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遭遇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如何对网络危机进行管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网络危机特点,着重探讨地方政府应如何进行网络危机管理,从而提出了更新危机管理理念、明确危机处理原则,建全网络危机处理机制等方面的危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金额在4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相似文献   

3.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10,(21):42-42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金额在4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中,地方政府举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呈现了规模大、举债方式多样化、隐蔽性强的特点。同时,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防范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过去几年急剧膨胀,已经形成了风险隐患。如何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异常增长,防范与化解风险隐患,成为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必须从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等方面探讨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对策选择,以提高我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有一种观点夸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甚至将其称为即将爆发的危机。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客观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首先需要厘清其统计口径及范围。我国曾于2014年按照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三个口径,对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进行清理甄别。清理甄别之后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5.4万亿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04,(12):9-9
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不清,地方政府收入减少、任务加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机构繁杂、人浮于事。地方政府行政层级过多。地改市后财源匿乏。财政金融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缺乏地方政府的信用评估。行政管理体制缺乏约束机制,地方政府领导干部行为短期化。  相似文献   

8.
郭田勇  陈澄 《前线》2014,(6):25-27
<正>地方政府债务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近年来其发展规模开始引起各方关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列为首要工作任务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简称《结  相似文献   

9.
陈树隆 《求是》2014,(6):29-30
<正>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各项工作。根据审计署近期审计公告,截至2012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含或有负债)15.89万亿元,加上同期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1.88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总余额27.77万亿  相似文献   

10.
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方政府,如果债务负担沉重,将会严重影响该级财政的运转,威胁到当地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因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辽宁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实地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种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地方政府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加之土地制度的不断改革,刚性兑付被打破,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加大举债融资力度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债务风险不断升级。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约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风险形成与约束软化的原因,从债务约束角度划分政府事权边界、构建规范科学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并基于激励相容原则构建财政、市场、人大监督相结合的三重约束框架,对于科学合理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新一轮财税改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的日益严重,成为当前政府信誉下降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因素源于行政中的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管理中的私利膨胀,行政的目无法纪,行使行政权力的任性,监管职能的缺失,行政执行中的欺上瞒下,以及神秘行政等。因此,破解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分税制的实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地方财政改革及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途径:合理确定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地方税体系;加大农村生活与服务设施的投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大力推行费改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部门收入变为地方公共收入;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和监督体系,减轻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通过负债融资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国际现象。像巴西等许多国家在经历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之后,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理论上对地方政府政务监管法律体系研究几近空白,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法律内涵和外延入手,分析了地方政府政府债务融资监管体系构成,以期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成为威胁我国金融财政体系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党和国家大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着力解决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成为当下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尽管国家已采取各种举措积极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但仍存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透明公开度不高、违规举债方式多样化、隐性债务风险转嫁升级等问题。供需矛盾加大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控制难度、地方政府职能的不甚合理和存在错位、外部监督作用发挥乏力是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有效化解和防控应采取坚决遏止增量隐性债务、加大存量违规举债整改力度、进一步持续推进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加快构建以发行地方债券为主的新形势下多元融资模式、积极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科学、高效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基础数据库、加大规范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公开和信息披露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债务     
《实践》2014,(7)
<正>地方债务:也称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债务,例如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包括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还责任的债务。例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偿债资金由政府财政负担;后者的偿债资金则来源债务单位的预期收  相似文献   

17.
屈群苹 《湘潮》2013,(1):25-26
社会发展中,政府信用十分重要,离开了政府信用,其他所有信用形式都难以自立与持久。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存在下降趋势。信用政府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建设一个公众高度信任、具有高度信用的政府既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只有把德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与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结合起来,把握好意识形态的运作策略,才能建设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因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具有一般性因素与特殊性因素。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等是新疆地方债务风险形成的一般性因素。财政运行的高成本、经济结构、分税制等因素是新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特殊因素。新疆要通过强化风险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总量、实行政府担保备案制、完善新疆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以及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控制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开始由财政部以"代发代偿"模式发行地方债券,截至目前已经有多个省份发行了地方债.本次地方债发行期限都是3年,主要目的是配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目前中国的地方债存在着法制不健全、发行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地方债券发行比较成熟国家的特点和经验,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面临的现实财政压力。由于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扮演了最终债务人的角色,地方政府并不因其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忧虑;中央政府则由于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填补赤字、偿还债务,同样不担心债务偿还问题,因此纵容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然而货币的超发、债务的积累以及支出的扩张,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人民财富的流失。而能够约束货币发行权、规范政府财政行为、保障人民财产权的,只能是一部严格的财政—货币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