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智勇 《中国民政》2012,(12):54-54
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基本生活权益,安徽省铜陵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开展“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工作。救助行动以市主干道、广场、汽车站以及人流量较大处为重点地段,并更新救助引导牌内容、增加引导牌数量,在汽车站、火车站等处设立救助引导标识牌,  相似文献   

2.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2,(1):57-59
铜陵市开展冬季救助工作为保证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安徽省铜陵市救助站制定"拓宽社区救助工作渠道,发挥志愿者救助工作资源,顺利推动冬季救助工作实施"工作方案。具体作法:一是开展救助工作业务培训。使救助劝导员和志愿者熟悉救助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工作流程,了解救助工作注意事项。二是做好救助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安徽省铜陵市救助站制定"拓宽社区救助工作渠道,发挥志愿者救助工作资源,顺利推动冬季救助工作实施"工作方案。具体作法:一是开展救助工作业务培训。使救助劝导员和志愿者熟悉救助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工作流程,了解救助工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河南省新乡市建立以市政府、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市编办、综治委、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城管局等22局委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新乡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了解、掌握全市范围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情况和动态,  相似文献   

5.
短讯     
《中国民政》2011,(8):62-64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河北省沙河市救助站启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把民政部、地方民政部门乃至每个救助管理站联结起来,为开展救助工作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德州市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的冬季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健全救助管理网络,完善救助管理体系。下发《关于对救助管理网络建设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办事处要设立救助工作办公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各社区居委会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处理日常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报》2014,(22):22-2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市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和区县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和财政部《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4]7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状况堪忧。目前,我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助理念滞后、制度缺失,造成了流浪乞讨人员有病不能治的状况,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权和生存权。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服务的视角出发,初步界定了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涵义,分析了实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必要性,简单介绍了其内容,指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医疗救助的路径选择,旨在为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宁夏民政厅采取五项措施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以政府分管副主席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寒冬送暖,积极施救。下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救助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密切关注街头、村落生活无着人员安危,杜绝流浪乞讨人员挨冻受饿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矛盾凸现,社会救助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巨大挑战。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帮扶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综合治理和小康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机关作为城市综合治理依法行政的重要主体,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配合各部门做好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工作:第一,对接多种救济渠道,统筹运用民间救助资源;第二,明确公安救助责权,促成政府部门联动;第三,依托公安专业优势,构建大数据网络互联;第四,发挥社区警务优势,拓展救助空间;第五,着力关注儿童救助,掌握儿童救助规律。最终为城市综合治理提供新视角,为化解城市流浪乞讨救助难题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京民救助发[2015]475号各区民政局,各救助管理机构: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托养服务工作,现将《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托养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规范服务流程,把《规范》认真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托养对象的基本权利,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  相似文献   

12.
短讯     
《中国民政》2013,(8):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为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四川省大英县采取综合救助,齐抓共管,配套服务措施,形成人性化的救助模式,着力构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经省编委办同意,辽宁省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辽宁省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0,(9):59-61
庆阳市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甘肃省庆阳市民政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市、县区各救助管理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着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扎实做好省运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5.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3,(10):60-61
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使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道路。一是加快设施建设,救助能力提升。各县(区)城区建成“微笑小屋”23个、城区主要街道及乡镇设立救助指示(引导)牌318块、温馨提示牌165块、救助点647个。二是加大救助力度,确保救助及时。救助管理机构坚持24zJ',时值班,加大主动救助力度。三是完善救助机制、促使救助规划化。  相似文献   

16.
云翔 《人权》2003,(4):23-30
今年8月1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此前已经施行了20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也已同时废止。这项政策的“变革”,起因于一桩震惊中央政府高层、备受人们关注的收容致死案——孙志刚事件。  相似文献   

1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依法认真界定救助对象民政部《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的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受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很难快速鉴别求助人员是否符合《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各区县(自治县、市)可结合救助工作实际,依据《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精神灵活掌握,但  相似文献   

18.
钱进 《中国民政》2008,(9):39-3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彻底改变了政府强制收容遣送流浪乞讨人员,实现人性化的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管理模式。但也派生“专业乞讨队伍”、“不法分子避难所”等问题,严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影响城市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探索救助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破解工作难点、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怎样成立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答: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同年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其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由民政部门主管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20,(4):42-43
北京市东城区救助管理咨询站加大疫情防控期间在外巡视救助力度,成立在外巡视专班,时刻保持全时在岗在位,确保在外求助人员在疫情防控时期保障身体健康,并及时得到有效救助。一是一线指挥、现场处置。北京市民政局和东城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深入一线了解流浪乞讨人员在疫情防控期内的生活保障与身体健康问题,提供基础防护物资,采取跟随救助一线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处置问题的方式,指导和帮助疫情防控时期安全、科学、高效地开展救助工作,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对长期在外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救助服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