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境民族地区群体性械斗事件原因复杂,械斗双方法律意识淡薄,械斗后果严重,后期容易反弹。公安边防部队应快速机动,运用防暴战术,坚决果断处置,尽量减少伤亡。处置结束后,要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反弹,妥善处理该类事件,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
群众性事件(又称群众性闹事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和平表现形式。它虽然还称不上一个完整意义的法律术语,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类似事件不断发生的今天,加强对群众性事件的定量定性分析研究,对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防止和减少“出乱子”、“出大乱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所谓群众性事件,到目前还  相似文献   

3.
妥善处置群众性事件,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是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和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转轨时期,利益格局调整涉及众多群众,很有可能引起广泛和深刻的社会波动。1993年四川省发生的群众性游行、请愿、罢工等事件,种类之多,规模和影响之大都是1989年动乱以后最甚的一年。全年共发生群众性事件400余起,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208起。因此,研  相似文献   

4.
当前,群众性事件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群众性事件,是公安机关面临的新课题。据初步统计,我县1993年共发生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事件50起,比1992年的7起增加7倍多。这些事件,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的认真工作,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笔者亲自参与了大多数事件的处理,有一些体会和不成熟的想法,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工作规律,本文试就群众性事件的含义、特点、处置原则和方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处理不好,党政机关同人民群众之间、农村干群之间,企业单位领导和职工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会一触即发,引起群众性闹事事件。发生了这类事件,如果处置得当,措施得力,可化干戈为玉帛;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影响公安干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党和  相似文献   

6.
以诱发的主要原因为论,可将发生在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分为“械斗、税费、土地”三个时期。从历史上看,为便于研究和区分,可将上世纪80年代及之前发生的以山林水利纠纷等为主的群体性事件称为传统群体性事件。传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外部特征就是宗族械斗。但近几年学术界似乎已使其变得陌生,发生在2004年8月19日的江西省贵溪市的恶性械斗事件又使它变得清晰。政府应对农村传统群体性事件有更积极的作为,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体性上访、静坐、罢工等事件不仅难以避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呈增多趋势。因此,认真分析研究群众性事件的特点、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是公安机关目前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试就十堰市今年一季度发生的16起群众性事件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治安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群体性闹事事件。群体性闹事已成为当前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群体性闹事的表现形式一般有:政治性闹事、亲族性闹事、经济性闹事、娱乐性闹事等。上述四种表现形式的闹事行为人又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突发性,二是野蛮性,三是群体性,四是危害性。对农村群体性闹事的预防和处置,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处置方法。一、综合治理。一是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把保稳定作为各级党政的大事来抓。县、乡、村党政要建立严格的保稳定责任制,对重点地区派出工作组,实行重点整…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也增多。一些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文化娱乐、自然环境及治安等方面原因引起的集体上访或群众性治安事件将会有所增加,妥善处理集体上访和群众性治安事件,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十分重要。但是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区分集体上访和群众性治安事件的特点,找出内在联系,争取处理的主动性和增强处理效果,是做好公安保卫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意在对两者之间关系和处理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集体上访和群众性治安事件的各自特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群众性闹事事件的增多,已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农村群众性闹事的特点1、暴力性。群众性闹事大多采取围攻、起哄、辱骂、斗殴等形式。一些规模较大的闹事事件,往往以砖块、棍棒为武器,有的甚至动用刀斧、土枪、自制手榴弹、石灰包等进行斗殴。2、季节性。农村群众性闹事,大多发生在春节到清明节这段农闲时间。3、迷惑性。群众性闹事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是为“集体”为“宗族”利益而发生。为集体就是田地、村界之争,为宗族就是坟头纠葛,风俗摩擦。二是少数干部组织发起。个别村的闹事…  相似文献   

11.
维护稳定,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对此,应首先明确基本任务。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一家不能解决群体性事件这一社会问题。它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在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同时,公安机关也要注意自身的一些问题,努力避免因警察的职务行为引发或激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治安事件通过非法集会、静坐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罢市、上街游行、集体械斗等形式造成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中,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处置最棘手的问题。群体性治安事件是由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灾害等诸多方面原因引发的,呈数量日趋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不安定因素增多、危害后果严重、过激行为突出、处置难度增大的发展趋势。公安机关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群众,会同有关部门,运用政治、法律、行政、教育、技术等有效手段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始终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下,群体性事件处于一个高发期,各级领导干部维护稳定的压力明显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组织制定科学的工作预案,深刻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较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及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各级政府必须在认真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基础上,重视处置策略,建立处置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群众性集体上访、请愿、游行和闹事等事件发生,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据统计,益阳市1991年发生的集体上访、闹事等事件比1990年上升了39%,1992年又比1991年增加了76%,93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上升35%。 分析益阳市近几年发生的集体上访、请愿及其它群众性闹事,呈现以下四个特性: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处在社会矛盾处置第一线的公安机关带来了一个新的难题。这种现状推动我们不断地探寻群体性事件的自身特点,从而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化解矛盾,缓和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都把维护稳定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邓小平同志指出:“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稳定的问题依然很多,但群众性的闹事事件尤为突出。各种群众性闹事事件,就其性质来讲,虽然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力量,其处置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加以阐释,并对我国公安机关现行的处置群体性事件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日益凸显,特别是行为日趋激烈、危害日趋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力量,其处置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加以阐释,并对我国现行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