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4):14-14
历史的车轮刚刚迈入2000年,时任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频繁地找孙家栋,他非常了解孙家栋这位航天总体大师高超的谋略、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经验、对中国航天的钟情和在航天界的影响力以及人格魅力。这两位在业内极具影响力的老航天满怀神圣的使命感,一起谋划着中国航天发展的战略思路。两人的灵感一经碰撞立即进发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志远 《侨园》2008,(2):32-33
200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作为"嫦娥一号"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应邀出席,并获得"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3.
正伟大的事业孕育微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金后孕育和发展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又为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航天精神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并已于二月二十日准确定点于东经一百零三度赤道上空。 春节期间,记者访问了不久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提升为中国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孙家栋,就第二颗通信卫星的发射请孙家栋同志谈了谈。 记者问:这颗同步通信卫星与两年前发射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有些什么不同?作了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42)
每一次成功与挫折,每一项探索与创新,都成为中国航天事业迈步前进的铺路石。在美俄两国垄断载人航天领域近半世纪后,中国终于以全新的姿态登上世界航天大舞台。 但中国航天业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在世界航天舞台上的地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特别是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航天六院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履行"富国强军"神圣使命,以航天三大精神和航天文化为引领,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精心培育诚信理念,筑牢航天发展基石;探索建设诚信机制,推进精品塑造工程;建立诚信管理模式,打造一流航天动力,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飞行试验任务,为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技术跨越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动力基础,赢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发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艰苦创业、砥砺磨炼、快速发展等重要阶段,逐步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学习模仿到自主研发,从研制单型武器装备到构建全域攻防装备体系,从服务国防建设拓展到服务国计民生的伟大跨越,积淀了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精神,极大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经济实  相似文献   

8.
刘琳 《瞭望》2008,(39)
2008年9月25日,一个让无数航天人与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时刻——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这无疑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也让中国航天从神舟五号所实现的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夙愿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艰辛付出,也离不开众多  相似文献   

9.
一月·环球     
《侨园》2012,(7):3+5
<正>世界惊叹中国"天神之吻"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载人交会对接6月18日14时许顺利完成,3名中国航天员从神舟九号走入"天宫一号",第一次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实验舱中"留下脚步"。在世界媒体热议中国人向太空梦想又迈出一步时,人们也在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00%成功的骄人纪录。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发文称,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6,(12)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总是以一次次令人震惊的奇迹,彰显出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上自主创新的实力。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完美表现,谱写出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征服太空的新篇章。今天,当勤劳善良的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时,当中华民族正在以快速发展的脚步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时,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以其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军工企业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在"学"上下功夫、在"思"上做文章、在"融"上见实效、在"新"上求突破,在"度"上要精准,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为推进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精神力量、舆论支持和文化滋养。在"学"上下功夫,用  相似文献   

12.
<正>6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开拓进取、拼搏奉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始终把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作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不断加强新时代航天精神的内涵与实践研究,为新时代航天军工央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国际航天界,美国、俄罗斯为第一军团,而欧洲空间局和日本、中国等为第二军团随着神舟七号即将发射,新一轮的中国航天热成为北京奥运热后的又一国际话题。美国有位航天专家此前发出感叹,他将美国比作航天领域里一直跑在前列的兔子说,如今兔子虽然跑得快,领先很多,但在睡觉;中国虽然是航天领域的乌龟,过去跑得慢、落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太空原则开展太空研究,面对来自太空的挑战,构筑我国科学合理的太空战略势在必行。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研究论证、设计生产、试验应用相结合,比较完备的航天工业体系。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以及空间科学等方面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全面探索和有限利用太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赛春 《瞭望》2008,(10)
航天科技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类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飞船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6.
石磊 《瞭望》2006,(44)
在第六届中国(珠海)航展,可以看到神六、空间站、嫦娥一号卫星、月球车及空间太阳望远镜“更高更远”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必然之路。实现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仅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在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航天第二  相似文献   

17.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任务的副总经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大队大队长袁家军,在神七发射升空后这样诠释此次飞行任务的意义:神舟七号航天员将首次离开飞船进行出舱活动,这是中国航天迈向宇宙空间的一个新起点,中国人将第一次真正触摸和感受到地球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航天企业作为事关国家安全命脉的战略性企业,肩负强军首责,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航天领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那些不计功名得失、刻苦钻研技术,默默无闻扎根科研生产一线的航天“大国工匠”们,是企业转型升级中一颗颗关键的螺丝钉,他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创新实干,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党委结合人才强企战略和一批“大国工匠”的培养,以国家重点型号和科研项目为依托,在科研攻关和生产制造领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并形成“四抓四促”实践路径与经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顾建键 《党政论坛》2004,(11):38-40
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也不断出现.其中,如何有效推进"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过程中必须正视并努力解决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世界著名的"三P"(pollution-污染、population-人口、poverty--贫困)问题之一,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在民族和国家参与的世界性的竞争环境中,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形态的变量,在对资源的占有和控制方面越来越显示出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因此,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是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