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他是发明家,因为他发明和改进了多功能BP机,并拥有香港专营权,他研制生产的“八用镭射传呼机”被誉为“腰间中文字典”;也有人说他是工业家,因为目前香港市场上有数十万部BP机是他的  相似文献   

2.
纸上排气阀     
《南风窗》1997,(2)
自打有个聪明人发明了BP机,就满街响着蛐蛐的叫声。后来,只要一听到蛐蛐叫,人们就会低下了头来,小心翼翼地看看自己腰里的那只BP机。“我有BP机,有事呼我!”这一句,几乎成了当今世界最气壮山河的口头禅。于是,满街蛐蛐叫!人也变懒了,一个个全忘了该怎样写信。终于到了那么一天,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懒惰是谁发明的?”我立刻气壮山河地回答:“是发明BP机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3.
小赵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人们都开玩笑地称他为“师级”(司机)干部。在朋友当中,小赵是第一个带BP机的,当时就甭提他多高兴了。见了谁他第一句话都是“有事‘caIl’我”。至于这“call”是什么意思,他倒不大理会,反正这半土半洋的话他用得最多了。在他看来,这BP机简直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钢铁大王卡内基在他的自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天早上,洛伯里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寒暄过后,他把一个信封递给我说:“请你把写这信封的秘书辞掉。”当时我大感惊异。“为什么?”我问,“这个秘书平时做事十分认真,品行也很不错,他有什么事得罪你吗?”洛伯里指着信封上的一行名字说:“他怎么可以把我的姓氏写错?”我说:“这种笔误难免,即使写错了,也不过是粗心而已,何必当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至今我每天收到的许多信件中,就有十分之二三把我的名字拼错。如果对这种事情都要计较,也许我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相似文献   

5.
纽约,世界名城也,名不虚传。曼哈顿,更是城中之城,它的各个、方面可以说都很特殊,包括它的骗子。比如,我在纽约就碰到过各种肤色的骗子。刚到纽约的一日,正在著名的世界贸易中心内向地铁站走去,迎面过来一矮个小生。一看便知是我们的同类。他看着我迟疑地问:“你讲国语还是广东话?”“干吗?”他展开一张皱皱的纸条说:“我是新加坡人,在波士顿读书。来纽约旅游被偷。你能否给我点回去的路费?”我正迟疑地接过那破字条看时(内容与他说的一致),旁边杀过一说广东话的女子,大嚷:“别给他钱,他是骗子。刚才我已给了他3美元。”一见这女子,那小个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数一数二两妇聊天,谈到儿子的功课。一个问道:“你儿子的数学成绩如何?”“老师说他的数学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我儿子的老师也这么说。”第一个接着说,“他数到三以上就弄错了。”找个好名字一个老太太把一张有奖征答优胜者的名单的报纸翻来翻去,左看右看,我不禁问:“老太太,你找什么?要我帮忙吗?”“不用了,”她笑了:“我只是想替孙儿找个好名字。”  相似文献   

7.
放学时间过了许久,上初一的儿子才回来。吃饭时,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晚回家,儿子神秘地对我说,他和两个同学在商量一件大事。我禁不住有些好笑,便试探着问:“你能告诉我吗?”儿子有些犹豫地说:“这是我们三人之间的秘密。”“如果我替你保守秘密,能让我知道吗?”儿子思考了一会儿,向我投来信任的目光,尔后,把他们的秘密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8.
几天前,朋友的妻子阻止了一件事—— 朋友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手机促销商打着一家电讯运营商的旗号打来的,里面甜美的声音说,预缴电话费几百元,就能得到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朋友很是心动.他的手机用3年了,大屏智能的那种.“400元,每月返还到话费里?行啊,我订一个吧.”在他身边的妻子问“什么事?”他说了.妻子说,先不订,她知道有一种“更好的手机.” 他回答对方“我再考虑一下.”放下了电话.  相似文献   

9.
你说机会?它常常是在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的。那天我拐入盘福酒店内的商场买东西,随口叹了句:“生意好清淡啵!”忽听身旁有位北方大汉插嘴道:“小伙子,这么说,你对这里有兴趣?”我还没来得及思索他话里的意思,他又豪爽地  相似文献   

10.
“警察来了!”有一回我去参加作家们的聚会,听到有人这样开玩笑道。我说:“就算我是警察,可你们不是小偷啊!”我这个角色很特殊,是不是? 在一个满桌满地都是报纸、杂志的房间里,59岁的李汗就自己的特殊身份呵呵笑着。他的职务是: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处长。说我是“警察”,那是因为全省公开出版的数百种报纸、杂志,都得归我们这里管理。如何管理?我提出了一个八字方针:“引导、监督、调节、服务。”这八个字里,我认为服务是基础,这就不能满足于当当“警察”或是“消防队员”,因此,我更乐意当好一个合格的“引水员”。引水员并不比船长高明,但他熟悉自己这一带水域,可以顺利  相似文献   

11.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6,(22):42-42
现在流行一种幽默方式叫做讲“冷笑话”。说起冷笑话的起源有这么个故事:小企鹅有一天问他奶奶,“奶奶,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当然是企鹅。”小企鹅又问爸爸,“爸爸,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是企鹅啊,怎么了?”“可是,可是我怎么觉得那么冷呢?”有点无厘头,有点无聊,说的好听一点,有点后现代主义。现代人讲那些原始的笑话讲的腻了,听的烦了,就想出了这些冷的东西了。冬天到了,说几个冷笑话给大家听,不知道您适应不适应……  相似文献   

