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有一种几乎是原教旨主义的看法: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美国把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视为对其在西太平洋主导地位的挑战。双方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在东海,美国把钓鱼岛问题上的战略模糊转变为战略清晰。在南海,美国极力推动争议的多边化、国际化。但这并不是说,两国在西太平洋就没有调和的余地,这种竞争必然导致战略摊牌。  相似文献   

4.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关系重新分化组合。美国的单极世界战略同其他国家维护独立、和平与谋求发展的目标发生碰撞,是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美国的战略扩张取得一些进展,但无法阻挡多极化的历史潮流。冷战后,国际局势在动荡-缓和-再动荡的曲折发展中前进。大国关系的重点是综合国力竞赛。美国新政府正重新评估形势,进行战略调整。右翼势力主张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中美关系面临新的考验。我们寄希望于中美保持战略对话,扩大利益汇合点,减少摩擦和分歧,但也应对我国战略安全环境走向更加严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美国于1998 年末推出了第四份《东亚战略报告》,其东亚新战略构想表明:美国将长期在东亚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加强与日、韩、澳、泰、菲等盟国的防务合作,阻止朝鲜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与中国保持接触和扩大与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美国的新东亚安全战略与以往相比虽无大的变化,但对中国认识上的两面性,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近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新挑战,世界变得更不安宁。中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骤然升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快实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临新挑战。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重新成为大国对峙前沿。西亚北非极端恐暴势力崛起牵动地区格局。西方重振势头增强,发展中国家崛起趋缓,世界经济双增长格局更趋明朗,以变革求发展的潮流更加强劲。中国所处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给中国维护发展所需的战略机遇期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上台后出台了新的亚太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大中东地区转 移到亚太并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主要目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使中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 更为复杂。南海局势的新变化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一个直接后果。不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 不是寻求同中国对抗,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框架下的对华战略仍然具有两面性,中美在 南海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美国同一些南海争端国的利益也有很大差异,中美之间仍然存在 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正式撤军,为此美国调整中亚政策思路,加大对中亚的渗透,加强在中亚的军事存在,试图将部分自阿撤出的兵力转向中亚,参与经中亚地区的能源运输体系建设,培育适合“革命”的土壤,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掌控对中亚的战略主动权,达到最终能有效遏制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9.
公为明 《亚非纵横》2013,(2):28-32,60,62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高调重返亚太,实现美国所谓的战略再平衡。美国主要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并且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一种进攻性的威慑姿态,确保中国不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本文从威慑理论的内容入手,从实力、意志和信息沟通三个方面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实施军事威慑的有效性。并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国反威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自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内的中美关系经历了1972—1989年、1989—2017年以及2017年之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制衡、塑造与争胜先后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逻辑核心。在第一阶段,美国对华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借重以制衡”,即借助中国来平衡苏联,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美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阶段,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通过“接触以塑造”,希望塑造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对外行为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一度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战略伙伴。在2017年以来的第三阶段,美国试图通过“竞争以制胜”,防止中国的发展超越美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的中国以及中美关系全面转向消极。5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向和重构,目前第二次转向和重构仍在进行中。过去50年,中美关系总是关系到美国全局性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涉华部分超越党派之争,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很多议题和提法都长期存在,或者早有伏笔。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有明显增长,但竞争面的比重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1.
