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一面积极休养生息,一面表面上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择时而发。可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立刻使得李世民君臣,变得焦头烂额起来。这天,在朝堂上李世民要群臣献计解决国家赈灾款短缺的问题。少府监裴匪舒走出来说,微臣倒有一个想法,几日前臣听闻,御马监中的马粪堆积如山,臣想恐怕军中的马粪更多,不如把我大唐官府、军队中的马粪,都唐贞观太宗李世民之变后,坐宝座,一面息,一面表  相似文献   

2.
王元 《现代领导》2013,(12):42-43
名列“五贵” 裴矩,字弘大。原名裴世矩,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讳,改名裴矩。裴矩之父裴讷之曾任北齐太子舍人,但英年早逝.裴矩从襁褓时便由伯父裴让之抚养。  相似文献   

3.
学习和践行古圣先贤的言论,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是历代为国家、民族、人民作出成就者的共同特点。无论是为君、为臣,为政、治学,概莫能外。在这方面,唐太宗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THROUGHOUT China's feudal times the prosperity of any dynasty was believed to depend on a wise emperor and his righteous courtiers. Offices specifically supervising ministers and the emperor himself were set up with this principle in mind, but as the  相似文献   

5.
小镇轶事     
在桂西地区的群山深处,有很多这样的小镇:河流山峰环绕一小块河谷,河岸形成较大的村落,便成了生息之地。这些桂西小镇,因为地处深山褶皱,没有什么气势,也没有什么太辉煌的历史。但也有升沉荣辱、世事变迁的岁月沧桑。我的家乡就是其中一个,它叫定安,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小镇。在这里,有两条河流自南北方向而来。一条叫清水河,自隆林而来,一条叫驮娘江,发源于云南。清水  相似文献   

6.
7.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北周贵族杨忠之子,袭父爵为隋国公。杨坚女为周宣帝(578—579年在位)皇后,宣帝死后,由八岁的儿子宇文阐继位称静帝.改元大象元年。杨坚以皇亲入宫辅政.总揽大权,晋封隋王。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周静帝让位,隋王称帝.改国号为隋.改大定元年为开皇元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九年(589年)灭陈.统一了全国.西晋末年以来持续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由此结束。  相似文献   

8.
马锦生 《现代领导》2008,(11):47-47
唐朝初期的开明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善于以史为鉴.他不仅时时自警.而且力诫群臣不要“以珠弹雀”。他说.明珠没有不贵重的.如果用它去弹雀,岂不可惜?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更宝贵。怎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并指出这种只顾贪图金银财物.不惜危害自己性命的愚蠢作法“实在可笑”。  相似文献   

9.
海丛 《群众》2013,(3):I0062-I0063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家政权,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加强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考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七岁时,李世民登基,这位完全是军人背景的皇帝,却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治盛世格局,道理何在呢?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我国虽然没有发生流域性的大范围洪涝灾害,但局部洪涝、台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点多面广,局部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各地民政救灾部门群策群力,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救灾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展望2005年,各地民政救灾部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准备好了吗?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救灾(救济)处处长,对2005年的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展望。处长们按照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和当地民政厅的安排,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灾害救助、灾害信息管理、备灾、减灾、社会捐助等方面描绘了2005年的工作蓝图。听,救灾处长们的心声;看,2005年谁领风骚!  相似文献   

13.
商鸣臣 《春秋》2014,(3):50-51
正在近代中国,曾国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名人。他既是一个识时务者,却又背负着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心中又眷恋着旧文化,是一个守旧的国家栋梁,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治家有训勤俭家风曾国藩一生重视家风教育。1861年农历八月,湘军与太平军进入最后的激战,夺取安庆。八月十八  相似文献   

14.
农耕社会的中国,靠天吃饭,水旱不均,经常闹灾荒。这种情况下,如何救灾考验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大宋320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颇具人文情怀的时段。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太宗、真宗、英宗、神宗及以后的皇帝,大多仁慈为本,关心下属和民众,体现在救灾上,便是实行了一系列操作性强、较为人性化的措施,有些至今仍堪揣摩。【鼓励民间资本介入与以工代赈】解决灾荒问题,说到底就是解决吃饭问题。为此,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放粮食。景德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男人而言,美女是巨大的诱惑力量,作为拥有权力的人,在这方面有所逾越,往往被视为人之常情。但是,当魏征提出异议之后,李世民立刻改正。这是因为国家的信誉而放弃个人的意愿。这种事情,就是常人也难以办到,而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却能做到,所以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16.
17.
IT is A.D. 633 in Chang'an, capital of the Tang Dynasty. Brandishing their halberds, armored generals and their troops practice changes in battle formation, but in the ritualistic, graceful style of martial arts, and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military refrain. This is not real war, but a dance depicting a past battle - an emperor's historical retrospect.  相似文献   

18.
刘峥伟轶事     
《中国残疾人》2007,(4):54-55
深山探亲记;“屁股比脸更重要”宾馆客房咋改澡堂子啦?理事长与“李市长”。  相似文献   

19.
胡昌新 《中国减灾》2011,(15):56-57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在多数西方学者看来,有关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已经非常发达,甚至超前,关键在于如何将之变成“行动”。而对中国减灾工作来说,问题似乎来得更加具体,那就是建立人人都有风险意识、市场参与风险分担、政府主导风险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