12.
李大维闯店     
有一天,穿着一身便服的李大维在友谊商店门前被守门的服务员拦住了。“为啥不让我进去?”李大维莫名其妙。“因为这里只让外宾进出。”服务员平静地回答说。“什么?!”李大维一下子被激怒了。“这不是象解放前一样吗?”他大概是指旧中国租界内的“华人与狗不准内进”之类吧。对不起,甭管你怎么说,反正不能进。”服务员礼貌地坚持“原则”。“这是规定吗?上级有这样的规定吗?请你们总经理出来,我要问问他!”李大维语气强硬。  相似文献   

13.
人才与位置     
一九四二年的一天,有四个穿短裤的美国军官在一所房子里冷得直发抖。这时美国海军负责征选人才的委员进来了,他问军官A:“你能做什么?”A答:“我曾是梅西百货公司的采购员,受过训练,能迅速地判断市场价格与趋势。”委员斥道:“难道你连一点实际工作都做不了?”于是他又问B。 B答:“我原是律师,善于衡量证据和整理材料。”委员又把B否决了。C说:“我懂得语文,通晓历史。”委员哼了一声,把眼光投向D。D很神气地说:“我是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不怕入错行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的女人怕不怕嫁错郎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怕入错行了。”有朋友自工厂来,对我说。“我已经成事了,每月十九张‘大团结’,后天正式上班。”他原先是轮渡上的轮机员,技术考核已达到六级标准,原单位却只给三级工的钱,无论如何不再加薪。“我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却得不到承认,只好另找明主。”几个月奔波后,他终于被某合资企业聘为机修班长。“原单位放你吗?”“不放就跳。当今世界,本事就是饭碗,怕啥?”荔湾区有个姓潘的青年,从工厂跳出来后竟跑去给个体户看档口。问他为什么不干全民干个体,他说:“一样打工,在厂里时几十元,如今也‘旱涝保收’,月月150元以上,有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位北京来客对我说:我是北京的个体户。我很佩服广州的个体户,他们居然敢在自己的家门口摆档。还那么抖(他笑了笑)。我们北京的个体户,都是‘十字军’。”世界历史上有过著名的“十字军远征”。用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远离家门口开档。何故?“在家门口,总有点不大自然。”他说:“看来广州青年的思想真够解放的。”所谓“思想解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追求人格个性化的一种表现。广州青年的追求,也经历了三部曲的变迁。第一部:千人一面。这是一个令人索然无味的年代:一样的解放鞋,一样的蓝制服,一样的坚定有力的手势,一样的气势豪迈的步伐,一样的意味深长的微笑,一样的百倍警觉的眼神……第二部:盲目模仿。这是一个“热风”不断的年代。一会是录者机热,一会是太阳镜热,一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一个经常接触洋人的旅游界朋友,对我说:“你说,外国人来咱们中国,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交通不便吧。”“不是。”“是打长途电话难?”“也不是”,朋友皱着眉头说。“是上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最怕上厕所!旅游途中憋急了,找不到方便的地方;找到了,又因为那地方又脏又臭而不敢进去。”嗯?嗯!我不怀疑,也许洋人在中国确实最怕上厕所。广州有个读者,曾投书报社叙述他经历的一件事:“我路经新落成的天河火车站,到公厕方便。走近公厕、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但见  相似文献   

17.
市公安局傅振华局长家小院。卢小影带哥哥卢小凯走入。小影:“傅局长!我把他带来了。”局长迎上来:“年轻的神经外科专家!你妹妹多次讲到你,你父亲也是我的好朋友。来,坐。”他们坐在院子里小藤桌旁。局长:“听说你父亲一直在美国讲学?”小凯:“是的,已经去一年多了。”局长:“最近通电话了吗?”小凯:“没有。他近来很忙,前不久来信说又去拉丁美洲了。”  相似文献   

18.
愚人节玩笑     
夜已深,丈夫仍加班未归。忽然,电话铃响了。一定是丈夫的,我很欣喜地跑过去接听。电话里传来的却是一把略带沙哑的女声:“请找梅而。”我说:“我就是。”电话那端沉默了一下,接着说:“哦?我是你丈夫的朋友。他喝醉酒了。”我的心不由抽紧了。接下来,电话里传来一阵男女的哄笑与嘈杂声。我握着话筒等了好一会儿,然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下午,广州番禺县万顷沙的一个农妇忽然接到农金员送来的还贷通知书,一时傻眼了。“这死鬼什么时候借了1000元?做什么用?他是不是瞒着我,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时,丈夫刚好拖着沉重的脚步,醉醺醺地跨过门槛,还没站稳脚,就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骂:“你这个酒鬼,你借1000元钱干什么去了?你是不是把钱送给婊子了?你说!”“少啰嗦!我用钱还得请示你。”丈夫瞪了妻子一眼,把头扭向一边。妻子把还款通知书掷到他的面前,气愤地说:“这1000元钱,看你拿什么还!”“没钱还,就把冰箱卖了。”  相似文献   

20.
闯荡都市     
1964年,在我坐计程车去肯塔基赛马会的路上,我注意到司机旁边的座位早放着一大堆街头小报。“你看中了赛马会上的哪匹马?”我问。“贝尔·哈塔克所骑的‘北国舞王’。”他回答。“那么那匹大家公认的热门马又会怎样呢?”“希尔·莱斯根本就没有赢得这场比赛的斗志,”他说,“而哈塔克却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