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祖贵 《和平与发展》2011,(5):60-63,77-80
从2010年底开始持续至今的中东大变局,已经把中东地区拖入新的动荡、转型和重塑时期。伊斯兰主义力量乘势扩展政治影响——中东多数国家的政治体系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为伊斯兰主义力量扩大影响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伊斯兰主义力量政治影响力的上升又在深刻影响区域内许多国家的政治生态的变化;主要地区机制在变局应对中此消彼长——呈现阿拉伯联盟疲弱、海湾合作委员会扩张、非洲联盟崛起的态势;区域内主要大国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土耳其外部环境改善、伊朗面临地区环境趋于复杂、以色列的安全环境显著恶化。  相似文献   

2.
中东大变局对以色列造成多维复杂的影响。穆斯林民众反以情绪张扬,伊斯兰主义力量影响上升,地区环境出现不利于以色列的变化;土耳其和美国注重处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剧以色列外交孤立和无助处境;伊朗扩大地区影响、推进核技术开发与巴以和谈困境成为以色列两大紧迫威胁。这些问题和挑战彼此关联、交互作用,以色列整个安全环境明显恶化。内塔尼亚胡政府在保持高度警惕和克制的同时,积极寻求加强军备以防不测,并酝酿采取更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的最大安全隐患,也门局势恶化也折射出中东安全局势混乱的一面,但这些并不反映当前中东局势的全部,很大程度上它是美国战略调整引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重构以及中东变局导致中东局部动荡的延续。从全局看,随着埃及等早期"因变生乱"的转型国家正逐步向"乱后求治"过渡,中东变局总体上出现了逐渐趋稳的迹象。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传统热点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美国调整后的中东战略意图日趋明朗,构建一个由中东主要国家形成的互相制约、相对平衡的地区安全新架构的想法正逐渐浮出水面。未来一段时期,中东局势还将在全球和地区大势下继续盘整,该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也将随之继续做适应性调整,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区域。自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以来,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国或地区力量围绕中东变局纷纷进行政策与战略调整。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既要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深度卷入,又要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欧盟尤其是法、英两国对中东变局的积极干预使欧洲对中东事务的影响明显增强,欧盟正力图确立统一的中东战略,但其内部分歧不容忽视。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特征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并极力维护其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冷静客观地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存在差异和矛盾,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什叶派的教派意识得到强化。总体而言,教派矛盾是表象,中东战略格局演变是实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意图导致中东地区形成亲美和反美阵营对立的战略格局。反美阵营包括多个逊尼派政权,伊朗并非核心,因此两个阵营的对立并没有被赋予教派矛盾的色彩。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反美阵营多为什叶派力量、伊朗成为核心,突出教派矛盾有助于孤立伊朗、掩盖美国霸权意图、维护海湾阿拉伯国家,因此,从教派矛盾视角分析中东局势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埃及淡化教派矛盾与伊朗改善关系,沙特等国则强调教派矛盾对抗伊朗,这反映了中东战略格局演变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宗派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当前中东地区宗派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源。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逊尼派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什叶派神权国家伊朗的遏制。此后,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在中东伊斯兰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教派色彩的宗派地缘政治势力,并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冲突。"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民众反对专制政权的起义在宗派势力的利用下,日益成为宗派地缘政治冲突的工具,从而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派地缘政治冲突变得更为复杂,并造成叙利亚等多国的国内冲突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7.