夏立平 《和平与发展》2012,(2):9-14,70,77,80
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美国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其主要特点:一是高调宣示"重返亚洲";二是通过加强与盟友关系和建立加入多边组织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三是加强美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四是争取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五是在地缘战略上以南海问题形成联盟。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将受到经济上力不从心、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支撑其亚太领导地位作用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但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使东亚地区特别是南海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伊朗是伊朗核危机的主要对峙方,伊朗尽管与美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却能在伊核博弈中闪展腾挪,至今不落下风。本文试图从个人、国家和体系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从个人层面看,领导者战略水平和领导素质存在差异;从国家层面看,政权的阶级属性和国家意志强弱存在很大差异;从体系层面看,美国与伊朗国力此消彼长,国际道义存在差异。这三方面的差距,使双方攻守易势,形成“谁也吃不掉谁”的僵持局面。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政权将如何改变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成为检验美国大战略的试金石。从"特朗普现象"来看,美国孤立主义倾向表明美国对霸权思维方式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战略收缩";从"特朗普冲击"来看,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思维范式、战略优先度的考量以及秩序塑造方式等,都有新认识和新变化。这些客观上决定了特朗普政权将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予以转变与重塑。总体上看,特朗普政权的亚太战略的调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亚太治理方式、方法的变革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美国霸权逻辑和战略理念转变或转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区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南海问题近年来争端陡然升温。这既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有关,也与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取得显著成效有关,同时还与南海周边国家对上述两种发展趋势的理解与认知相连。这种情况下,南海问题的性质正在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向。一是南海问题正在由资源之争向主权之争转向;二是从中美关系中的低烈度问题向高烈度问题转向:三是从地区性热点问题向世界性热点问题转向。这三种转向使南海争端更加复杂化、尖锐化。在新的地区和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考虑新的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叶海林  李铭恩 《拉丁美洲研究》2023,(1):28-49+153-154
中共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周边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效应相互叠加的背景下,美国通过调整“印太战略”收紧对华政策,不但导致中美关系严重倒退,也使中国周边环境受到了强烈扰动。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推动的“印太战略”摆出了“常山之蛇”阵势,这一战略在手段运用和地域分布上存在多点布局、缺乏重心的缺陷,很难充分发挥美国联盟体系的整体力量。然而,它仍对中国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周边地区主要行为体随美国战略调整而出现的因应策略变化,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在中美矛盾激化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重视经略周边,这要求中国转变周边安全工作思路,实现从维护周边稳定到塑造安全秩序的思路转变,强化对周边秩序的塑造和引领能力,打造中国周边安全架构的伙伴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事件一年后,美国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已基本形成。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反恐和安全则是美新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相应从推销美国式“民主”转向维护国家“安全”。反恐斗争为美改善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尽管美国不放弃对中国的防范,但已不再视中国为敌手,增进同中国的接触和合作已成美对华政策的主要方面。中国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妥善处理和发展对美关系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甘均先 《东北亚论坛》2015,(1):107-117,128
中美印三国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的方案上具有不同的战略,其差异在于,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成果,并服务于美国的中亚和南亚战略,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中国和印度则将新丝绸之路作为贸易拓展、能源供给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三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中,印度跟美国更为相似,路线走向也更为一致;中国的战略包容性更大,持续性更强。若中美印三国在新丝路建设上进行良好合作,将给亚洲一体化带来动力;若展开恶性竞争,则将为亚洲带来地缘政治动荡。中国应当尽力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优先与政治关系良好的邻国开展跨境交通建设,不断促进新丝绸之路的连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调整 ,即从防御性现实主义安全观逐步转向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更可能成为美国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种选择 ,而不一定是国家安全战略本身。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东南亚战略调整与联合军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从"再平衡"向"印太战略"演变,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和资源投入日趋增长。特别是在针对中国构设的围堵和高压态势中,部分东南亚国家因与中国存在主权争端,被美国视为可资借用的平衡力量。美国对东南亚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综合性政策,其中美国长期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军事演习是美国保持军事前沿存在和促进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关系的重要方式。文章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联合军演进行梳理与分析,理清美国东南亚战略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并对其对未来中国周边安全影响的可能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周边的外部环境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总的来说,直接压迫我们生存的 安全挑战已经相对淡化,机遇大于挑战。美国对东亚地区的战略后退与战略反攻并存,短期趋势上 看意图进攻;长期趋势上看趋于后退。日本陷入长期衰落的历史阶段,无力对中国构成真正的威 胁。其他周边国家可能会存在一些麻烦,但却无力对中国构成威胁。相反,在经贸合作领域存在着 长远、宏大的机遇,是应该真正做实的领域,也是中国国家力量根源所在。有利于中国长远发展和 作为的方向是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东亚和周边地区。中国应该在周边、地区合作问题上有大的 突破性战略,主动出击,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