅 《奋斗》2022,(11):58-60
<正>进入新发展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对标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高等学校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普通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高校应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人才,满足乡村振兴对社会工作学科人才的需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校地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与实践合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研究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培养大批觉悟高、  相似文献   

13.
<正>“村BA”作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活动的一个代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乡村文化保护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将“村BA”作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代表。“村BA”的出现将贵州的乡村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这场赛事已成为台江县乃至贵州省的一张亮丽名片。“村BA”作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活动的一个代表,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乡村文化保护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新发展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必经阶段,倡导充分发挥协同式育人团队合力,强调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相互联动,注重多种教学载体的配合与优化。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不仅打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认知,而且对于把思政课打造成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充分运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统筹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校内外实践教学时间,持续优化实践育人体系等方面,继续深化、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五个振兴”与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乡村振兴“七条道路”一脉相承,是扎实实践基础、丰富经验积累和深邃理论思考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开远市上线乡村振兴大数据运用平台,实实在在让数字“活”起来、工作“快”起来、实事“多”起来、群众“笑”起来。数“织”全网,动态监测防返贫。开远市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对接,共同开发建设“开远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纵向到底建立市、乡、村三级信息共享网络,横向到边将相关挂包单位数据信息录入平台,全面实现防返贫动态监测数字化管理;将平台与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市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动态监测责任卡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数据闭合。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开远市上线乡村振兴大数据运用平台,实实在在让数字“活”起来、工作“快”起来、实事“多”起来、群众“笑”起来。数“织”全网,动态监测防返贫。开远市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对接,共同开发建设“开远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纵向到底建立市、乡、村三级信息共享网络,横向到边将相关挂包单位数据信息录入平台,全面实现防返贫动态监测数字化管理;将平台与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市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动态监测责任卡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数据闭合。  相似文献   

18.
左杰婷 《山西青年》2022,(8):122-124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所需要的人才,建立了长效的人才机制。当前,我国面临乡村人才匮乏与乡村人才振兴矛盾的现状,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职业院校要与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发力,为乡村人才振兴搭建平台、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9.
魏银霞 《世纪桥》2023,(11):60-6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平台。学术界和高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场域无法保障、教学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直面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20.
冯军伟  高菁 《世纪桥》2023,(9):11-13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实践路径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内在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相同、内容交叉、目标一致。在价值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怀、提升理论育人功能方面相融相通。在实践路径上,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为任务,树立大历史观的科学理念;以挖掘“四史”育人价值为内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以搭建数字共享平台为抓手,“四史”资源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政育人发挥融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