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克林顿5月中旬致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重申美国的立场:美国认为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克林顿表示,美国作为中东和会的倡议国之一,决心发挥有效的“全面伙伴”作用,继续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为此,克林顿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派遣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到中东地区进行穿梭访问。这些表明,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的最后协议后,美国把缩小叙以分歧作为其外交的重点。但是,叙以之间的立场目前还相去甚远。 以色列总理拉宾通过克里斯托弗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提出了一揽子和平方案,以期解决戈兰高地问题。按照拉宾的方案,以色列将用5至8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撤出1967年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从撤军的第一阶段开始,以叙两国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双方互设大使馆,开放边界,建立经济联系,双方边界建立非军事区,并在非军事区内驻扎美国军队,安装预警系统,以便保障两国边界安全。  相似文献   

2.
杨光 《瞭望》2000,(51)
2000年是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的一年。尽管以色列在2000年1月7日完成了1998年10月巴以美3方签署的《怀伊备忘录》所规定的、1999年9月巴以签署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所重申的从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5月又完成了从黎巴嫩南方全部撤军,中东和平进程在年初似乎小有进展,但1999年11月正式启动的巴以之间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毫无结果,原定在2000年1月20日完成的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第三阶段撤军已经变得遥遥无期。3月份,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亲赴日内瓦与克林顿总统就叙以和平问题举行会谈,也是…  相似文献   

3.
莫斯科专电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3月19至20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晤,重点讨论北约东扩、削减核武器以及俄美双边关系等问题。北约东扩计划则是这次会谈的主要议题。 叶利钦和克林顿这次在双边关系发展不畅、双方龃龉增多、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举行会晤,能否消除阻碍俄美关系发展的障碍,象叶利钦在今年国情咨文中所希望的那样产生促使俄美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动力,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8,(Z1)
全球要闻(1月19日———2月1日克林顿未打破巴以僵局1月20日和2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分别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进行了两轮会谈,企图打破已停滞10个月的中东和谈僵局。美以巴三方领导人会晤的核心议题是以色列从约旦...  相似文献   

5.
中东局势一向风云变幻,事件 突发性强。6月10日,在位 30年之久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心脏病突发,带着未能收复失地的遗憾溘然长逝,终年70岁。阿萨德的次子巴沙尔正逐步接管权力,尽管还要经过某些程序,但预计巴沙尔继任总统已成定局。巴沙尔将在内政外交方面面临严峻考验。34岁的巴沙尔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临危受命稳定政局 阿萨德生前已经为巴沙尔接班做了比较充分的铺垫。1994年阿萨德长子巴西勒车祸身亡后,阿萨德就选定巴沙尔为既定继承人并着力培养。为尽快让叙人民和阿拉伯世界熟悉并接纳巴沙尔,阿萨德常常安排巴沙…  相似文献   

6.
徐斌 《瞭望》2000,(24)
借领导人更替之机,美俄已经开始加快了调整相互关系的步伐,但叶利钦时代美俄关系由热而冷,经历“妥协-失望-逆反-对立”的过程,在普京时代,这个过程还会再重现吗?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6月3日至 5日访问了莫斯科,与俄罗 斯总统普京进行会晤。双方虽然在关键性的修改反导条约问题上未能如美所愿,但美俄宣布将致力于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继续讨论削减战略武器和反导条约问题,在调整和改善相互关系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之后,克林顿和普京还将在8国首脑会议等场合进行多次双边会晤,美俄关系的调整进程还将继续。领导人的更替成为…  相似文献   

7.
1996年 11月24日上 午,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在菲 律宾中央银 行大厦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会晤。会晤中,江泽民主席向克林顿总统通报了最近在广西地区发现二战期间美军飞机遗骸以及美国飞行员遗骨的情况,并把5块美军身份牌的照片和飞机坠毁地点的录像带交给了克林顿。克林顿总统对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8.
全球要闻     
《瞭望》1998,(52)
美以巴首脑讨论落实和平协议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东盟首脑会议通过宣言等文件美国总统克林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12月15日在以色列和加沙交界处的埃雷兹检查站举行首脑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加速实施以巴临时和平协...  相似文献   

9.
美俄关系已走出“蜜月期”──写在两国首脑会晤前夕本刊特约记者周锡生华盛顿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5月8日启程前往俄罗斯和乌克兰。几天的日程安排极其紧张。他既要在莫斯科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祝活动,会晤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还要对乌克兰进行24小时的闪电...  相似文献   

