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启五 《台声》2003,(2):34-35
收到吴惠民邮友寄来台湾的一套个人化邮票———“结缘”的首日封,发现台湾不但“个人化”的措辞与祖国大陆的“个性化”有差别,而且在“首发式”的措辞上又有一种新的表达,叫“典礼”,真是别具一格!在大陆“首发式”、“首发式”地叫惯了,突然遭遇了这么一个叫“典礼”的,还真有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典礼”是出现在该首日封的“桃园临时邮局”的纪念邮戳上,戳上的文字为“结缘邮票(个人化邮票)发行典礼”。记得台湾最佳邮票的评选活动叫做“邮票选美”,鲜活中带着点调皮或诙谐,已经让人忍俊不禁,今个儿的“典礼”更…  相似文献   

2.
狗年到,“狗票”俏。连同今年我国发行的《丙戌年》特种邮票,这已是世界上发行狗年邮票的第5个狗年了。在过去的几个狗年中,已有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贺年邮票,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其中的“狗”票之最是:最早的狗票:1957年12月11日韩国发行的《圣诞节和新年》3枚套票中的“圣诞树与狗”,图案为一条家犬蹲坐在装饰好的圣诞树下。最早的狗票小型张:韩国在《圣诞节和新年》邮票发行的同日,发行了3枚与邮票同图的小型张,均为无齿,其中就有1枚“圣诞树与狗”小型张。最早的狗票小版张:日本于1958年1月20日发行的贺年邮票小版张,内含4枚东京纸…  相似文献   

3.
海峡邮情     
海峡邮情吴荣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社会尽管有电话、电传、电报传递信息,但维系难以见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依然还是要靠古老的书信。集邮的人,写信最勤。不说每个月发行的两三套新邮票,要寄出首日封数十件,上百件明信片,就是一年365天如长流水不...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08,(2):6-6
今年在全国发行的12枚生肖个性邮票,有两枚是出自上海中小学生之手。松江区茸北小学三年级学生凌玮烨今年9岁,三年前设计的狗年邮票就获得了全国优秀奖;去年参加全国第三届生肖(戍子年)个性化邮票青少年附票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而这次再获金奖。  相似文献   

5.
一、怎样才能买到中国邮票为了便於集邮者购买邮票,一九七九年邮电部成立了中国邮票总公司,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九百多个邮票公司、集邮门市部或集邮专柜。中国邮票总公司以批发方式向外国集邮者出售中国邮票、首日封、小型张、邮折、集邮册等。凡订购每种新邮票十套以上者,可以将一定数量的货款存储在该公司,建立一个固定订单账户,一俟新邮票发行,即按所订数量寄去。货款可以银行汇票或支票汇至北京中国银行或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中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邮票     
苏启运 《友声》2005,(2):36-36,40
我早就听说加蓬有一种邮票 ,是奥库梅木制作的 ,颇为独特 ,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尽管我不是邮票收藏爱好者 ,但 1 992年在驻喀麦隆大使馆工作期间 ,我还是利用一次去加蓬出差的机会 ,特地到邮局买了两枚。这是专门为纪念万国邮政联盟第 1 9次大会和 1 984年德国汉堡邮票展印制的特种航空邮票。之所以说这种邮票独特 ,因为它不是印在纸上 ,而是印在奥库梅木片儿上的 ,设计精美 ,颇具特色。但由于木片儿很薄 ,背面粘贴着一层纸 ,以增强邮票的韧性。这种邮票的整个版面为2 3× 1 0 8cm ,浅茶色 ,木纹细腻 ,清晰美观。版面的上方是一架加蓬航空…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早发行毛泽东像邮票:是中国山东战时邮务总局于1944年3月发行的毛泽东像邮票,全3枚。而国外最早发行毛泽东像的邮票: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51年6月27日为德中友好周而发行的邮票,全3枚,其中第二枚主图为毛泽东像。  相似文献   

8.
一枚邮票     
九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雨渐渐沥沥地落着。邮局里,我正往发稿信上一张张地贴邮票,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在身边响起:“叔叔,能买您一张邮票吗?售邮票的阿姨不在!”小女孩戴着一顶红帽,大约八、九岁,脸蛋红红的,一只小手里捏着张一元的钱币递向我。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我不由自主地撕下一枚邮票:“小朋友,拿去吧,把钱收好。” 她很顺从地收起钱,接过邮票, 说了声:“谢谢叔叔!”便小心翼翼地 贴好邮票,把明信片投进了信箱。 “小朋友,给谁寄的呀?”我问,“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不对。”她认真地摇摇头,晶莹 的眸子扑闪着,…  相似文献   

