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玠生 《黄埔》2013,(1):78-79
"纪念周"和星期天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那时,全国各级单位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总理纪念周"活动。我们军校规定每周星期天的上午8时举行。这天,早晨六点钟就要提前开饭,六点半在大操场上徒手集合。全校军官、学生人人服装整齐,一律白手套、  相似文献   

2.
1924年共产党和国民党真诚合作,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邓演达先生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那时我是学生,直接接受他的教导和督促。回想往事,纪念难忘。现将记忆所及,简述数事。一、邓演达先生是坚决贯彻革命军事教育方针的有功之人黄埔军官学校是一个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在军事教育上也进行了一番革命。  相似文献   

3.
谭珊英 《黄埔》2012,(1):27-28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是“破天荒的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那么黄埔军校首批女生在校内是如何学习生活的呢?请看黄埔后代谭安利根据母亲谭珊英回忆录《黄埔女兵足迹》整理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郑雄 《黄埔》2010,(4):32-33
1942年,我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后,任一○○军七十五师二一五团少尉排长。当时,七十五师是后调师,负责从江西、福建等地带新兵到长沙、常德前线。两年多来,我除了送兵到前方时听到远处的炮声外,没有亲身打过仗,因此我曾想过另调能上前线作战的部队。  相似文献   

5.
张祖年 《黄埔》2011,(1):32-33
中央军校第三分校前身是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三团,地址在江西省赣南于都县郊。我们江苏去的同学男女共三十人(女生十人)。1939年2月由淮阴出发,4月初到达学校,同年10月毕业,我们这期便是第十六期。  相似文献   

6.
谭玠生 《黄埔》2012,(6):72-73
我已年逾古稀,但几十年前在黄埔军校十二期的生活情景,却时时在脑海里清晰浮现。  相似文献   

7.
李学锋 《黄埔》2010,(4):40-40
“碾冰为土玉为盆”。这是一只我收藏的黄埔军校留传到今的孤品花盆。它的真正价值,当然不应仅仅以一只花盆的器物概念来作判定。然而令人称绝的恰恰又在于,它是一只花盆。  相似文献   

8.
朱桂云 《中国人大》2012,(12):49-50
1973年7月,在到达北京跨入人民大会堂的大门前,我还是一名高中生,正值花季,单纯而幼稚。一个连火车都没见过。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农村娃,一下子就进到人民大会堂工作.真可谓一步登天。在三个月紧张的专业培训中,我总是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只快乐的小鸟,整天叽叽喳喳,笑声不断。培训结束后,我和其他十三名同志被分配到三段工作。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2,(4):49-49
一直以来,在沁阳的广大干部群众当中流传着"邓小平来过沁阳,还在沁阳住过3天"的说法。小平同志到底有没有来过沁阳?什么时间来的?具体细节有哪些?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0.
陈予欢 《黄埔》2007,(2):36-38
黄埔军校作为孙中山创办的第一所具有现代革命意义的军事学校,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而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生,最早并最直接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和熏陶,成为孙中山先生推动与促进军校发展乃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徐康 《台声》2013,(9):78-79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些台湾青年进入黄埔军校,以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深知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他们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成为两次国共合作重要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3,(2):32-32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有一位老兵,他叫鲍鸿海,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参加过抗战的健在者。他1938年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多;欠与日军交战。后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1949年任第三十军第七团团长,随鲁崇义军长在成都率部起义,1980年退休于西安铜川市一运输公司。  相似文献   

13.
李迅 《黄埔》2011,(6):38-40
当我突然听到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蒋术副会长去世的消息,顿感震惊。印象中蒋老虽已91岁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好。春节期间,我给蒋老电话拜年时,他还高兴地跟我说,筹划多年的个人文集《蒋术文存》已出了4本,最后一本《我的三个30年》也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如此一来人生的夙愿即将达成。听着蒋老爽朗的笑声,响亮的话语,真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14.
朱冬生 《群众》2011,(9):42-45
刘瑞龙同志的《回忆红十四军》从1959年到1986年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作为书籍也多次再版,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正程潜是黄埔军校创办前后有过重要作用与影响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重要职务,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均有贡献。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教育家,他主持创办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党办军校的先行楷模;他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开始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16日,是国共合作共创黄埔军校80周年的校庆之日。为了弘扬黄埔精神,特整理了这组鲜为人知的黄埔军校秘闻,以飨读者。 马林密访孙中山 1921年7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面对军阀混战、列强分割的中国局势,觉得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一支革命力量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决定亲访孙  相似文献   

17.
丁晨滨 《黄埔》2009,(3):33-33
“七·七”事变后,全国热血男儿纷纷投军参战,那时我正读高中三年级,由蒙藏委员会保送,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学生队。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区队长,后来奉命调到山西省吉县克难坡,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长官阎锡山)第十九军王靖国军长部属七十师补充二团三营九连任连长。  相似文献   

18.
何一成  刘来 《湖湘论坛》2010,23(6):98-102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汇集了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经过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材。黄埔学子大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在思想信仰上求同存异,精诚团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黄埔军校的信仰教育的经验是:在三民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并存中以共产主义教育引领三民主义教育,采取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两种信仰教育融为一体,通过革命实践巩固信仰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0,(10):82-83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东南珠江中黄埔长洲岛上,全岛面积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相望。当年阗桂军阀盘踞广州,长洲岛位于珠江中,易于控制江面,易守难攻。又则当时长洲岛上尚有清末陆军小学堂校舍,稍加修葺即可使用,也可节省当时紧张的人力和资金,故选择此地作为军校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迅 《黄埔》2011,(1):28
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赣驹先生是辛亥元老、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烈钧将军的二公子,他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