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嘉 《台声》2005,(8):78-81
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山水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关照。用山水画名家王漪的话说,“它并非写实,而是表达画家内心的一种理想,摒弃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追求一种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形态,是不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集审美、意识理念与道德品质于一体的视觉形象艺术。高校艺术教育中引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符合培养其审美取向的现实需要,更对传承传统文化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因此,结合高校艺术教育的特点,科学融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让学生在体验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能感悟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桐  杨璐 《前沿》2013,(10):170-171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过人的智慧,在工艺美术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代,民间剪纸艺术被纳入工艺美术的范畴,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的流传与发展,不仅为中国工艺美术添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容。本文旨在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赏析,结合它的根源,现状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中国文化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管仕廷 《传承》2012,(13):74-75,96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精神与要义;红色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剪纸艺术是广泛流传在中国境内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流传数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创造者的许多苦难和对美好的向往.现代剪纸艺术与民间剪纸艺术是并行的两条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有赖于新剪纸的发展以及剪纸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和融合,而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只有在保留其本源审美精神的前提下,融人到现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才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罗祖文 《前沿》2012,(3):12-15
生态美学视阈中的自然审美不是一种实体性的审美,而是一种“此在与世界”的关系审美;这种审美超越了传统艺术审美中距离与感官的限制,是一种身体感官全部介入参与的动态审美;而且,它还是一种欣赏与沉思相结合的深度审美。  相似文献   

7.
闫庆来 《前沿》2010,(6):143-146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各种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也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庙会,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庙会的宗教性承载着河南民间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庙会的群众性是河南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庙会的时间节庆性为河南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庙会的市场效应为河南民间艺人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庙会保护与民间艺术文化保护应该共同思考,不能孤立看待。  相似文献   

8.
民间艺术传承应是重视"人"的传承而非"物"的传承,更要充分认识和开掘民间精英的能动作用,让"自相关"和"他相关"民间精英在传承机制中形成联动之势。泰国"布邦法节"举行期间,在节日时空和地域特征以及行动者关系属性所构成的特定文化场域内,"自相关"和"他相关"民间精英在文化上保持泰国个性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有效地引导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承机制,也是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可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艺术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途径、新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明确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结合原平实际,挖掘繁荣“凤秧歌”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意义。凤秧歌艺术的文化内涵原平凤秧歌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表演奇特,别具一格,全国唯平独有,原平唯北贾村独有。探其源,自有史志记载以来,已经历了40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民间老…  相似文献   

10.
曲艳玲  王伟 《前沿》2010,(22):158-161
云南纸马艺术具有某些特殊的文化创作特征,这就是唯我意识、正面指向、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这种文化创作特征并不是通过云南纸马艺术的创作过程来体现的,而是通过云南纸马艺术的形象造型来体现出来.云南民间纸马艺术因地域以及创作主体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多样的版本,在众多的纸马版本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同一的心源性因素,即创作主体共同的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国产大片的弊端不是没有价值观,而是价值混乱,内容空洞,价值诉求模糊,缺乏一种普适性的现代文化理念,缺乏一种清晰的明确的主流价值诉求。《让子弹飞》虽然赢得了票房,但影片的价值诉求和审美意味未能俘获大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须,不是两条,而是无数条;翅膀也不只是四只,而是许多只,而且翅膀上还有轮子。这就是徐光豫剪出的蝴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说:“很新鲜!”东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张道一赞其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徐光豫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希尔斯所言:“传统意味着很多东西。……决定性的标准是,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世代相传。”传统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并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作为原动力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14.
民间美术有着特殊的心理构筑基础。农民创作者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表达时不自觉地、潜意识地流露出自身的真实观念和情感体验,表现出十分自由的精神意志。另外,民间美术具有宣泄情感的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民间美术创作者治疗内心苦楚、摆脱现实苦难的补偿方式,使得民间美术呈现出强烈的个体性特征和精神慰藉内涵。  相似文献   

15.
廖洪元  ;肖智清 《求索》2007,(8):83-85
文化生产力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指文化生产力以自身属性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被满足的程度所形成的效益关系;它具有五个特征:客观性、主体性、意识形态性、多样性、大众性;它的价值取向应体现: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民族凝聚力的铸就、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享受艰苦     
写下这个题目就觉得似乎在同时尚唱反调。生活就是享受,眼下人们又特别讲究享受,幸福、甜蜜、爱情、欢乐,这些是享受的共性。享受也还有个性,因地风俗而异,因人爱好不同。   然而在漫漫人生之旅的体验中,却是另一码事。每当漫步于绿阴、闲坐于月下,常常勾起对昔日岁月的“反刍”,其中最有滋味和耐咀嚼的,不是城市生活的舒适,而是风雪高原的艰辛;不是因偶然因素获得胜利的侥幸,而是几经麈战方才破获案件所付出的代价;不是在高楼中明亮的灯光下书写时的惬意,而是在风雨飘摇的牛毛帐篷中昏暗煤油灯下工作的情景;不是酒席宴上…  相似文献   

17.
党西民 《求索》2008,(2):106-108
视觉文化的大量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就此涌现出各种关于视觉文化现象的观点。视觉文化不是一个视觉时代的文化,而是一种新的知识型。这种知识型有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话语秩序,“图像转向”正是这种新知识型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字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相似文献   

19.
一、开设传统文化课堂,培养未成年人的文化素养。充分挖掘辖区民间传统资源,组织辖区民间艺人传授未成年人剪纸、香包制作、捏泥人等民间艺术,开办京剧、柳琴戏少儿班等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放松身心、体验快乐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感情。  相似文献   

20.
台湾精神生活中的民间信仰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拜拜盛行,祖先崇拜诚挚深厚。台湾的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与世俗生活分开的“制度化宗教”,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其内容经常与一般的生活混合,普及于文化的各方面。明末清初,闽南、粤东移民到台湾,同时将各地民间种种神明信仰移植台湾,如土地公、妈祖、关帝、观音菩萨、三山国王等等,台湾成为“众神的殿堂”。移民到台湾,在当时航海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要渡过风高浪急的海峡,凶吉难卜。于是,移民随船供奉妈祖,以求平安抵台。到台后,自然把妈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