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重伊 《传承》2010,(10):4-6
1949年初,继辽沈战役之后,淮海、平津战役也将胜利结束。在长江以北,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已经被基本消灭;在长江以南,国民党统治集团陷入一派混乱之中,摇摇欲坠。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出了"解放全中  相似文献   

2.
1948年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准确地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如何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其中包括解放台湾,毛泽东深入思考,战略运筹,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中央军委也开始进行解放台湾的战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反腐防骄的思考和实践钟康模1949年春,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争取全国胜利已指日可待。在举世瞩目的胜利到来之际,毛泽东思索得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防止中国共产党人重蹈旧式农民起义领袖的覆辙,避免出现胜利时骄...  相似文献   

4.
沈其霖 《前进论坛》2014,(10):42-43
<正>1948年秋至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已再难组织起系统的防御,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已成定局。但在四川,国民党仍然负隅顽抗,做垂死挣扎。1948年秋,根据周恩来指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罗任一留在南方白区做在川国民党将领的策反工作,并指导农工党西南地下组织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伟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伟大贡献马雅伦一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败局已定,旧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历史行将结束之际,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问题,首先摆到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面前。面对香港问...  相似文献   

6.
《前进论坛》2020,(2):59-64,64
二、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筹备新政协痛斥“和平”阴谋,拥护将革命进行到底在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士通过北、南两线陆续到达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期间,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  相似文献   

7.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取得节节胜利,蒋介石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土崩瓦解,胜利捷报频传。从东北进关的人民解放军,与华北野战军会合作战、所向披靡,相继解放了北平城外诸多据点与城镇,直逼北平城下,国民党华北五省剿总司令傅作义已作了谈判的准备,北平解放在即。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直接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周恩来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参与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和战役计划的制定,亲自起草了许多重要的作战命令和指示,是毛泽东组织指挥三大战役的主要助手。周恩来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战略决战的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年农工民主党川北地下组织机构所在地——慈云寺今貌 1948年秋至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再难组织起系统的防御,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已成定局。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罗任一接受周恩来指示,利用他的国民党中将咨议的合法身份,留在南方白区做在川国民党将领的策反工作。罗任一回到了四川资中老家,同时,罗任一还接受了农工民主党中央指派,指导西南地下农工民主党的工作。积极组织群众,迎接全国解放。 1948年秋,中江县…  相似文献   

10.
孙景 《群众》2011,(7):80-80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在参战兵力、武器装备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次歼灭,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55万余人的辉煌成果,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战争奇迹。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兵团,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3,(3):24-25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在美国的援助下,于1946年6月悍然发动了全面战争,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和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成果。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64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准备横渡长江进军江南,党中央决定从北方老解放区抽调五万三千名干部到新解放区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48年秋至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再难组织起系统的防御,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已成定局。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罗任一接受周恩来指示,利用他国民党中将咨议的合法身份,留在南方白区做在川国民党将领的策反工作,因而回到四川资中老家;同时,罗任一还接受了农工党中央指派,指导西南地下农工党组织工作,积极组织群众,迎接全国解放。1948年秋,中江县柏树乡小学教员彭大元在成都结识了罗任一。彭大元当时25岁,俊朗…  相似文献   

13.
走进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第八展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几幅威严英俊的烈士遗像。他们就是淮海战役中因策反国民党军孙良诚和刘汝明(策反未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周镐、王清瀚、谢庆云将军。烈士注文写道:“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六工委周镐、王清瀚、谢庆云和祝元福同志。周镐、王清瀚、谢庆云三同志牺牲前均为国民党军队中高级将领。他们在淮海战役中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因事泄不幸被捕,光荣牺牲。他们为瓦解国民党军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在全国胜利即将到来之际,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告诫全党警惕骄傲腐败,防止因胜利而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情绪的滋长。因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无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上半年,南宁师范学院和附中反对国民党CC系在广西的代表人物、南宁师院新任院长黄华表的斗争,是解放前夕广西学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斗争之激烈和持续时间之长在广西学运史上都是罕见的。我当时在师院附中读书,是附中半秘密性进步组织──“呼唤社”的社长,后又被选为附中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亲自参加和参与组织了附中的这场斗争。现在虽然时间快过半个世纪,但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激动的。1948年底,辽沈战役已经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江南国民党统治区的反饥饿、反独裁、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  相似文献   

16.
1948年下半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中原、华北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1949年元旦 ,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党中央和毛主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了“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 ,同时决定从老解放区选调大批优秀干部随军南下 ,迅速接管新解放区的广大城市和乡村。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 ,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 :从太行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选调4000多名干部 ,组成南下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四级班子 ,随军南下。当时我正担任安阳市公安局局长 ,也被抽…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课热爱人民兵民是胜利之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战略决战。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给予了巨大的支援,他们热烈响应党提出的“到前线去到主力去”的伟大号召,把自己的优秀子弟送上战场。例如在辽沈战役中,有18个独立师直接投入战斗和80个二线兵团约30万人,作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兵源。在淮海战役中,有40余万人的地方武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主力作战。在平津战役中,也有华北几个省的地方武装参加对敌斗争。另外,在三  相似文献   

18.
张超  周怡 《春秋》2014,(1):45-47
正陈毅元帅对于淮海战役有一句妇孺皆知的概括: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而鲜为人知的是粟裕将军的话: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三年解放战争,山东有700多万群众加入到支前行列,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的作战物资用小推车运达前方,保证了"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山东人民对淮海战役的贡献举足轻重。可是山东和大连隔着宽阔的渤海海峡,当时的制空权、制海权被国民党牢牢掌握,大连的炮  相似文献   

19.
《春秋》2020,(3)
正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均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能取得全面胜利的辉煌战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的结果。山东兵团为此次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龙钢 《今日上海》2012,(3):54-55
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的人应该都记得,有一部名叫《渡江侦察记》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后,积极准备横渡长江,继而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故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当年看过此片的观众对片中那个机智勇敢的侦察员小马留有深刻的印象。殊不知,“小马”的原型就“近在眼前”。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水兵、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海军战斗英雄王维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