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中印关系出现了平稳的发展,双方高层接触日趋频繁,经贸联系不断增强,政治关系明显改善,安全与军事领域的互信建设措施继续得到维持。这些特征极大提高了对中印关系发展前景的预期。但与此同时,需要正视双边关系中的困难所在。鉴于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在地区与国际范围内形成的战略竞争态势等不确定因素,双边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从近期将来看,中印两国均需从战略高度重视对方的崛起,通过良性的战略互动维持两国之间的健康合作关系,尤其需要增进相互信任建设。密切相互间的接触、沟通和理解对加强战略意义上的信任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强调中国和印度开展多边外交合作的必要性;回顾了中印双边协调机制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建设进展;提出经由中印战略对话发起合作倡议,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凝聚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框架下构建中印多边外交合作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战略思维研究是战略学研究的新领域,它把思维科学引入战略研究,从而丰富并扩展了后者的研究范围.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印度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多地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因此对印度的战略思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战略思维主体的认识环境、战略思维主体的心理特征和战略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对印度的战略思维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其中,战略思维主体的认识环境是影响战略思维方式的客观因素,战略思维主体的心理特征是影响战略思维方式的主观因素,在两者合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印度独特的战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印度地缘战略思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玮 《国际观察》2005,(2):54-60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的主要邻邦,其地缘战略思维对我国的周边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随着本国国力的增长及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印度不断积极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南亚次大陆、印度洋为基地,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寻求侧翼支持,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体现出其地缘战略思维服从和服务于印度谋求地区霸权、争当世界大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的本质没有改变,地缘战略思维的扩张性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一 处于转型时期的亚太地区的特征亚太地区是世界上差异最大的地区之一 ,这种差异一方面使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有极大的互补性 ;另一方面 ,差异同样也可能带来麻烦 ,给地区安全带来隐患和不确定因素。随着冷战的结束 ,要求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能处理地区安全问题的安全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安全结构必须解决地区冲突和紧张的结构性原因 ,并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步骤。对于亚太地区来说 ,要建立这样一种切实可行的安全框架 ,必须要思考冷战后处于转型时期的亚太地区的战略条件和环境。在制订一个亚太地区切实可行的安全框架时 ,不能不考虑影…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重大变化,印度对其外交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多边外交逐渐成为印度外交战略的重要选择。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印度更加重视多边外交,不断强化多边合作机制的参与,并积极构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多边外交体系。印度的多边外交使我国的周边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对此应该更加重视、积极应对由此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朝鲜半岛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形成了美苏之间军事和意识形态上两极体制上的对立。但随着冷战的结束 ,韩俄、韩中、美俄、美中等国家间实现了政治上的和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多样的国际行为体 ,形成了多元化的结构 ,致使这一地区内国家间各种合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在变化了的安全状况下 ,会产生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要求。面向 2 1世纪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以及东北亚和平与繁荣有着重大的影响 ,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多边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观和新型合作机制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些变化,尤其是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也促使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等国为协调在国际社会的立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提升新兴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加强了在国际多边机制下的合作。在国际多边机制下,中印两国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领域也更加广阔。中印关系也从双边逐渐向多边扩展。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不仅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日益兴起,其作用有不断得到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游离于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之外独立发展。于是,印度政府转变思维方式,开始在国际机制下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与此同时,印度对美国主宰和奉行的“新体制主义”深为警惕,极力主张多极化世界格局,力争自己在其中谋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太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人类对太空的利用与探索,也威胁着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应对太空安全问题的多边主义随之出现,并在致力于太空碎片减缓、建立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禁止太空武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太空安全多边主义发展仍面临巨大困境:处理太空安全事务的三个多边机构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美国从中作梗,干扰国际太空合作;太空安全问题与核武器问题密切交织,导致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香格里拉对话:缘起、特征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格里拉对话(SLD)是“9·11事件”后亚太地区新出现的多边安全合作对话机制。“9·11”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和安全议程的新变化,第二轨道外交的新发展和防务外交的兴起及转型,是SLD产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SLD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并呈现出包容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等特征。SLD实际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开展防务外交和“一轨半”外交的重要平台。尽管其安全机制尚不成熟,但作为重要的信任建立措施,SLD的存在和发展仍然丰富了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已经并将继续对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慧 《现代国际关系》2020,(1):50-58+49+60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性多边主义趋向日益突出。小多边经济机制加速兴起和扩展,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嵌入机制构建进程;多边机制作为国家间合作平台、降低各方互动不确定性的功能弱化,作为霸权国战略工具的属性凸显。竞争性多边主义作为多边主义发展的新动向,是部分全球性多边机制功能失灵及改革僵局、全球价值链的扩展与重构、大国战略竞争回归等结构性因素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竞争性多边主义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常态化,国际经济秩序碎片化和地区化趋势将持续加强,并将以国际规则的谈判和重建为主要特征。对竞争关系进行管控、实现负责任竞争应是未来国际经济治理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张震 《东南亚》2003,(1):9-15
东盟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区域合作组织 ,自它上世纪 60年代成立以来 ,已逐渐显示出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作用。经过近 2 0年的快速增长 ,东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1 996年 ,以PPP方法计算的东盟GDP总规模相当于美国的 2 3 36 %。尽管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经济发生不同程度的倒退 ,但东盟仍将保持它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据世界银行估计 ,东盟在 2 1世纪初的十年将保持 6 %左右的增长速度。东盟仍将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新兴市场 ,它的恢复与发展 ,将对亚太以及世界资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整个东…  相似文献   

17.
当前,热点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中国热点外交是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为宗旨,以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总体外交战略为指导,以实现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缓和紧张地区和国际形势为目标,所形成的针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政策主张、外交机制和手段的总和.本文以中国外交的多边主义机制为分析视角,以朝核问题和中东热点问题为案例,将中国热点外交的机制和经验总结为:第一,自主创设型的多边机制,其经验包括:1、时机把握得当;2、身份、能力与利益认知明确;3、承担建立地区安全机制的关键角色;4、外交立场与外交手段得当,积累了自主性多边外交的宝贵经验.第二,适度参与型的多边机制,其经验是:1、热点外交的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2、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内涵进一步充实和发展;3、中国特色的热点外交理念不断彰显;4、运用多边国际机制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袁征 《和平与发展》2012,(2):1-8,70,73,76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相互依赖加深,利益交汇点增多。而中美两国的战略抉择为双方在国际多边机制下的互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双方利益交融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必然导致中美多边互动是既合作又竞争,甚至是斗争。中美在国际多边机制下的互动,既塑造了对方,也塑造了未来,推动国际多边机制的变革。不过,这将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成立以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整体发展顺利,在和衷共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以合作发展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以开拓创新激发合作潜能和活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其中,印度既是金砖机制创始成员国,又积极参加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其对于金砖机制的政策取向事关金砖国家合作未来。从整体上看,印度政府对于金砖机制态度积极,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故而努力参与引领和塑造金砖机制合作议程,同意金砖机制扩员,推动从金砖五国升级为金砖十一国。印度上述政策源于多重利益诉求:推动国际秩序多极化,提升印度的全球话语权;维持大国战略平衡,确保印度始终能够多方得利;确保印度的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等。但也要看到,金砖国家未来深入开展合作始终面临印度方面的制约与掣肘,若处理不好将对该机制未来发展产生较严重负面影响。例如,印度坚持狭隘的国家安全观、担心影响对美关系等始终制约着金砖国家合作。因此,印度未来对金砖机制的态度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