9.
方寸之间,小小的一枚邮票,却被称为“国家名片”。被冠以“国家”二字,是因为邮票是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代表着国家的信用。此处所谓“名片”,是因为邮票上往往反映出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记录了国家的历史瞬间,体现了国家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嘉定区集邮爱好者中间传看着一枚极其珍贵的首日封,它来自北京,是上面有江泽民主席、李鹏委员长、朱瑢基总理等1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签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日封。 这枚首日封的主人是今年39  相似文献   

11.
我藏故我乐     
套用一句调侃的话讲:张云翔不是正在淘宝,就是正在去淘宝贝的路上,66岁的他并没有因为退休而让自己“闲”下来。说起对收藏的喜爱,张云翔说自己就是天生的爱玩儿,喜欢老物件。从小时候收集邮票,收集钱币,到现在专门租赁下库房来收集家具、瓷器、杂件等品目繁多、琳琅满目的各类宝贝,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刘占博 《中州统战》2002,(11):33-33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大法宝,利用邮票宣传党的统一战线,对于普及统一战线知识、扩大统一战线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过许多与统一战线有关的邮票。  相似文献   

13.
神秘的邮票     
难能想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枚小小的邮票彻底整垮了希特勒的重要助手、时任德国内政部长的海因里希·希姆莱。这枚邮票的面值为6芬尼,上面‘非法”地印有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肖像。当这枚邮票1943年在瑞典被发现时曾引起巨大轰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猜测,是海团里希·希姆莱指使他的手下人制造了这枚邮票,显示出他早有预谋要进行一次政变,妄想推翻希特勒并取而代之。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后当然不会再重用这个“阴谋家”,把他撇在了一边,而海因里希·希姆莱从此也就由权重一时的实力派人物顷刻间变成了一名“名义上的内政部…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位集邮爱好者,几十年下来,我们家已是遍地邮票。他将自己的心血点点滴滴地花在了邮票上,邮票也深情款款地承载着父亲半生的回忆,然而,在繁多的收藏中,却没有寄自台湾的实寄封和邮票。花甲之年,父亲想得到台湾邮品的愿望越发强烈。他根据集邮杂志上提供的台湾邮友的信息,一封封地发信,但全部像断线的风筝,使父亲盼望回复的热情一天天冰冷下去.  相似文献   

15.
礼物     
“咦,自己的头像上了邮票。”今年人代会上代表们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纪念邮册,更令他们惊喜的是,一版印有他们肖像的邮票也赫然在列。  相似文献   

16.
从“狗咬人”说起王尔龄西方新闻学上出过一句“名言”,叫做“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构才是新闻”。当然,这不过是一个比喻。现在姑且只就喻体来说,倒也并不尽然可信。在刚成为时间过客的甲戍年(狗年)里,“人咬狗”的新闻见过一条,起因仍是狗咬了人,被咬者以牙还牙...  相似文献   

17.
张劲 《人民公安》2009,(19):48-51
就连邮票鉴定专家也咋舌:世间居然有制作如此精良的假邮票;就连刑侦破案专家也瞠目:哪见过如此多的假邮票——堆起来半问屋,称一称足有半吨多。算一算面值超过一亿六千万元。奇,奇案,不愧为“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26日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7一条消息:香港市民争相购买“九七”通用邮票。相应的画面是该套邮票的彩图和邮票设计者靳场强先生的镜头。这条消息立即引起公众的关注,纷纷打听这套邮票的有关情况。香港“九七”过渡邮,全套共16枚。前13故并在一起,展现的是香港岛北部从北角到上环一带的白天景色,后三枚高值连票表现的是香港湾仔至中环一带的夜景。整套邮票用渐变的过渡色,将香港大都市的风貌浓缩,加上印刷精美,给人以极大的的艺术享受,令人爱不释手。这套邮票是香港第一套不带英国女皇和皇冠标志,也即不带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19.
红极一时的“西南邮商第一人”,为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制作、贩卖假邮品,案值1.64亿元。资深邮票鉴定专家拍案惊呼:假如这些假邮票流失出去,不知会给中国邮市带来多大的冲击!邮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缴费凭证,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价票证,被世界邮界称为“国家名片”。伴随着英国的第一枚“黑便士”邮票问世,“克隆”珍稀邮票便成为一个世纪以来让世界邮坛颇感头疼的问题。然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过去的假邮票大多是由手工方法制作出来的,这其中虽然不乏“以假乱真”的上乘之作,但由于制作工艺落后、周期太长,因而对邮…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收藏成为许多人的文化爱好。在众多收藏邮票、玉器、书画的藏宝者中,有这样一个人,耗尽一生在全国各地奔走求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地震文物。更可贵的是,他于晚年慷慨地捐出了他所收集到的几百件珍宝,在兰州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至今规模最大的民间地震博物馆。这位退休花甲老人名叫王增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