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以我血荐轩辕———记原全国政协常委、已故著名画家黄胄先生敖颜黄胄,一位从没有时间休息的画家长眠了,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和一个响亮的名字。人们爱他,因为他是人民的画家,是从生活中走来的画家,更因为他也同样爱着所有的人。1925年3月31日,黄胄诞生在...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一位澳籍华人画家应中英两国政府联合邀请,参加了见证历史、香港回归的系列活动,是三百位华人特邀嘉宾中唯一的画家;1999年10月1日,他又作为国务院侨办特邀的近千名嘉宾中唯一的画家,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庆典的观礼台上;1999年12月20日,他又再次应邀回国,出席澳门回归庆典。他就是以画马驰名的世界著名画家,现任“澳洲土著种艺术研究会”主席姚迪雄。姚迪雄是澳大利亚第一位获政府赞助的华人画家,他的63米长卷《双百袋鼠图》曾作为第一幅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异国情调的巨作,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并在…  相似文献   

3.
海上画坛,尽管画家纷纭众多,但用艺术评论者的眼光来看,真正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画家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画家钟基明,既在山水画上有所建树,又以画虎见长,更是占据“猫王”荣誉,人称他是成功的三栖画家。  相似文献   

4.
心迹     
近几日,我去野外听鸟玩景,总发现一位老画家在干涸了的河道里转悠来转悠去,似在捕捉什么,又似在琢磨什么。停下来的时候,便支起画架,入痴入迷地画着。一条枯竭了的河,有何物可画呢?“我在画河的灵魂。”老画家凝视着画板对我说。河早已死去啦,哪有河的灵魂呢?“...  相似文献   

5.
马海雪 《当代广西》2013,(21):54-55
我读过众多画家的自传,也见过许多画家文人墨客,陶义美与其他画家不同之处就是在商品、市场经济决定艺术效果的年代,其作品仍然保持着真情和艺术的专属地。  相似文献   

6.
肖巩 《今日上海》2009,(4):46-47
旅澳画家李宝华,在澳洲取得斐然成就,成为当地著名的华人画家,多年来往返于中澳两国。而最近一年来,他定居于故乡上海,埋头创作。他说:“在这里,我将重新获得艺术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7.
安世华的绘画艺术陆运祥一个隆冬的周末,我驱车北京右安门外,走访了画家安世华。画家的居室,是朝阳的三室一厅,不算宽敞,但布置得井井有条。会客室兼画室的西面墙上,挂着一块匾,上书“幽谷画展”,是中国当代书法家刘炳森书赠画家的。东墙上还挂着“金秋送爽”、“...  相似文献   

8.
品画,品人生     
每次看到中国画,都会被它吸引,不管是白的宣纸,还是或墨描或彩绘的画,都散发着淡雅、高深的气息。那种中国画特有的古典,让人心旷神怡。父亲有位朋友是省里乃至全国著名的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他的画室有君堂"。"画家把我引到一幅他的作品前。这是一幅墨画的竹子,可是跟我以前看到过的竹子又不同,它更多的是用一些线条与点来描画出与竹不尽相同的样子。我问道:"这竹子,怎么不像竹子?"画家笑答:你再仔细去看看这画,  相似文献   

9.
兰花以其美德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与艺术家,古往今来赏识兰花而又擅画兰花的画家可谓多矣。其中,宋末元初的大画家郑思肖(1241-1318)别具一格,他画的无根兰将儒家的人格与剧烈动荡的时代揉成一体,其坚贞的操守、张扬的个性和以兰守志的行为,成了后代许多画家效仿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文化长廊     
随笔)模特儿随想北京姚玉成模特儿真是个奇妙的行当。它在城市里如鱼得水,几乎贯穿所有的生活场景。模特儿披着艺术的彩衣,袅袅婷婷地走进商业的领地。时尚中的芸芸众生真是爱它没商量。早些年,我所知道的模特儿主要是画室里和画家打交道的妙龄女子。画家付给她工钱,...  相似文献   

