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整体性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性治理是在对科层治理、竞争性治理等治理模式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新治理模式,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和理想选择。其治理途径包括提升对公民需求的整体回应,加强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和公私部门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电子化政府及加强组织间协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后公共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趋向的整体性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性治理(Holistic Governance)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提出来的后公共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强调预防导向,公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强调整体性整合,强调整合信息技术、简化网络、提供一站式服务,注重内调目标和手段的关系,注重信约、责任感和制度化。整体性治理顺应的是新公共管理的逻辑,正在西方政府改革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有望成为21世纪政府治理的大型理论(Grand Theory),是未来政府治理的新趋向。对我国政府治理、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亦具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政府治理模式,形成各种有效的管理与协调机制一直是政府和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改革的方向。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必然导致组织的创新。在西方,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普遍使用,已经兴起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治理新模式,即整体性治理,该模式的组织创新主要体现在以协同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目标和以整合为核心的运作机制,同时强调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基础。这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整体型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一种新的政府改革趋势和动向。整体性治理是克服政府管理模式"碎片化"的理论基础。大部门体制是政府内部有效整合的路径选择。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外部效率提升的重要平台。整体型政府应借力信息技术,提升大部门体制与行政服务中心的协同度与服务能级。  相似文献   

5.
关于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亟须进行机构整合方案的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按机构设置与效能发挥的层级要求、行业属性与部门特征的类同程度、重点布控与发展战略的协和关系进行整合规范,根据大部门体制的属性特征、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及施政理念、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量制赋能,精心对其.关键枢纽与重要环节进行创新设计,确保其愿景蓝图转换为成功施行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大部门制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政府自我革命,地方政府在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的进程中面临路径依赖、职责同构、第三部门缺位、人员分流困难、法律滞后等诸多困境。为此,地方政府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寻求持续的改革动力,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共理性回归与“大部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性是现代政府的第一属性,增强政府公共性是行政改革的中心问题。我国近三十年的行政改革是政府公共理性不断回归的过程,具体体现在行政改革目标、行政领域、行政管理体制、行政价值体系等十个方面公共理性的回归。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行政改革指明了方向。从价值层面看,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政府公共理性回归的新探索,它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城市资源的聚集性以及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灾害具有多样性、时空耦合和链状分布等新特征。危机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消除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现象,是城市政府危机管理的关键所在。整体性治理强调政府机构的整体性运作,主张集中分散的资源,整合行政中的碎片,对于城市危机应对极为有利。当然,城市政府要想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必须在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公私伙伴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好推进整体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改革逻辑从精简转向整合。地方典型案例表明,地方政府开始更加注重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运行、组织服务、信息技术等多位一体的系统性改革和整体性治理。从长远看,这一改革内含的社会分权机制和基础性权力增长机制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需要进一步实现四个转变:从碎片化改革向整体性设计转变,从权力本位向责任和服务本位转变,从过程导向向效果导向转变,从制度改革向制度与技术的融合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0.
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所要求的政府职能转变,不能以一种宏大叙事的统帅性而遮蔽了局部性改革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精准化诉求。它要求在实现政府职能总体定位后,必须从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双向维度,考察各层级政府承担的职责、事权、财权及其支撑手段,实现政府职能的层级配置。在此两个逻辑前提下,依据一定标准对各层级政府职能进行横向整合,才是真正解决了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改革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建设和谐福建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当前福建政治生态的明智之举。本文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来看福建服务型政府建设,分析了当前福建政治生态在政治——社会层级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自身建设和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两方面就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政府内部组织机构的整合问题,阐述我国政府机构分散、公共服务"碎片化"的现状与弊端,强调可以借鉴整体政府的理论观点和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进行政府内部服务部门的职能机构、目标、信息以及文化的整合,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制改革后,深圳的政府机构得到优化,资源得到整合,管理层级实现了扁平化,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监督和协调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初步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以激进方式推进的大部制改革,尽管从形式上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但大部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在"委"与"局"的运作模式中,相关的联系制度建立得并不充分,有的部门甚至重新带来了交叉和混乱。在改革存在一定程度的阻力、缺乏内生动力和需要政治强力介入的背景下,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约束和公民政治参与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在评价过程中,党委和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评价的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应从把握正确方向、厘清科学性质、整合数据资源、回归本体功能等方面形成合力,营造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对教育的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政府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又必然影响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整体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种整体与部分的改革在目标、进程、措施及成果方面具有极其密切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于我们正确研究和分析服务型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未来走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服务职能和保障改善民生将分别成为我国未来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价值目标、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网通办"改革,惠及民众像"网购"一样方便和"进一网、能通办",体现了"顾客导向"和"整体性政府"建设的要求,为"智慧政府"建设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以"一网通办"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智慧政府"建设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表面在线上,实际在线下,根子在政府管理和政务服务流程的优化和完善。"智慧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顾客导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基础是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未来价值取向是推进政务服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打造"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相融通的"整体性政府"。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行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本文从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基本要求和当前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路径选择等四个方面对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做了一点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政府架构下的行政监督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七大报告所作出的我国政府改革的诉求.作为支撑和制约民主权利的一系列均衡性制度安排,行政监督制度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求出发,阐述了行政监督制度之于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了我国目前行政监督制度的缺陷,并从制度角度探讨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探讨政府选择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具体的决策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有效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公共无效物品的克服问题做出决策。鉴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产品、政治市场和政治民主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建议,政府改革应向三个方向发展:政治产品的效率——精政府、社会化,政治市场的秩序——立宪制、树规范,政治民主的价值——民主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20.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探讨政府选择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具体的决策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有效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公共无效物品的克服问题做出决策。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产品、政治市场和政治民主三个方面的分析,政府改革应向三个方向发展:政治产品的效率——精政府、社会化;政治市场的秩序——立宪制、树规范;政治民主的价值——民主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