王联 《亚非纵横》2015,(1):1-10,121,125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开端的中东变局,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特征,正在进一步蔓延之中,或将发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的第三次浪潮。经济欠发展与社会问题突出是变局的主要动力,西方大国的干预使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伊斯兰教势力并非运动的主力,但在下一阶段可能乘势崛起并“劫持普世民主”,地区经济、政治秩序与地缘政治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美国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适当”地推进中东“民主化”的动力依然强劲。当前的中东变局,还可以放到地中海文明视野下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突尼斯爆发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执政长达23年的本·阿里总统迅即下台.2011年1月25日,埃及发生了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此后,中东其他国家政局也出现动荡,如也门、利比亚、巴林、沙特和叙利亚.中东剧变后,不少国家进入了政治转型期,而该地区长期处于蛰伏状态的政治伊斯兰势力异军突起,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论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民主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其进程中 ,“中东例外论”不符合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实际情况。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实践尚处于初始阶段 ,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的伊斯兰政治文化、中东国家的权威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外部的影响等因素 ,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传统的政治治理模式仍是绝大多数中东国家的政治现实 ,但是 ,随着政治改革势头的逐步强化 ,权威政权主导下的有限民主乃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东民族主义:政治合法性基础与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文林 《西亚非洲》2001,1(4):23-28
中东民族主义的政治合法性主要源自4个方面首先,反帝反殖的历史使命是其基本的政治资源;其次,源自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为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第三,伊斯兰教为其提供了传统文化底蕴;第四,领袖者个人魅力构成它的独特成份。然而,到70年代以后,中东民族主义的合法性危机日益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领袖魅力与政治制度化的矛盾;革命与国家建设的二律背反;来自伊斯兰的挑战。作者认为,尽管以强调民族国家认同为核心的国家民族主义在中东还很不成熟,但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即多点地区冲突同时爆发,互相呼应,互相影响;地区政治力量出现新的消长变化。政治伊斯兰势力上升,传统大国地位下降;美国对中东新战略严重受挫。在可预测的未来,中东热点问题将持续成为地区动荡之源。其中伊拉克政局的走向将对未来中东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政权之间对权力与影响力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地区内激进势力将更趋活跃,极端思潮蔓延,并有向地区外扩展的趋势。同时,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难以完成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使命。国际和中东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和中东国家分别面临新的不同的国际环境,对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民族主义作为一个"现代性"概念和意识形态,构成了建构中东民族国家并启动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从而强烈地冲击了伊斯兰政治传统;而有着深厚传统根基的伊斯兰教则在中东政治现代化进程陷入挫折之际,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方式构成了对中东民族主义的严峻挑战.中东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既有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也有诸多复杂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博弈方。面对中东剧变,俄罗斯外交奉行了实用主义原则,通过“两面下注”的手法,保持与各相关方之间的联系,以确保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与经济利益。俄罗斯外交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防范中东政治动荡的“溢出效应”,保持俄罗斯国家发展进程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从当前形势来看,中东变局引发俄罗斯政治“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学界一直把1967年战争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分水岭,认为伊斯兰主义是穆斯林世界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外来思想的实践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对于伊斯兰的回归,因而是伊斯兰对于民族主义的否定,甚至是反民族主义的。本文认为,在中东政治生活中,伊斯兰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又甚至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中东伊斯兰地区与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处于紧张状态的基本观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确立了本文的研究视角.中东次国家行为体导致中东与国际体系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中东地区体系的脆弱性、破碎性和可渗透性,创造了民族、宗教政治组织崛起的土壤,催化了中东地区次国家行为体的反体系运动.  相似文献   

18.
孙溯源 《西亚非洲》2007,11(4):23-28
冷战结束后,受到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政治民主化改革成为中东伊斯兰各国政治生活的一个主题。由于西方国家同伊斯兰国家对民主的认知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伊斯兰国家民众的民主化要求之间也有严重分歧,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至今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伊斯兰国家各国政府作为民主化改革的施动者,承受着协调分歧的巨大考验。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改革的前景因国内外相互冲突的民主诉求,以及各国政府协调能力的不同而面临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东变局持续一年多来,地区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剧烈的群体性动荡局面有所缓和,地区国家将渐次进入深化变革和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的转型主要反映在国内政治方面,但中东转型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的转型更具深意,很大程度上决定转型的整体方向和最终成败。地区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传统文化、宗教及社会思潮都试图在中东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而全球政治的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将对中东转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中国中东外交要拓展思路,着眼未来,主动谋局,塑造有利环境,提升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叶青 《西亚非洲》2006,(1):43-46
宗教和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深厚宗教传统的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对中东国际关系有很大影响。外交政策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可分为指导外交政策的思想目标、制定和实施3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领域。伊斯兰文化是主导伊斯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信仰体系与意识形态,伊斯兰文化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内化在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内容之中;政府和民间的巨大张力限制了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决策选择,将其约束在伊斯兰文化的价值框架之内;在伊斯兰国家间,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间的外交实践中,伊斯兰规范正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