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茗  肖世艳 《传承》2005,(1):44-45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资制度进行了几次改革,每次改革都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背景。一次小变化解放初期,农民最羡慕的就是吃公家饭,照他们的说法是,吃公家饭的人月月有“收成”,农民因此称城市职工的生活为“月月麦子黄”。而当时,吃公家饭的人不多,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学校和少数国营企业,国家对他们实行工资制,但也可以按本人意愿选择供给制。由于物价不稳定,工资是以小米为计算单位的,那时月工资最高是3400斤小米的折价。家住广西农学院的王老正好赶上了1952年至1955年第一次工资改革。王老1952年参加工作,工作的第一个月他拿到了300分,每分…  相似文献   

2.
几又 《创造》2014,(2):65-65
正一些人把官场饭局学问化,实际上混淆了腐败现象与一般社会礼仪文化的本质区别。吃饭,在官场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请谁吃?去不去?吃什么?这里面都大有学问:从座次的讲究,到桌布和花的摆放,到上主菜的时机,再到喝酒的奥妙,说话的时机,办事的技巧……官场饭局有点像第二办公场所。《廉政瞭望》杂志近日刊文指出,我们今天必须正视和做出改变,真要刹住公款吃喝风气和饭局潜规则,需  相似文献   

3.
江岸 《小康》2018,(15)
正成为一个有饭商的人,要懂吃、会吃,有格局,有生活情趣,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还要有强大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媒体大V六神磊磊在他的推文里说:做人做事有情商,其实吃饭也有"饭商"。吃吃喝喝不过是人之本能,但想提高饭商却不那么容易。首先,你是否能在饭桌上化解难题?很多饭局的由来都是为了化解问题,吃下去的是麻烦,喝  相似文献   

4.
"饭局"一词源于宋代。"局"原是下棋术语,后来再引申出"圈套"之意。"饭"与"局"组合,意为把"局"设在饭里,形象生动。历史上饭局的故事不胜枚举:春秋的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保赵国  相似文献   

5.
1955年10月21日省人民委员会制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住用公家宿舍、使用公家家具收租和水电收费等办法,有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因此作了重新修订。现在将修订后的三个办法:"甘肃省住兰州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住用公家宿舍收租办法"、"甘肃省住兰州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公家水电收费办法"、"甘肃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公家家具收租办法",随文发去,请即执行。  相似文献   

6.
<正>政局决定饭局,饭局影响政局,凡是不能转变作风者,都将要被清扫出局2013年是作风转变的"元年"。它始于从政治局自身做起的八项规定,继之以实招频频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辅之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连台好戏,新风习习、清风阵阵、令人振奋。其中,最易为人们强烈感知的,恐怕莫过于狠刹公款吃喝风了。随着各项新规定的陆续出台,官员饭局次数一减再减,其档次也是一降再降。人们纷纷感叹,当官这碗饭越来越不好吃了,至于餐饮、烟酒、礼品等公款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  相似文献   

7.
开颜集     
火多吃去一輛國營商店的流動售貨車在馬路邊賣水菓,售貨員旁若無人,一個勁兒地吃。一位老人走上前問。‘您怎麼老吃公家的水菓?’售貨員說:‘多吃水菓去火嘛,省得大家說我服務態度不好。’(周起林)请吃药 晚上九点,八号病床的病人睡得正香,值班  相似文献   

8.
郑维通 《创造》2014,(10):56-57
正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体系中,有诸多可资今天为官者们学取、使用与坚守的政治思想财富。官者,吃公家饭谋公益者也,此一属性,当古今相同。至于不同社会时代囿于历史局限性为官者是否真正做得到谋公利公益,另当别论。不过,起码从理论上讲,如今在咱们国家,为官者,是必须而且只能为人民利益治国理政的一个特殊人群。为官者要考虑一下"老祖宗"问题,不是说做官的就可以父传子子传孙世代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杭州市某大酒店赫然打出广告:吃满50万送一辆轿车。这把本已热火朝天的酒店价格战推向了极致。酒店价格战花样翻新已不是新闻,可最近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与传统的“吃100送30”让利促销不同,有些酒店开始送价值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大型家电,而杭州这家酒店更是“大气魄”,竟发展到送轿车。对此,我只想套用一句某某口服液的广告词:做公家人真好。一些公家人住公家房看公家病不说,就连吃饭也用公家的钱,并且是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不是有公家人说过:两条腿的就差没吃过梯子,四条腿的就差没吃过板凳。没错,公家人就是气派,…  相似文献   

