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经济民主的权利,这一改革的成功是农村近20年来能够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后的农村家庭,已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财产主体,这种主体地位的形成,必然是广大农民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主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农村,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农村,弃耕抛荒现象日益严重,并且有蔓延之势,给我国农业生产埋下巨大的隐患。弃耕抛荒的现状当前,弃耕抛荒的现状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滋生晚,从无到有。以家庭联产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了他们务农的积极性。改革初期,广大农民对分到土地倍感亲切,惜地如命。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二…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对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打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断扩大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开始,直到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改革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2006年9月1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丁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几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营形式是农牧生产领域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反映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而选择的具体组织形式。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应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取向,它是动态的演进过程。作为农村改革之初建立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经营形式,其功绩是举世公认的,是当时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客观选择。这种生产经营形式的变革,确立了农户经营的主体地位.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生产力从“一大二公’物检桔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次飞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广大农民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改变了单一的种植方式推动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巨大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产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农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农村经济收入有了巨大增长。现在农村正处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农业再上新台阶和广大农民生活奔小康的关键时期。 我国农村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广大农民初步争得了进入市场的自主权。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了农村经济货币化的程度,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农村市场运作已经展开。进入市场的农民理所当然他成为市场主体。但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经济实力薄弱并带有小商品生产者性质的农民,还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市场主体,而只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弱者地位必然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并最终制约我国农村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者地位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中,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农村经济改革成败的标志,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关键。一、北京郊区农民收入现状 “九五”期间,京郊的改革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原则,在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加大了对农民家庭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农民家庭经营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直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据郊区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作了总结。这包括:第一,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这是政治上正确对待农民和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问题,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必须遵循这个基本准则。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在农业生产方面,在农村公共事务方面,农民有没有自主权,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程度如何,是我国农业生产、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并集中主要精力首先把农业搞上去的战略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安徽最早创造了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在生产领域中的自主权问题,因而走在了第一步改革的前面。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步是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使整个农村改革深入到流通领域。安徽农村在第二步改革中也  相似文献   

10.
一、农民农收入增长减缓1、持续时间长在改革初期头7年,即1978-1984年,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统计,7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0.2元增加到355.3元,增长了1.2倍,年均递增17.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1%,是改革以前所没有过的情况。但是,从1985年起,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其增幅由两位数下降为一位数。1985-1988年,由于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农产品交易条件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数量急剧膨胀。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是以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的,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工,加之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使得日益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存在。其表现形式是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导致农业的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1979年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代替了集体,赋予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使农民逐渐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农民的收入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我国农村基本上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冲破了“一大二公”、“三级所有制”的框架,从根本上解决了集体经济内部的“大锅饭“问题。使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分配、经营管理的自主权,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农村工作重点,要转移到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第二步改革上来。  相似文献   

13.
郭云 《新长征》2000,(1):13-14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业大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牵动全局的战略问题,也是我们党制定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农村实行改革,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实现了“生产者有其权”,使农民摆脱了极“左”路线的束缚,又一次获得了伟大解放。这次解放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内涵,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一、从盲目拔高生产关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农民的理论基础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并且各个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再次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并强调,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对于农民负担,近几年来,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坚持控减,但仍有不少地方有增无减,出现“反弹”,成为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和农村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的精神,我们必须再度认真审视农民负担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以更好引导、保护、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新一轮创业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村第二步改革]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了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农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等一系列新政策,从而开始了以发展商品生产为中心内容的农村第二步改革。从1984年开始,湖南已着手在华容、衡东、沅陵3县进行农村全面改革试点。从1985年开始,农村第二步改革全面展开。首先是改革统派购制度为合同定购制。中心内容是:对粮食实行合同定购和议购;对生猪采用补贴粮食和优先供应饲料等办法实行合同换购;对为工厂提供原料的重…  相似文献   

16.
谁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这是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民自主权的思想,认识到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户本位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同志说过:“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调动积极性,权力下放是最主要的内容。我们农村改革之所以见效,就是因为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积…  相似文献   

17.
第一,增强群众观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坚持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首先,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其次,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第三,要维护农民的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农民重新呼唤自主权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这是政治上正确对待农民和巩固联盟的重大问题,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在思想上消除忽视和不承认农民自主权的错误认识,在行动上切实解决侵犯农民自主权的种种问题,确保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一、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自主权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年里…  相似文献   

19.
1978-1998年上海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过80年代中后期的农村体制改革,上海农村基本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改革以及与之相联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及管理体制调整等在内的全面改革在上海农村取得了较大发展。回顾和思考20年来上海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于上海全方位改革开放和发展,使农村和城市改革协调发展,以农村促进城市、以城…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使千千万万的农民取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村中也出现了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种养植业等不同行业。农村共产党员作为商品生产的带头人,不少人外出务工经商跑运输。据浙江省东阳市统计,全市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