11.
人与人的相识是一种缘份。去年夏天我在西湖边逛画廊,正当一件件瞧不上眼的作品让我索然无味时,一幅描写苏州园林的油画令我眼前一亮,在这幅方形作品中,画家先以宗、灰色线条勾勒出园林的亭台楼阁,又用画刀平涂出一池碧水,水边是墨绿色块组成的浮萍和倒影,那宽舒清澈的湖水,典雅明亮的色彩和优雅清丽的意境让我感受到一种清雅恬静、身心愉悦的艺术美感,我随即买了一本这位画家的画册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刘小东 《北京观察》2015,(12):71-73
我的父亲康东从1952年起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解放军画报社担任美术编辑。我的公公董辰生是父亲的同事。作为活跃在那个年代的解放军画家,我的父辈们用他们的热情和画笔,为我们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穷”画家   一位贵族带着女儿在湖边散步,不远处有位画家在埋头作画。女儿跑过去看画家画画。   贵族悄悄对女儿说:“瞧,这个叔叔多可怜,穷得连相机都买不起。” 歌唱家   甲:昨天我听见你唱歌了。   乙:是吗?我可是花了 100万来学唱歌。   甲:那我想介绍你认识我的哥哥。   乙:怎么?他也是歌唱家?   甲:噢,不,他是律师。他能帮你把钱要回来。 喂,我是老板   在非洲,白人家里的佣人一般称呼男主人为“老板”或“先生”,称女主人为“太太”,从不直呼姓名。老板说一不二,佣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当代思潮》2012,(10):90-95
由于和李晓军先生是朋友,我的采访顺序排在了第二位。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碰到采访画家需要排队的,李晓军先生现在的“火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肖巩 《今日上海》2010,(12):58-59
湘楚之地历来人杰辈出。出生于1946年的画家秦本因是湖南湘潭人,与齐白石是同乡。在当地,秦本因的画名早就闻名遐迩。1999年他迁居上海后,多次作为上海画家参加国内各项美术大展,并屡获奖项,因此在本埠以实力型画家声誉鹊起,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6.
吴洪 《台声》2024,(2):52-53
<正>夜幕渐沉,华灯初上,“夜”福州再次拉开帷幕。从福州地铁2号线的祥坂地铁站D口出来,就是福州祥坂夜市,右转往前再走几步,就来到了台胞陈志宏的小吃摊位。“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欢迎大家来祥坂夜市,品尝台湾地道的‘大肠包小肠’……”霓虹灯招牌下,陈志宏一边叫卖一边低头烤着糯米肠、香肠。  相似文献   

1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真把姑苏的秋写到了极致。由此,想到了青年画家金维久。他自幼习画,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室,师承贾又福、刘牧、李铁生、李少文等名家。所有这些都为他的艺术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艺术是心灵的天地,在画家金维久的画中,表现的是一种系于自然的心声与诗情,这使得他的作品传达出清新、秀润、典雅的韵致,给人一种“物我交融”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到西藏,意味着一次非凡的出行。这也是眼下的一种时尚。 很多年前,我遇到一个熟识的画家。闲下来聊聊,他激动地告诉我,西藏让他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以前的画都是没有意思的,风情的,甜腻的。从西藏回来,他决定抛弃从前的画风,不再画版纳啊,大理啊,丛林啊,女子啊这一类“没劲”的东西。画家的画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因为那些画充满了西藏美丽简单的线条,充满了荒凉的地平线的空阔,枯死的野牛头,写满经文的玛尼石;苍凉的经幡在画幅里飘动的样子让我敬畏,而匍匐长叩的信仰者让我感到灵魂的惊动。画家让我听一组国外来的音乐,…  相似文献   

19.
生活细笔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 我不是个作家,但纪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  相似文献   

20.
李云鹏 《台声》2002,(6):36-37
明天就要离开台北了,李锡奇、古月夫妇执意要大陆来的我和陈德宏去他家住一夜。家室并不宽绰,但确是艺术家的居室,充满优雅的艺术氛围。壁上饰物,多是画家李锡奇的手工,自然,其间想必有诗人古月精心营造的匠心。室小却温馨。床位不足,没什么,自有朋友式的安排:长两岁的我睡床,德宏打地铺。古月将地铺弄得比我的床铺还厚,还温软。一下午半晚上漫无边际的欢谈之后,我睡了一个家庭式的温馨又踏实的稳觉。此次来台湾,是锡奇先生的安排,他策划和主持了一个名曰“诗酒迎千禧———两岸文艺会金门”的活动,我在被邀请者之列。这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