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法律地位不独立、工会干部的职业保障权缺乏、集体合同制度规定不明确、人事争议救济制度的不足和法定职责的不履行是当前高校工会维权在法律层面上的困境体现。要改革工会组织体制,赋予工会独立地位;强调源头参与,坚持工会主动维权;拓展维权领域,在突出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民主政治、人身、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实现重点维权与全面维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主体制度对行政主体的范围规定仍然过于狭窄.确立私人的行政主体法律地位,是完善我国行政主体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路径.私人完成行政任务,行使公共权力,应赋予其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机关授予或委托私人行政任务分为私人受托以行使公权力方式完成行政任务和私人受托以私经济方式完成行政任务两类.公权力的行使对公益与相对人权益影响较大,因而赋予私人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应受功能保留、国家担保责任、强制力国家垄断等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外国船舶和飞机的海洋行政执法权是国际法确认或赋予的国家在不同海域进行行政管辖的权能及其权限划分。国家在不同海域享有的权益,是其行使海洋行政执法权的基础,界定了其立法、司法、执法的权限范围。海洋行政执法权的实施具有常规性维权执法的效果。我国应根据国际法赋予沿海国海洋维权的行政执法权,全面行使立法权和司法权,常规性实施执法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工会在依法维权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工会参与立法和参与政策制定不到位;法律赋予工会的两大维权手段还存在虚化、弱化的问题;对于日渐增多的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工会的应有作用也受到诸多限制;等等。有鉴于此,我们提出的对策和思路是:加强工会的源头参与和维权,凡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重大决策,工会都应参与到位。统一思想,理顺关系,强化工会的两大维权手段。劳动争议应由基层调解为主转向以区域或行业调解为主,还要切实落实劳动争议仲裁的"三方原则",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雷德 《工会论坛》2008,14(2):10-14
法律视角下的工会维权职责是按法律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法律使然,工会不得不为。必须严格按法律赋予职工权益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履行职责,包括已有规定的落实和形成新的权项。应以法定形式确定与工会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维权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龚建林 《工会论坛》2005,11(3):36-37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教育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赋予教育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当前教育工会维权存在着观念性、法律性、机制性障碍,要维护好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教育工会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进行维权;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宏观参与,夯实维权基础;努力使工会工作融合到学校的中心和大局中去;切实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7.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新时期法律赋予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即维权的工作中,应把握好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差异性和实效性,方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维护目标。 一、抓住主要矛盾,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 要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一职责,就必须研究、把握好职工队伍的情况,弄清哪些人(群体或阶层)的利益最需要工会代表和维护,哪些方面利益最需要维护。只有  相似文献   

8.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然而现实是工会的维权相当乏力。导致工会维权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从维权的主体-工会自身来看,我国工会缺乏维权经历和维权的独立性基础,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也不适应维权要求。二是从工会维权的对象-职工角度来看,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意念分化,对工会缺乏信任和信心。三是从工会维权的工具-法律角度来看,职工维权的成本太高,工会权利和职责不对衬,企业工会独立法人地位难以保障。四是从工会维权的环境-体制机制角度来看,工会维权与社会大局存在冲突,工会宏观维权的渠道不畅,行业工会组织相对薄弱、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各行其责的维权模式也存在一定障碍。当前解决工会维权乏力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提升工会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具体举措有:一是提升工会维权的社会认可度;二是解决工会干部维权的后顾之忧;三是推行“上代下”的工会维权模式;四是构建工会维权的社会联动格局;五是创造硬条件在身份上增强工会的独立性。六是在法律上要努力争取工会维权的刚性武器。  相似文献   

9.
工会依法维权具有法律和政策依据,但当前情况下,市、区、县总工会面临帮助职工依法维权的困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法律为依据,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摸索出与案情、省情相一致的维权模式。取得维权成功的方式包括依法维权、依理维权、联动维权、联合维权、工会领导负责维权、党委和政府支持维权和被动维权等,这些方式属于调解,不属于协商、仲裁和诉讼。市、区、县总工会的维权与其他类型工会的维权相比,具有自身优势,但也有可能转化为弊端。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毕业生在遭遇就业歧视时存在维权困境,法律不完善、政府及相关组织未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社会公众平等权利意识缺乏是其主要原因.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需要政府对就业歧视进行管制.在加强培养全社会反歧视意识的基础上,政府应根据平等就业权的属性和内涵,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救济制度,使他们的权利获得最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