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的"大国外交"战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战略新格局,巴西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巴西在继续稳定与美国和欧洲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发展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同拉美邻国和发展中大国的关系,以便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体现和发挥巴西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政治作用和影响力,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为巴西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卢拉政府执政两年来所推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在国际上展开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活动,是巴西外交新战略的体现,是前政府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巴西的大国地位问题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长期以来巴西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大国,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这与巴西自身的身份定位与国家实力密不可分.巴西自卡多佐总统执政以来,特别是在卢拉总统执政期间,已经在南美地区初步建立起领导地位,并在全球经济和国际机制中成长为一支活跃的力量.巴西日益增长的地区和全球影响不断得到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的认可.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过程中,对巴西国际地位和影响进行正确评估并提升两国关系的地区性与全球性内涵是未来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地区认同与东亚地区主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将地区认同分为三种:归属性地区认同、回应性地区认同和功能性地区认同,它们分别影响着地区主义的内聚性、对外性和实用性。东亚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一地区的归属性地区认同较弱且散乱,回应性地区认同尚处于萌芽状态,而功能性地区认同则日益增强。相应地,东亚地区主义的内聚性和对外性较弱,而实用性很强,这是东亚地区主义活跃却松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非洲地区主义是非洲国家间的一种政策选择 ,在本质上属于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的发展范畴。它是非洲国家促进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利的一种发展战略 ,也是一种适应全球化需要的新形式的南南合作 ,其目的是通过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解决内在的发展问题与紧迫的跨国性问题。就功能而言 ,非洲地区主义主要表现为“发展型地区主义”和“安全型地区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把地区主义看作是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单个民族经济在制度上结合为更大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①。在国际关系中,地区主义界定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较为宽泛的地区合作安排到地区制度的建立以及更深层次的政治一体化现象。地区主义第一个方面的含义,正如“ism”(主义)这个后缀词所体现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和观念信仰。用一句话来说,地区主义就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坚持地区层次的安排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有效方法。它体现的是一种秩序价值的追求,这种秩序可以指特定地区内的秩序,也可以指作为实现世界秩序的一种方法。地区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巴西是两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巴关系进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但到21世纪初中巴双边关系仍然主要依赖经贸关系拉动,战略伙伴关系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卢拉执政以来,中巴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随着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深化,中巴往来与合作日益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影响.当前,中巴两国在国际格局变化、国家经济建设、市场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由于巴西入常问题复杂难解,以及贸易摩擦、市场竞争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两国关系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在实施外交政策方面变得更加自信和果断,以及巴西继续保持对大国地位的孜孜以求,双方只有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在两国关系以及在联合国、国际金融机构和金砖国家等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互支持,才能推动中巴关系向深度战略伙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争取独立、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为民族求生存谋发展,国际战略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战略和战略研究中一笔宝贵但研究尚不充分的财富。作为发展中大国,巴西的国际战略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巴西精英阶层孜孜以求的大国梦想、灵活而现实的外交技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战略视野以及与大国和地区对手或伙伴间交往的经验教训,在发展中国家中可谓独树一帜,其过程可以通过权力关系、国内政治和精英观念得到解释。同时,国际战略的内容及其演变与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发展要求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巴西国际战略的含义、发展演变、制定和实施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一战略的性质和特征,可以为发展中大国的对外关系研究提供一种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8.
