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沈志强 《今日浙江》2006,(17):30-31
近年来,衢州市依托山清、水秀、空气新的地处钱江源头独特自然生态优势,以原汁原味的生态型“真山真水”为主题,大力发展以“看农家景、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把农家乐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的“天然氧吧”,“农家乐”已成为衢州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新途径、山区生态富民的一种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影响农民增收的矛盾,从实实在在的增收中激发了山区农民保护生态的热情和自觉性,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生态致富的新型之路。以今年“五一”黄金周为例,衢州市30多个“农家乐”景点,家…  相似文献   

2.
林康 《今日浙江》2014,(3):23-23
景宁山多地少、山高路远,发展工业先天不足,难以像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化来促进农民增收,而是要探索自己的富民路径。做好新型城镇化文章。2013年景宁做过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3.2万农民强烈要求异地搬迁,其中2.2万人要求进县城安置。  相似文献   

3.
夏佟 《今日海南》2009,(5):35-35
“与畜牧龙头企业合作,成为我们东成农民增收的新动力。”日前,儋州市东成镇洪山村委会副主任陈伯先又有一批肉鸡出栏了,握着手里的钞票,他显得很兴奋。  相似文献   

4.
陈金花 《世纪行》2006,(4):42-43
他是大山的儿子。有山一样质朴的情怀,有山一样不朽的执着。他是农民的后代,对农民怀有深深的情谊,他用十几年的智慧和心血演绎了一出精彩的“天麻”神话,为山区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他就是宜昌市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绍柏。  相似文献   

5.
林健东 《今日浙江》2008,(19):50-51
近年来,松阳坚持把下山脱贫作为全面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之策,大力实施“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推进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工作。到2007年底,全县已建立下山农民安置小区5个、安置点14个,2453户9026位山区农民实现了下山脱贫,其中吉市筏铺安置小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下山农民安置小区,下山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临江市从年初开始,全面推进林地改革,掀起了农村继土地承包以来的第二次承包热潮,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开发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走向富裕提供了前提条件,为山区县份依托资源优势,实施林地生态经济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绿叶银丝织锦绣,织出了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图景,更织出了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路。桑蚕产业,是我区继蔗糖业后打造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2012年,全区农民种桑养蚕的售茧收入、现金收益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按户均桑园面积5.13亩计算,平均每户售茧总收入3.1987万元,总现金收益2.4269万元,净利润1.1283万元,比历史最高年份分别增长6.66%、9.64%、12.2%。在蚕区,广泛流传着"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说法。有的群众感慨地说:"蚕农月月有收入,好比干部领工资。"在宜州市刘三姐乡莫村屯,村民覃万光正在家中整理搬运养蚕用的蔟架。他介绍说,他家一年可以卖出12批鲜茧,全年收入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田林县依据山区实际,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在开拓中前进,在艰难中奋起,"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稳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苏星 《当代广西》2006,(6):33-34
百色市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百色市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把“农家课堂”培训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从党员群众的需要出发,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创新了农民培训的传统模式,为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子,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生产发展资金,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宜都市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出了“小额农贷”这个打破制约农民增收瓶颈的新路子,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贷款手续繁琐,农民货款难的问题,实现了惠农兴社、银农双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许筠 《群众》2013,(9):48-49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口袋也越来越富实,生活越来越殷实。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农业该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们又怎样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迫切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张飙  勇彪 《观察与思考》2007,(21):69-70
"儿子,咱村手机有信号了,妈现在就在家和你通话!""移动公司来我家,喝了这杯酒,坐下来谈发展。"……近年来,移动电话进入大山后,走进丽水一些偏远的山区里,农民兄弟就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心情。载歌载舞迎进村小吉村是松阳县一个偏远的山村,过去是一个出名的贫困落后村,经济发展滞后,人民都以种粮食为主。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罗屿 《小康》2012,(10):102
正云和继续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积极打造"产业名城、童话名城、@化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小康》:当年云和何以提出"小县大城"的发展思路?张建明:确定"小县大城"的概念是在2001年。云和是一个欠发达山区。当时已出台一些扶贫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但这样扶贫不如把农民转移出大山,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近期安排与长远谋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作者认为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关键是要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而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又在农业人口的非农化、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作者总结了过去发展小城镇的经验教训 ,指出我国今后城市化的重点是做大中小城市。为了鼓励农民进城 ,作者建议应通过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资本 ;改革户籍制度 ,为农业人口的非农化创造体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当前农民收入的特征:一是农业收入降低,但仍是农民收入的大头;二是非农产业收入支撑着农民收入增长;三是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增收依靠市场的作用明显增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有国家政策作用的弱化、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业投入下降、农民负担过重等。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靠结构调整,拓宽增收领域;靠科技创新,提高增收的科技含量;靠深化改革,为增收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中国人大》2011,(8):47-47
"我真着急!""我是个农民,从骨子里觉得农民太不容易,农民致富增收心愿迫切,但很多问题还没解决,我能不心急吗?"来自辽宁凤城市大梨树村的农民代表毛丰美这样说。农民增收太慢、农民贷款利率太高、农村社会养老步伐太慢,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构想,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使农村合作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9.
武平县城厢乡园丁村近年来逐步发展成一条繁荣红火的十里花廊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而这,离不开一位县人大代表连续多年为花卉产业发展的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20.
种粮补贴既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激励,目的是引导农民"多种地、种好地,多产粮、产好粮"。要将"好事做好",就得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办法近年来,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了面向所有农民的"四大补贴"(即种粮、良种、农机购置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减免了农业税,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虽然这些惠农政策利国利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新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