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2016,(2)
正抗战胜利后,田仲济从后方的重庆回到上海,应聘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讲授"文艺理论"课程。适逢山东聊城文化人士李士钊受陶行知先生委托,创办业余大专性质的上海武训学校。李在30年代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比田要小7岁,所以见到田就尊称他为"老学长""老师"。也许因他们都是山东同乡,又都非常崇敬武训的行乞办学精神,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在李士钊的邀请下,田仲济就到上海武训学校教"作文修辞"课,兼举办《中国抗战文艺史》讲座。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最后的圣人】我刚买了一本书,来的飞机上正在看,是《陶行知——最后的圣人》。陶行知是很多教育家的偶像,陶行知自己也有偶像,是清朝的武训,他是一个乞丐,但通过卖艺的方式挣来钱做义学。  相似文献   

3.
刘颖 《理论月刊》2012,(3):67-70
新中国初期,在武训批判运动中出现了对陶行知的批判.陶行知批判经历了萌芽、开始和高潮几个阶段.在陶行知批判的萌芽阶段,仅仅是在武训批判中提及陶行知.在开始阶段,为了深化武训批判,批判者开始深挖陶行知在武训问题上的“错误”及其影响.在武训批判进入尾声阶段,陶行知批判走向高潮,批判者们集中批判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对陶行知的批判是由武训批判而偶然牵连出来的,但是其偶然背后存在历史的必然,这场批判留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电影《武训传》引发的第一次思想批判运动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今属聊城冠县)武庄人。他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行乞30多年,历尽艰辛屈辱兴办义学,他以平凡人的不平凡作为名垂青史而为后人称颂。武训的事迹对中国近代的文化和教育界影响甚大。半个世纪以来,武训不仅被历代官方推举,而且为蔡元培、刘半农、陶行知等许多进步  相似文献   

5.
《春秋》2021,(4)
正闻一多从来没有忽略发掘青年诗人,他破格录取了臧克家,培养扶植了陈梦家。这两个学生让闻一多非常得意,两人的照片就放在他的书桌上。他常对客人说:"我左有梦家,右有克家。"因此,臧克家、陈梦家被称为"闻门二家"。闻一多与"闻门二家",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6.
赵丹与武训     
《春秋》1995,(3)
赵丹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影坛巨星。他一生敬仰武训,是他第一次把武训的形象搬上了银幕,也因此曾身陷囹圄、饱尝辛酸。但他对武训「立志兴学」的精神坚信不移,为弘扬武训,振兴中华教育竭尽了全力。武训(一八三八—一八九六年),原名武七,清末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家庄(今  相似文献   

7.
<正>高唱战歌赴疆场1937年10月,臧克家(1905—2004)从山东省第十一中学回到家乡诸城臧家庄。这时,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吴伯萧校长带领莱阳乡村师范全体师生路过诸城迁往临沂。在诸城,吴伯萧邀请臧克家任学校的国文教师。被抗战激情燃烧的臧克家决心离开临沂,"我要去从军,到徐州,因为那儿最接近敌人。"那时,第五战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四块糖果”的故事。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4,(3)
武训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在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武训是行乞兴学第一人。他为使穷家子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行乞募化近40年,在山东堂邑、馆陶、临清3县各办了一处义墊。他被誉为“千古奇丐”,欧洲辞典称其为“无声的教育家”。武训的一生历尽艰辛,饱受磨难,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最伟大的平民教育家,在我出国之前,已久仰他的大名,但和他相识则是1937年9月间的事.1937年春,我奉侨务委员会派赴墨西哥京城(MEXICO CITY)出任中华学校校长,于3月间到任.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我发起成立墨京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9月初,陶行知先生来墨京游学,我闻讯之下,于9月4日前往访问,约他于次日共赴“华侨乐班”观看粤剧,并向观众讲话,陶先生以“春”字为题,加以拆开,“春”字上为“三人”,下为“日”字.三人为“众”,只要中国上中下、左中右、老中青都联合起来,大众一心,定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在地下,此言一出.博得全场如雷掌声.9月5日,我邀请陶先生来中华学校对学生讲演,他除了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之外,并领导全体学生唱他所写的“干、干、干,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第二天,他又  相似文献   

11.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错,…  相似文献   

12.
如果武训缺乏商业才能,仅仅是一个乞丐,靠乞讨所得的一点点钱资助孩子上学,那他顶多是一个好人,怎么能成就大的义学事业?在笔者看来,武训办的,其实就是清朝末年的“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武训问题再评价研究是近30年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武训问题于1980年突破禁区率先由《齐鲁学刊》提出要进行重新研究。自此展开的武训再评价研究分为3个阶段。1985年胡乔木指出1951年的武训和《武训传》批判是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的。据此,山东省1987年成立武训研究课题组,武训故乡先后召开3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和不同形式的座谈会,探讨武训精神的实质,发掘武训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认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固然受到杜威的影响 ,但两者又有质的差异。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批判地吸收杜威学说 ,并且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新理论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7,(5)
1995年10月8日,是我国诗坛泰斗、我的恩师臧克家先生90大寿。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等10多家单位,于10月中旬在京召开了“臧克家文学创作研讨会”、举办了“臧克家文学创作生涯65年展览”。我因出差南方,未能参加,便写了“诗坛泰斗,人间寿星”8个字和《诗人,诗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一)诗人艾青在他的长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写道:“……我一生中/在关键的时刻/得到他的帮助/在他可能是/多得像麦粒似的/在我可是/粒粒都像珍珠。”诗中的“他”,指的是周恩来,诗人的一生中每逢关键时刻,都得到过周恩来的帮助。1940年5月,艾青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在重庆北碚育才学校任文学系主任。在重庆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王承鳌 《传承》2011,(27):64-65,69
育才学院的创建,实现了陶行知期盼办"育才大学"的遗愿,依据"仿我者死,创我者生"的教诲,在探索"立陶创特"模式的进程中,坚守陶行知构建"育才大学"的治学之道,这是构建"现代育才新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5,(6)
冠县是我国清末行乞办学的奇丐——武训的故乡。今年十月十一日,第二次全国武训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人士济济一堂,对武训精神的实质、武训精神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以及应如何正确评价武训现象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据主办者介绍,这次研讨会无论是从与会者的层次、范围,还是论文的数量、质量和论题所涉及的领域,都远远超过了一九九一年的第一次研讨会。会议收到的二十多篇论文中,有多篇都是从全新的角度,对武训现象进行了再认识和再评价,使人感到这一论题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并赋予了这一研究以强烈的时代精神。论文中许多观点发人深省,令人耳目一新。专家们认为,武训作为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清朝末年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4,(2)
诗和臧老5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协会办的刊物很少,全国更无一份诗歌刊物。有鉴于此,1956年10月,我贸然给臧克家先生一封信,希望他办一份诗刊,信是中国作家协会转的。没想到没过几天,便收到了臧先生给我的一封亲笔复信,信中说,他正在筹办《诗刊》,由他任主编,严辰任  相似文献   

20.
哲源 《传承》2010,(1):1-1
<正>毛泽东虚怀若谷、广纳博采、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他多次请著名诗人臧克家等人给自己改诗,留下动人佳话。1963年底,《毛主席诗词》即将正式出版,先印了少数征求意见本,送臧克家一本。臧克家一读再读后,准备了23条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