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保护、挖掘、整理、继承、扶持、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思想,是朱德民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个性化特点突出。主要内容是,中医、西医要团结;中西医团结,为群众服务;中医要科学化;保护和发展农业、林业及手工业与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结合;以身作则,推广中医药。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对当代中国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启迪意义。过去以及现在,卫生界、党史界、学术理论界以及朱德研究界,对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注意不够,研究很差,今后应该加强、拓宽和深化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研究,借以拓宽和深化朱德研究。  相似文献   

2.
朱德的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国优秀的革命道德,并且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道德判断标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朱德荣辱观的核心;艰苦奋斗是朱德荣辱观鲜明的时代特色;团结友爱、实事求是、注重科学技术、遵守纪律是朱德荣辱观的重要内容;英勇奋斗是朱德荣辱观的突出内容;谦虚谨慎是朱德荣辱观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是朱德思想生平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成立,必将对深化朱德思想和生平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往党史学界对朱德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军事思想。近年来,党史学界对朱德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者指出,朱德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朱德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从“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背景资料杨奎松根据目前已见的有关朱德的传记资料,人们几乎无法了解朱德早年在莫斯科学习的情况。史沫特莱根据朱德回忆撰写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一个字也没有提及他在苏联学习的情况;《朱德年谱》中,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问题也只有寥寥几句...  相似文献   

6.
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两岁时过继给大们父朱世连。朱世连家境贫寒,但他节衣缩食给朱德提供读书的机会: 朱德的学生时代,正是中吲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充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朱德目睹这种社会现实,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他受教育界一些进步人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德还棉被     
朱德还棉被马忠煌1928年2月,正是湘南起义方兴未艾之时,起义军总指挥朱德于横刀立马、运筹帷幄之际,常常亲自到各地体察民情,关心农村的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一天,朱德和参谋、通迅员去李家村,进村时,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坐在路边啼哭,她头发散乱,衣裳褴搂。朱德...  相似文献   

8.
伟大勋业留青史崇高品德育后人——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秦玉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诞生朱德元帅的这方土地上,隆重举行朱德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向朱德同志表示深情的怀念,缅怀朱德同志光辉的一生。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黄龙霖 《党课》2013,(16):94-95
在中国,朱德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朱德原来的名字并不叫朱德。说起“朱德”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09年秋,被称为“云南黄埔军校”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正式招生了。这时,一个远在四川、名叫朱建德的青年,在学友秦昆的劝说下,决定一起投笔从戎,赴滇习武,将来报效困家。  相似文献   

10.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张廷益1936年11月,朱德率领红军总部胜利抵达陕北,受到党中央和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对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充分肯定了朱德为维护...  相似文献   

11.
《党史天地》2009,(6):59-61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是军魂。李先念十分敬重和爱戴朱德同志。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都堪称调查研究的模范。朱德一生调查研究的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让人敬仰。朱德的一生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回顾朱德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一代伟人求真务实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朱德和彭德怀都爱下棋。他们在太行山的战斗岁月中,戎马之余.少不了对弈一番。朱德和彭德怀的性格不一样,下棋的风格各异。朱德吃对方棋子时,是先用自己的棋子将对方的棋子扫开,然后用手把棋子拣出棋盘,像展览战利品一样把缴获的棋子排开一溜儿。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3):34-35
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曲折经历,是中共党史上为人熟知的事件。1922年,曾参加过护国、护法战争,当时已是掣l军名将的朱德拒绝了川东大军阀扬森高官厚禄的“邀请”,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6月,朱德到了上海,见到了当时党的负责人陈独秀,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党的建设》2011,(1):61-61
以往党史学界对朱德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军事思想。近年来,党史学界对朱德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者指出,朱德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朱德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从“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探索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并将其概括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上有了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党史天地》2007,(8):46-47
中革军委任命毛泽东为前敌司令部政委 郭天民精心策划完成掩护中央任务 1935年3月4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共同签发命令,为加强统一作战,兹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为前敌司令部司令,毛泽东为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使红军的长征在毛泽东、朱德直接的指挥下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朱德与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龚希光1937年9月,朱德亲率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与其他领导人一起,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迅速打开局面,站稳了脚跟,普遍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到1940年5月朱德奉召回延安时,...  相似文献   

18.
1926年12月底,四川军阀杨森以防止其部队被“赤化”为名,将朱德“礼送”出境。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前往南昌,转到当时正驻扎在南昌、九江、吉安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即原驻粤滇军,后改为第五方面军)工作。朱德同这支滇军部队的高级军官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军长朱培德和师长王均、金汉鼎等都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以后又长期在滇军共事,  相似文献   

19.
革命的终极目的是发展生产──朱德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赵庆东,刘文耀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我党、我军和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和建设的过程中,朱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  相似文献   

20.
卓人政 《党的文献》2011,(6):101-102
笔者最近在学习、研究朱德关于云南的诗作中,发现一些选本对几首朱德诗词的选用和注释有不确之处,特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