10.
全球要闻     
《瞭望》1998,(35)
美白宫发言人说克林顿不会辞职随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马萨诸塞州休假的白宫发言人麦柯里19日说,克林顿总统没有考虑过辞职。总统相信人民依然信任他,他将继续做他作为总统应做的工作。克林顿总统17日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公开承认他曾同白宫前实习人员莱温斯基有“...  相似文献   

11.
不祥的停滞     
不祥的停滞芮英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1月11日发表声明,认为中东和平进程已经面临“灾难的边缘”,并担心会引发新的起义斗争。此前不久,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曾断言,只要内塔尼亚胡总理在任,就不会再有叙以和谈,悲观和绝望程度可见。其实不仅是阿拉伯国家,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2.
中东和谈已经进入最后攻坚 阶段。回顾近年来中东和谈 的艰辛历程,可谓几起几落,艰难挪步。和谈在整个内塔尼亚胡执政时期基本陷于停滞;巴拉克上台后,中东和谈重新启动,后又重陷僵局;3月21日,巴以和谈在美国华盛顿恢复;3月 26日,克林顿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会晤;3月29日在华盛顿结束的巴以谈判进行的非常艰难。尽管多数人仍对和谈前景表示乐观,认为和谈趋势总体看好,但人们也应考虑到,谈判各方尤其巴以间的根本分歧太深太大,且集中于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而求毕其功于一役,美国等谈判各方以外因素的影响有其局限,所以…  相似文献   

13.
大马士革专电 叙利亚外长沙雷3月12日对记者说,美国关于解决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新建议“是不能接受的”。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会晤舒尔茨时明确表示,叙利亚不能接受美国的部分和分阶段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叙利亚认为全面解决中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克林顿前不久访问了 一些欧洲国家并与欧盟领导 人举行高峰会晤,讨论大西洋两岸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克林顿在任期届满前,试图通过访欧减少层出不穷的经济贸易矛盾,缝合美欧在政治和防务问题上日益扩大的裂痕,为美国留下“外交遗产”。但这次访问虚多实少,不仅经济贸易矛盾无法消除,而且在政治和防务方面的分歧进一步凸显出来。 首先,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计划将会对欧洲安全产生新的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欧美安全战略的争论,美难以说服欧洲盟国改变对此所持的反对立场。 美NMD计划提出后,欧盟主要国家…  相似文献   

15.
美以巴三方首脑会晤7月11 日在马里兰州的戴维营开 始举行。这使得近几个月来不稳定因素增加、和平进程处于十分复杂微妙的中东地区和平又出现了契机;同时,这一地区和平面临的新挑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中东地区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 ──6月 10日执政长达30年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因心脏病突发而撒手人寰。他的突然去世不仅对叙利亚的政局,而且对叙以和谈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形势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其次子巴沙尔虽已接班,但初出茅庐的巴沙尔能否控制住政权、把握住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他…  相似文献   

16.
美欧关系的新调整──评克林顿的欧洲之行吴志强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18日结束了他就任以来的第一次欧洲之行,美欧关系进行了新的调整。克林顿此行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安全问题,重新确立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总的来说,克林顿达到了他的初衷,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了美...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3月20日宣布在全国实行“特别治理”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当天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叶利钦,并期待着4月初同叶利钦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会晤。叶利钦这一非常措施在国内引起很大震动,在国际上也令人关注,克林顿的反应反映着美国对俄政策的主要考虑。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9,(41)
巴要求以取消扩建定居点决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9月28日要求以色列政府取消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以确保巴以和平进程和最终地位谈判免于破裂。巴以是从9月13日开始正式宣告启动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的。美叙讨论恢复叙以和谈问题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29日同正在华盛顿访问的叙利亚外长沙雷就叙利亚与以色列重开和谈问题进行了讨论。美国正在加紧做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工作,寻找可能恢复和谈的新途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行联合年会为期3天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联合年会9月30日在华盛顿闭幕。在年会开始之前,西方…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4月中旬到今年4月下旬,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先后在东京与华盛顿举行了两次首脑会晤。去年的会晤,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重新定义《美日安全条约》,并决定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今年的会晤,着重讨论7月份对《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修改,其内容是扩大共同防务的范围,进一步加强双方军事合作。 美日安全条约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样,都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令人不解的是,冷战结束后,美日安全条约和北约组织不但没有削弱,反而都在扩大范围。我们从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即美国正在实行以两洋战略为核心的新的全球战略:在太平洋方向,巩固  相似文献   

20.
全球要闻     
《瞭望》1998,(41)
巴接受以撤军新建议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9月29日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晤后表示,巴方已接受关于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的最新建议。美国今年春天提出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13%的土地上撤军的建议,遭以拒绝。以政府最近提出,如将这13%土地中的3%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