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会盟胜地———戚城文马连城1991年2月5日,江泽民同志视察濮阳和中原油田时,亲临市区凭吊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当他听到介绍中国历史上东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戚城会盟7次之多,便兴致勃勃地站在会盟台基址前说,濮阳是个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随着外部局势的变化及自身力量的壮大,楚国多次北进中原讨伐征服诸侯国。楚国北进中原经由两条不同的路线:春秋前期由汉水而上到申、邓或息,然后北上伐郑、宋等国的西线;以及春秋后期由长江下游北上到黄、徐、群舒等,进而伐宋、鲁、齐等国的东线。对于春秋时期夷族群的特征、影响等问题,当前学界的关注较少。通过对史料仔细梳理、考据发现,海岱江淮地区夷族群势力非常强大。夷族群与周边诸侯国通过征伐臣服、联姻会盟等方式增强政治上的融合,最终在战国时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的会盟胜地──戚城马连城盟誓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盛行于商周,尤其是春秋时期盟誓活动十分频繁,延至汉代基本消失。会盟,会指聚会,盟指盟誓,一般是夏会而秋盟。春秋战国期间,诸侯在受禅封时要向天、地,向其臣民盟誓。将军率领兵士出征前要向君主盟誓。各...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外交赋诗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当时列国间外交辞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借《诗》中的章句表达某种意愿,获取相应的政治目的.当时礼坏乐崩,原有的宗法等级制度遭到破坏,同时各国间战争会盟日益频繁,与繁复典礼歌诗相比,更加灵活复杂的赋诗言志便应运而生,并随着春秋政局的变化呈现出由兴起到消亡的清晰过程.赋诗言志是春秋时期贵族文化的典型表现,不同诸侯国的赋诗既具有普遍特征,又因地理环境和文化风俗的差异体现出明显的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5.
谋士阶层的典型代表——苏秦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争城夺地的战争频繁发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随着各诸侯国内部国力的消长和国与国之间利益关系的演变,各国都在不断调整其外交战略,以便巧妙地利用这种变化着的形势稳固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谋取“七国之尊”...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656年春天,万木萌芽、生意盎然的中原大地,忽然战云密布,一片杀机——齐桓公正率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大举征伐楚国。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常常相互征伐兼并。处在渤海、黄海之滨的齐国,自从桓公即位,任命管仲为相国,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以后,国势日渐强盛。齐桓公一方面在表面上尊崇  相似文献   

7.
屈钦贤 《人大建设》2012,(10):18-18
召陵区位于漯河市东部,是2004年12月成立的新区。召陵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此会盟诸侯,史称"召陵会盟";战国时,魏在此建邑;两晋时,"召(zhao)陵"改为"邵(shao)陵";隋废召陵县,划归郾城县。召陵人杰地灵,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字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故里。召陵交通优势突出,京广、漯阜、漯舞铁路在此交会,京珠、南(京)洛(阳)高速纵横交错。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又记忆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纵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对"史"的重视,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的史籍成书最早 说到中国史籍成书最早,是由于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历史。前面我们曾讲过,传说中创制中国文字的祖先仓颉,就是黄帝身边的史官。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官,都在竹简上较为翔实地刻写下各自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陈斌 《思想战线》2003,29(1):45-48
西南地区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区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西南各民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汉民族对其影响较大 ,因而中原汉族与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发展成为西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一条主线。唐朝时期 ,中原汉族与西南民族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贞元会盟又是其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最早,也是为后来历代常用的间谍称谓是“谍”、“间”、“间谍”。周代兵书《太公六韬》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侯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就是说,以游客面目出现的八人,专门侦察敌人的动向,人情世故,观察研究敌人的意图,这就是间谍。春秋时期,《左传》大量记载了各诸侯国之间使用“谍”进行秘密斗争的情况。“谍”在当时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17,(1)
正莒县,这个居于鲁东南一隅的小县城,地虽小但文化渊源可不小。有最早的象形文字"旦",有已经存活了4000多年的银杏树,春秋时期,莒、鲁两国曾在此会盟缔约;抗日战争年代"横山母亲"的感人故事依然代代传诵。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县城,建国前老党员最多时达到13000人,目前仍然健在的有数百人,平均年龄90岁以上,党龄7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陈抗行 《小康》2009,(4):90-90
正是出于对权力平衡的考虑:一个跛足而弱势的执政,更符合西周王朝的政治现状。谁是“共和行政”后面的主导者,学界说法并不统一。《史记》认为,周厉王被驱逐之后,由王室成员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而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则认为是共伯替代执政。共是西周一个诸侯国,国君是共伯,封地在今天的河南辉县一带,春秋时期被卫国吞并。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二百余年的春秋时代。春秋及其以后的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各民族迁徒交流、聚散离合急剧发展的时期,它以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社会基础,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创建的必然性。研究春秋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认清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史实,从而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迁徙、…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变动最剧烈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已名存实亡,威权下移至诸侯国手中。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招揽人才。这期间,各种政治势力和经济利益在思想界的代表都自由地抒发他们的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最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百家争鸣,可以说是各阶层各集团出于对国事民瘼的忧患之心,对天下疾痛提出的救治之方。  相似文献   

15.
徐伯黎 《乡音》2014,(7):41-41
皇袍,即古代皇帝的服饰。在唐以前,皇袍的颜色没有定制,如两周、东周时期,灭子“着青衣”。至春秋时期,由于诸侯国纷争,国君袍服颜色全凭君主个人喜好选择,如齐桓公就喜好“服紫”,连齐旧百姓在他影响下也尤好服紫衣。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之说,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与黑、白、肯、赤、黄扎色相配的“打德”说,窜黑色袍服,连旌旗等也以黑色为贵。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这是个仍需讨论的问题。林彪、“四人帮”借批判孟子大搞“古为帮用”,把孟子研究搅得混乱不堪。现在拨乱反正,我们可以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把孟子思想的研究推进一步了。一、孟子的“仁政”说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那时,除秦以外的各主要诸侯国,封建社会已经开始了一百多年,地主阶级正在各诸侯国夺取并不断巩固政权。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由于古老的井田制遭到破坏,而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04,(10):34-34
据史书记载,魏国名将吴起,镇守河西地区27年,与各诸侯国大战76次,全胜64次,其余12次打成平手。这样的战绩与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名将比起来都可以说是最好的了。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20,(1)
正两周时期,莒国曾与齐、鲁、晋、楚、越等诸侯国发生许多外交关系,其中,莒、齐关系对于莒国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外交关系,并且始终左右着莒国的外交策略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莒国,嬴姓,一说己姓,子爵,是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诸侯国。西周初,周武王封少昊之后裔兹舆期为莒国国君,定都介根,即今山东胶州;西周末或春秋初迁都于莒,即今山东莒县。由于莒国与齐国是近邻,且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境内整体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齐国对莒国的影响几乎贯穿于莒国历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是礼制的社会,"礼"具有约束社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作用;春秋时期的用人思想是以"礼"为基础,根据相应的标准和需求在贵族阶层内部选拔优秀人才。战国时期,王权崩溃,多数国家之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生存问题异常迫切,用人追求急切的利益,法家人物和军事人才受到青睐。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改变,其表现形式是从崇尚礼制到法制,从尚古守旧到创新,一切以快速富国强兵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党的自身状况及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都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执政党党委与国家权力系统(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执政党与参政党,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包括各人民团体之间的关系;执政党与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