10.
<正>作家魏巍写过一篇短文,记述河北省一位村支书的碑文:"数十年他没喝过公家一杯酒,没有用集体一根柴,没有花过公家一分钱……村民赞扬他一尘不染、一生清廉、一世清白。"印象深刻难忘,让人感慨不已。"一",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一"是第一次面对诱惑时的拒绝,也是私欲作祟时一次自我警省的博弈,更是不忘初心的一次不违本心的坚守。"一"字最好写,也最难写。看是作用不大,量变促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7)
正蔡英文当局执政百日以来,不承认"九二共识",亲美日,两岸关系进入"冷和平"时期,两岸官方联系沟通机制停摆。当下,台湾陆客骤减带来的经济冲击,所谓防止"太倚赖"大陆经济的"新南向政策"、"雄三误射"、"洪素珠辱骂老荣民事件"、陆客不幸罹难的"火烧车事件"、冲之鸟"礁"变成"岛"自损立场,太平"岛"变成太平"礁"、惩罚护岛渔民,以及"会吵的有糖吃"处置华航罢工事件及安抚国道收费员,全民买单,用钞票解决一切等等这些,深怕台湾财政坐吃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1,(10):3-3
近周,确切地说是在9月21日之后,参与了几场饭局,饭友乃多行业的、多层面的,按惯例,饭局就饭局,吃饭,聊闲,大都无事,大都找事,生活的一种姿式罢了,不值得拿到这里苦。然而,这几场饭局却意外地有了说的,有了主题,所有饭友最终总觉意味不尽……  相似文献   

13.
中央新领导集体履新后,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之风渐起。但是。不少地方依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将“吃公家”从地上转入地下,豪华奢靡之风不减。到底怎样才能煞住这种不正之风呢?  相似文献   

14.
时代文摘     
《时代潮》2001,(17)
值得警惕的新"行业"现在,大陆雨后春笋般的中介公司中,居然出了一间"行贿公司",公司于1997年成立于福建的一个县城,名叫"大公家"。这是一个专门以行贿来为雇主寻求"保护伞"的犯罪组织,有挂牌  相似文献   

15.
郑群 《创造》2007,(1):64-65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朋友说,中国可叫做"餐桌上的国家".是的,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太讲究吃,太擅长吃了.文明的说法是:"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粗俗的说法是:"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吃是生命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7.
一段视频引来一张1900元的罚单,是什么样的视频让主人公必须"花钱消灾"?网警开出罚单的依据为何会遭到"炮轰"?主人公最终是否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在这跌宕起伏的罚款案背后,到底暴露出什么样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们河南省滑县上官镇焦二寨村的支部书记刘广兰,当官10年来,两袖清风一从未沾过公家一分钱的光。村民们夸他是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1987年刘广兰就任村支部书记时,村里学校危房急待翻修,学生不得不在露天上课。教师在家里办公,群众意见很大。广兰主任伊始,实行民主理财,筹集建校资金。群众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很快集资4万多元,盖起了新教室。过去二寨村群众吃水很难,经常要拉着车去村外找水。1990年刘广兰和村干部研究决定打井,让群众吃上自来水。1998年,村里架电时,正是三秋大忙,刘广兰的妻子刚生小孩。作为…  相似文献   

19.
生吃活虫     
盘子里蠕动着如蚯蚓般的虫子,黄的叫"面包虫",黑的叫"大麦虫",据说"营养很好",但要抓来活吃,我还真没那个胆量.报载长沙日前却举办了一场生吃活虫的大赛.一位女士以一分钟吃下68条胜出.而落败的一位一次能吃5公斤面条的选手,自嘲说"我不是蛤蟆,吃虫还是自愧不如啊".  相似文献   

20.
又到了年关,饭局成为很多有点职务的人物工作日程的一部分。小老百姓很少有人被请吃饭,最多是亲朋好友之间来往撮一顿,也就谈不上啥饭局的了。奇怪的是,称得上饭局的吃饭应酬,请客的人说无奈还可以理解,被请的人却也说无奈,他们都纷纷倒“苦水”。不知道我们这些看客该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