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路奔跑     
<正>早上6点。天还是漆黑一片。林平穿上运动装,开始了他又一天的晨跑。5年前,林平刚来到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商务区。那时到处是泥地,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搭起,像一张张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在床上瘫了3年的母亲过世了,家里债台高筑。父亲愁眉苦脸,50岁不到,却老得像是60多岁,弟弟妹妹都还在上初中,林平刚结束高考。村里有老乡在这里干活儿,林平便跟着来了。离开家乡的那天,父亲拉着林平的手,不愿让他走。林平说:“等我赚了钱,您和弟弟妹妹就有钱花了……”  相似文献   

2.
会风就是党风。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在革命和建设年代,邓小平曾经数次召开"不握手会议",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一贯风范。"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1946年9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在河北安陵集召开会议。这天正好是中秋节,又逢我军邯郸大捷,与会的各纵队首长都以为开会肯定是表扬加犒劳。但是,当他们满面春风地向政委邓小平伸出手时,邓小平却摇摇手说:"这次开的是‘不握手会议’!"  相似文献   

3.
见到廉平,是在他陪同原晋绥军区政委林枫之子林炎志等,赴五寨出席"晋绥儿女支援老区文化教育建设"等活动,刚刚返回太原的家中.身材高大挺拔的廉平虽挟风尘却精神矍铄,神清气爽,看不出他已是 86岁高龄的老人.他这次回五寨,参加完欢庆活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便组织当地的老八路们到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们敬献了花圈,当地领导让他致词,他想起抗战的往事便情不自禁地哭了.他说:"老了.一提过去的事情,就想得很多,就感情激动,就忍不住要落泪."  相似文献   

4.
正罗舜初将军在抗战时期曾临危受命担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打击顽军,讨伐伪军,痛歼日军,在鲁中大地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武戏"。春夏之交,我们采访了开国中将罗舜初将军之子罗小明先生,听他诉说父辈当年的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5.
<正>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北三家乡牛肺子村村民张庆民怎么都没想到,三个手持削尖木棒的"蒙面人",突然破门而入,冲进他在县城的出租屋里,二话不说给他一顿揍。张庆民马上联想到几天前他曾向县纪委实名举报村主任冷立民的事,就第一时间报案并再次找到了县纪委。"一定是他干的,你们得替我做主!"  相似文献   

6.
正赵启民将军智勇双全、军政兼备,曾加入陕北红军,参加创建陕北苏区;担任新四军团参谋长、团政委、旅政委,参与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担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委、军政委,率部参加苏中、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他锐意进取,善于做开拓性工作,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副政委、政委,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为捍卫祖国安全和人民海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赵启民在陕北苏区错误的"肃反"中被关押,陪法场,险些  相似文献   

7.
尹林平(又名林平),是抗日战争以来广东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他三次临危受命,肩负重托,力挽狂澜,开创革命斗争的新局面。他的英雄业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和传颂。1981年,我曾采访林平,他向我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历,使我对这位老前辈有了更多的了解。林平,江西兴国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红军转战赣南、闽西边区。他作战英勇,曾负重伤。治愈归队后,指挥红三团开辟闽南游击区。以后到厦门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厦门临时工委书记,  相似文献   

8.
邓焕彦 《先锋队》2012,(19):9-10
出身于雇工家庭的刘开基同志,是沁源县沁河镇城南村人。他16岁参加革命,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赶马车的汉子逐渐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共沁源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委、对敌围困斗争指挥部政委,领导沁源军民取得了沁源围困战的辉煌胜利。他被誉为"抗日模范县委书记",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与周恩来副主席编在一个党小组,周副主席手把手教他写字。1944年1月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人民治理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同  相似文献   

9.
我刚当政委时,一次,团里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在发言中,我两次提到作为一名政委我应该如何如何。当时,参加会议的纪委书记张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我。他说这是党委民主生活会,不是团里的行政会议,大家应该互称同志,  相似文献   

