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源人民在广东省委和东江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东江三杰”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和河源地区早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刘琴西的领导组织下,运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三大法宝,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的河源儿女,据不完全统计达13000多人,其中在册烈士有2581人,烈士中的共产党员达1960多人。河源这个著名的红色土地,在广东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常州三杰"精神是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的中国初期革命精神,是舍生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锐意创新的开拓勇气,是自由平等的人文情怀。"常州三杰"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写照。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推进"常州三杰"精神创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切实发挥"常州三杰"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纪念。6月30日至7月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汕头市委、潮阳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东江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和“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成立70周年大会”同时在潮阳市举行。 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各主办单位主要领导,汕头、河源、潮州、揭阳、梅州、惠州、汕尾等东江地区各市有关负责同志和代表,参加东江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党史工作者,以及潮阳市各界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纪念大会。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党史工作者及各方…  相似文献   

4.
“常州三杰”即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物,在他们光辉的革命历史斗争中形成了伟大的“常州三杰”精神,其具体内涵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精神。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常州三杰”精神,对新时代持续推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传播"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精神的途径主要有媒体宣传、实地参观、专题研究。对"常州三杰"红色文化资源加以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内涵,才能有效的实现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0,(7):I0001-I0001
<正>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1988年撤县建为地级市。河源是客家古邑。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秦置龙川县至今,已有2224年历史,南越王赵佗是龙川县首任县令。  相似文献   

7.
2003年2月,是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海陆丰及东江农民运动领袖、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东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魁亚同志牺牲70周年。为缅怀先烈,我们在研究室、丰顺县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下,到烈士战斗过的地方进行调研,撰写此文,记载烈士的英雄事迹,让革命前辈精神光昭日月。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10,(2):F0002-F0002
<正>2010年1月13日上午,"东江红军纪念园"建设工程奠基暨雁湖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惠东县稔山镇雁湖村举行。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俊风出席仪式并讲话。当日,雁湖革命历史展览馆和市、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同时揭幕并向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9.
李安 《理论建设》2020,36(1):71-76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已经形成了一种永恒的文化品格。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阶段,"红船精神"具有不同的价值。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红船精神"是激发创新精神的思想源泉,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明旗帜,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是激励奋进不息的生活态度的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党史》2008,(5):53-54
廖仲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叶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阮啸仙,广东地区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廖仲恺、叶挺、阮啸仙的故乡——惠州、河源,同处东江流域,都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过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领导的东江纵队等抗日武装的主要活动之地。这里的人民,无论是廖仲恺、阮啸仙、叶挺、邓演达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还是广大共产党员和工农兵学商等各行各业的革命群众,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也正是这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为两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对两地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当地人民及外来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红色旅游,就让我们行走进惠州、河源廖仲恺、叶挺、阮啸仙等名人的故乡,去游览那激动人心的红色革命胜迹,感受先烈伟大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1.
刘以顺 《党史纵览》2007,(11):38-41
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被称为"铁军",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铸就的革命精神,又被称为"铁军精神".那么,"铁军"和"铁军精神"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大庆精神作为党的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髓凝练,生动地展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对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最好诠释。大庆精神有对干部工作作风塑造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是干部工作指导思想,"三个面向、五到现场"是干部工作的行为规范,"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干部工作基本要求,"约法三章""四个公开"是干部作风的形象标准,"岗位责任制""三三制"是干部工作的基本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1,(5)
正100年前的夏天,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精神"应运而生。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从红船开始扬帆启航,从中逐步发展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伟业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4.
1927年4月中旬,国民党广东当局追随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广东实行了白色恐怖政策和反革命统治。广东东江地区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政策,建立人民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建和发展东江革命根据地②,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东江地区进行的工人运动,正是东江苏维埃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了解东江苏维埃的工人运动的战斗历程,有助于更全面认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东江地区工人阶级面临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陈弘君 《广东党史》2016,(12):39-40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点。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屏障,粤东北苏区更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红军长征首先顺利经过的省份。广东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曾是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粤东北部分区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所说的东江红军,是指在二战初期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进入粤东东江地区的、我党早期所掌握的武装部队。这支来自全国各地并接受过民主政治启蒙教育和正规军事训练的武装,听党的指挥,经受了实战的考验,是当时"全国革命兵士的模范"队伍。  相似文献   

17.
《广东党史》2011,(7):57-57
6月14~15日,由中共河源市委、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赣南师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系列理论研讨会在河源市隆重开幕。中央和省内外从事党史、军史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及革命老同志共200多人汇聚河源,  相似文献   

18.
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是江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们是江西地方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为江西地方党团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党史上有"江西三杰"之称誉.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们均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地上海留下了青春岁月艰难跋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正>80年前,在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一支正规编制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简称"红十一军")。红十一军建立和发展是一个艰辛探索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的历史上较早形成的一种地域性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与五大国家层面的革命精神一样,同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一代又一代丽水人坚定理想信念、战胜一切困难、成就伟大事业。探析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既是从路径上对该活动进行多向度的考察,以不同的视角揭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本质,也是从逻辑上对该活动的逻辑框架做出尝试性解读,有助于让"浙西南革命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