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五大把这作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坚定地实施好这一工程,才能使我国国有企业甩掉“小而全”、“大而全”和重复建设的沉重包袱,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才能实现。兼并破产是企业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今后,在实施这方面的工作时,一是决不能搞“假破产、真逃债”,防止掏了改革的成本而又收不到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一大优势,就是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依法实行破产,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解决深层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整体上搞活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  相似文献   

3.
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对企业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企业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这种新旧体制的碰撞,会给各利益群体带来调整和重组,引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认真抓好思...  相似文献   

4.
企业破产莫放过﹃蛀虫﹄□袁敏杰根据企业破产法,对那些亏损严重,失去生机和发展前途的国有企业依法实行破产,是治理国有企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优胜劣汰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在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破产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少数企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减员增效与再就业工程是一个有机结合体,深化企业改革需要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更需要再就业工程。因此,实施减员增效,推进再就业工程,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措施。(一)实施减员增效,探索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途径。随着大范围的国有企业分化、重组、调整的推进,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已成为一种趋势。从湘潭市来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多,重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不发达。1997年被列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后,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伴随着“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变化,必然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职业道德建设摆到一个新的高度,进…  相似文献   

7.
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摆在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竞争,就是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别人较量、争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是优胜劣汰、互相促进的竞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企业成功地引入竞争机制,企业搞活了,经济发展了,竞争机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企业是这样,学校也是这样。工厂是生产产品的地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人才就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优胜劣汰的法则使一些企业兴旺发达,一些企业濒临破产。 上海、天津等18个进行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城市先行一步,开展了破产试点工作。据统计,目前18城市列入破产的企业共  相似文献   

9.
关于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几个问题赵万弟一、适应农村改革需要,广泛发掘人才发掘人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引入竞争机制选才。竞争,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开发中,就能在选人、用人上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  相似文献   

10.
宜宾卷烟厂党委在中层干部的选拔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形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机制,推动了企业的民主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发展。1995年总产值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6%,税利比上年增长38%,今年第一季度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0.6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制度存在许多不足,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势在必行.只有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那些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则下处于弱势的困难企业,特别是那些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停产关闭破产,使其逐步退出市场,虽然是痛苦的过程,却是必然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党组织站在全局的高度,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促进企业停产关闭破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真正使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主要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很多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成为一种必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00家左右的企业申请破产,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破产状态。市场意义下的企业破产应当是一种充分体现“劣者淘汰、适者生存、优者发展”规律的规范化的企业行为,它所带来的结果是竞争更加有序和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但从目前企业破产的实际情况看,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破产的进程以及操作上的规范化。1.破产目的上的偏离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国家对破产企业总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免除一部分债务,但是这些优惠…  相似文献   

15.
孙春燕 《唯实》2001,(12):57-59
企业破产 ,在经济生活中是常事 ,近几年尤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要有市场经济 ,就会有竞争 ,竞争必然出现优胜劣汰。历史犹如一面镜子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衰。以成功企业为镜 ,可以知经验 ,以失败企业为镜 ,可以知教训。为此 ,本文试从当前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分析入手 ,探讨谋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深层动力。以苏南地区某一个县级市的企业破产情况来看 ,从 1997年到 2 0 0 0年 ,三年内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 5 8件 ,破产资产总款为 4.9亿多元 ,债务总额为 10 .7亿多元。从这些破产案件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 ,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不外乎…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5):61-62
我是一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由于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正准备报请有关部门实施破产。请问依法破产的企业的党组织应当怎样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问题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家则是企业运行之魂,是市场经济舞台的主角.国内外经济运行的历史表明,先进的企业必定由优秀的企业家来驾驭.企业家是在一定条件下对诸生产要素的组织起决定作用的核心人物,是企业生产指挥管理和开拓市场进行交易的决策者.市场风云变幻莫测、险象丛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决策者.具有预见性强、反映灵敏、敢担风险、善于决策特质的企业家,能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承担风险,克难制胜,使其经营的企业兴旺发达,反之则会被淘汰,给企业造成损失,甚至使企业倒闭、破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时代在前进 ,情况在变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的特点 ,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求得发展 ,必须顺应潮流 ,在各方面进行改革 ,而企业的各项改革都会牵动职工的利益。例如 :过去人员就业靠分配 ,干部职位是终身制 ,工资是能升不能降 ,现在企业人员实行能进能出 ,干部能上能下 ,职位能高能低 ,工资能升能降 ,岗位靠竞争 ,收入凭贡献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 ,因此 ,关停并转甚至破产随时可能发生 ;过去 ,职工完全依…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是1995年改革的重点。怎样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呢?我们应该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积极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同时,我认为,可以借鉴乡镇企业发展的经验,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一样要面对市场,产品同样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企业和职工也要在竞争中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每个企业都要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不可抗拒的竞争机制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为之服务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干部培训部门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改进干部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更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类、各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