地区主义与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地区主义发展迟缓的原因在于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 ,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政治动力。南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实践表明 ,区域合作要想在南亚地区取得成功 ,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成员间矛盾与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是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完善的组织机制是地区主义发展的组织保障 ;强有力的地区领导者是地区主义发展的推动力量。南亚地区主义发展进程的缓急关键在于印巴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巴西走出了"失去的10年",经济重新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2004年以来,"巴西崛起"再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巴西"大国地位"的内部因素主要来源于对其自然和地理条件、经济规模、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判断,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巴西能否崛起并成为成熟的、真正的世界大国,取决于巴西能否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但关键在于能否克服自身的制约因素,而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巴西的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它拥有一国崛起所必备的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强烈的大国意识和大国抱负。随着巴西的崛起,它作为拉美地缘政治力量中心的角色日趋明显。它不仅改变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地缘政治版图,而且束缚了美国对拉美地区政策的选择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巴西的崛起从根本上说是21世纪一系列新兴国家崛起的组成部分,符合世界的潮流,符合冷战结束后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因此,巴西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长远利益和战略利益的挑战,极大地冲击着美国单极主导下的国际格局,成为美国霸权的制衡力量。显然,巴西的崛起有利于拉美地缘政治的力量均衡,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王志  屈佳荣 《东北亚论坛》2022,(5):78-94+128
地区间主义探讨地区与地区互动,在地区主义理论影响下,兴起了比较地区间主义的研究。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类似,比较地区间主义试图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走出地区研究的“欧洲中心论”,基于全球国际关系学视野,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非西方的经验。比较地区间主义研究从功能、制度、影响和类属四个维度入手,探究世界上不同地区行为体对外部世界影响的路径和效果。基于比较地区间主义,“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是中国地区间主义的重要实践,功能在于实现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倡导“软制度”,基于准地区间主义或跨地区主义,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融入世界提供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新兴大国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它们追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谋求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的目标并取得进步。三国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全球经济治理、可持续发展中施展着各自的影响力。拉美新兴大国未来仍将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需要以新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太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人类对太空的利用与探索,也威胁着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应对太空安全问题的多边主义随之出现,并在致力于太空碎片减缓、建立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禁止太空武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太空安全多边主义发展仍面临巨大困境:处理太空安全事务的三个多边机构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美国从中作梗,干扰国际太空合作;太空安全问题与核武器问题密切交织,导致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巴西的土地问题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面临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而是否能妥善解决土地问题,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巴西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问题表明: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只顾工业,不顾农业;忽视土地改革,甚至在落后的土地制度基础上强行工业化的做法,必然会导致社会不公和经济发展失衡的双重危机。土地问题严重制约了巴西工业化的纵深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给巴西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区主义的建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虽然得益于区内权力平衡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存在,但仅靠这些不足以应对东亚认同政治带来的挑战。建构主义强调的主体间认知为分析东亚地区主义提供了新视角。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东亚地区主义的特征、挑战和出路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对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构成挑战。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挑战,美国国内存在不同观点。冷战后美国对东亚地区主义的态度在经历了较为强硬的抵制和“仁慈的忽视”两个阶段后,大致正在逐渐从“逆我者亡”的武断做法向“参与塑造,为我所用”策略转变。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和奥巴马上台后,由于世界和地区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政策发生的某些积极转变,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有关巴西政治转型进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70年代中期巴西军政府主动推行政治开放的原因是,在消除左派威胁并经历一段非常时期后,恢复民主制一直是巴西威权主义联盟内部一些成员、特别是军队内部的温和派的政治要求。此外,其他原因还有军政府在体制和理念上与此前的民主制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军政府合法性的下降和实现民主的代价减轻。1985年大选中反对派的获胜是执政党、反叶派和军人三方力量对比和策略变化的结果。1974~1985年巴西的政治转型属于“通过交易的转型”。一方面,它不仅是“自上而下的解放”,而且军政府控制着转型的过程。另一方面,反对派接受军政府对于政治转型过程的控制。巴西政治转型的这种独特的方式带来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长期存在着多样的区域主义主张和行动,其实际成果如何则见仁见智。本文认为,拉美区域主义的特点在于“弱而不竭”“起伏不定”:拉美区域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在相对固定、上限较低的区间内不断振荡的过程,同时具有稳定性和振荡性。为解释这一情况,本文借助布罗代尔关于时间的历史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认为中长时段因素塑造了拉美区域主义稳定的一面,而短时段因素则造成了拉美区域主义发展的振荡。中长时段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和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对拉美区域主义的影响都有两面性,大体而言,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推动了区域主义发展,而经济因素则是阻碍区域主义取得进一步成果的主要因素,使其活动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短时段因素指政府政策因素,取决于政府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变化很快,造成了拉美区域主义的不稳定性。本文以南美区域主义为例,结合近年来南美洲国家联盟和南美进步论坛的发展情况,说明不同因素在拉美区域主义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盟给东亚以及亚太地区的地区主义提供了一个“检测事实”的方法。它能指出哪种区域合作的方法可以推广,区域一体化又能深化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20.
论地区主义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区主义是当前国际关系发展变化与理论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 ,但国内学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鉴于此 ,本文试着对地区主义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的、偏重于政治层面的理论分析。作者认为 ,作为一种多边主义形式 ,地区主义反映了地区范畴内从相互依存与国家合作到一体化、认同与社会聚合的相互作用进程 ,仅仅从地区一体化的角度对其加以界定和理解是片面的。在世界政治经济结构性变革的背景下 ,地区主义呈现出了地区内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加强、制度化程度提高和目标多样化的特征 ,它的高涨为国际关系增添了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新的结构层面与脉络 ,推动并规范了地区及世界新秩序的形成 ,有助于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并对多种冲突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