10.
江渭清(1910—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湘鄂赣红军独立师连政委、平江保卫大队政委、红十六军第七师团政委、中共咏生中心县委书记兼边区政委、中共湘鄂赣西北特委书记兼湘鄂赣省苏维埃西北代表团主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等职。在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江渭清曾转战湘鄂赣边,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1.
江渭清(1910—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湘鄂赣红军独立师连政委、平江保卫大队政委、红十六军第七师团政委、中共咏生中心县委书记兼边区政委、中共湘鄂赣西北特委书记兼湘鄂赣省苏维埃西北代表团主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等职。在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江渭清曾转战湘鄂赣边,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已经是半夜了,我在睡梦中被人推醒。我翻身坐起来,用手背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才认出是连里常常给大家剃头的蒋长礼。他轻轻地推了我一把,低声说:"小鬼,跟我来一下。"我还以为连里半夜有啥子紧急信要送,就抓起床上的衣服,朝身上一披,跟着他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的大连海事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均为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如今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乃世界最大的国立图书馆之一。这盛名同享的两校一馆,与一位原东北抗联将领有着一种不解的文化情缘。在东北沦陷后的十四年里,这位抗联将领曾与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和李兆麟等领导人一起,分路带领抗联队伍英勇不屈且艰辛备尝地与日寇缠斗于白山黑水间。"九一八"事变前,他曾为东北商船学校的数学教授。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松江省政府主席的任上同时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长,后来又调任为国立北京图书馆馆长。他就是曾担任过中共满州省委秘书长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的冯仲云。  相似文献   

14.
创意由来:光明中学某党员一段时间工作热情不高,群众意见比较大。经过党支部的帮助,本人已有明显进步。在他的入党纪念日即将到来之前,党支部的同志想变一变常用的谈话形式,把支部几个人的帮促变成大家的帮促。有人提议,通过大家给这位党员过"生日",和他一起重温入党誓言,既能唤起他对追求入党的美好回忆,又能促使其振奋精神,感受到支部全体同志的热切期盼。活动准备:事先告知该党员,支部要为他过"生日",请他准备介绍一下自己近一时期的思想及工作情况;支部委员查找档案,将该党员入党志愿书、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等资料复印,用于会上展示;党小组负责购买生日蛋糕,布置会场,营造"生日"气氛。活动步骤:1、活动开始,伴随着舒缓的乐曲,由组织委员饱含深情地宣读该同志当年的入党志愿书,并请大家猜猜今天是哪位党员的入党纪念日。(活动一开始就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相似文献   

15.
正推荐理由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日前亮相上海书展,畅谈他对旅行的小偏见、小看法,无关对错、好坏,只是给大家分享一个视角。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在旅行中,你最讨厌什么样的态度,或者,有没有什么你不喜欢的想法?"他这一问,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下面三句话:"来都来了"这是我们常常会听到的一句旅行口头禅,"来都来  相似文献   

16.
史真 《党史文汇》2014,(8):47-47
正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间隙,谭震林提议召开了一次兵团前委扩大会议。原来,谭震林任政委的东线兵团,经过艰苦奋战,即将改编。"有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意见问题,都不应该带走,最好都留下来。"谭震林在会上这样说。这时,兵团的卫生部长李蓝炎大胆直率地给兵团的主要领导认真提开了意见,他历数兵团南下  相似文献   

17.
丑有所值     
老傅在群里说,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弄了个账号,让大家都去关注一下.我打开短视频一看,他一边弹吉他一边自我陶醉地唱歌,可惜弹唱都不在调儿上,而且方言味太重,简直滑稽.朋友嘛,鼓励为主,大家都"闭耳"夸.一片违心的赞扬声中,老傅飘了,竟然还开起了直播.  相似文献   

18.
两位陈毅:一位是大家所熟悉的陈毅元帅。另一位陈毅,1912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社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  相似文献   

19.
正开国中将廖汉生(1911—2006),湖南桑植人,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曾先后任北京、南京、沈阳三个大军区的政治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上世纪20年代,他抱着"拿起刀枪跟贺龙"的思想参加了革命。他23岁就当了红军师政委,除了贺龙的培养和影响外,还得益于他的良师益友关向应。廖汉生一生都对关向应充满了"敬仰、怀念、感激之情",尊关向应为"好领导、好首长、好老师"。  相似文献   

20.
赖晨 《广东党史》2013,(1):35-37
开国少将段苏权(1916-1993),湖南茶陵人,16岁参加红军,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曾担任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段苏权逝世后,时年91岁的任弼时夫人陈琮瑛前来悼念,说:"长征路上,我们已经为段苏权同志举行过一次追悼会,可他没有死,拖着打碎了的脚,一路乞讨又爬回部队……"段苏权负伤乞讨回家的半年多时间,先后得到过几位老百姓的救助。他一直没有忘记他们,1983年10月,终于在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