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德关系的新变化和德国在欧洲地位的上升,正象德军参加今年法国国庆阅兵式一样,在法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既有希望,又有不安.但从总体上看,法德关系的特性决定了法国将继续执行以法德“轴心”为动力加快欧洲联盟建设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10月15日在给欧洲共同体现任主席荷兰首相吕贝尔斯的一封信中,就欧洲政治联盟的核心问题——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们声称,建议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欧洲政治联盟建设的进程。 法德建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政治联盟的基本目标;关于安全与防务;共同外交与防务的主要方面;西欧联盟与欧共体及西欧联盟与大西洋联盟之间的关系。法德主张加强西欧联盟的作用,使西欧联  相似文献   

3.
长达16年的“科尔时代”结束之后,有人说,推动欧洲建设的“法德轴心”将要被“法德英三角”所取代。这种说法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推理:既然“法德轴心”已经运转失灵,而德国新总理施罗德具有亲英倾向、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见解接近,因此,在未来欧洲事务中法德关系...  相似文献   

4.
姜毅 《瞭望》2000,(46)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底对法 国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访 问,同时参加了欧盟一俄罗斯首脑会晤。这是普京入主克宫以来对法国的首次访问。从欧盟首脑会晤和普京与希拉克的双边会谈的结果来看,普京不虚此行,取得了成果。 普京此次巴黎之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举行俄罗斯与欧盟例行的最高级会晤。对此,俄罗斯领导人行前的一番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接受法国和俄罗斯媒体联合采访时,普京表示,俄罗斯欢迎建立没有霸权主义的“大欧洲”的思想,俄罗斯不排除将来加入欧盟的可能性。 俄罗斯参加欧洲一体化建设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冷战末期,苏联…  相似文献   

5.
欧洲三大国——德、法、英领导人相继更迭以来,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动向,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德关系出现紧张和欧方趁中欧峰会之机配合美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问题上向中方施压的情形下,人们对中欧关系的前景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6.
英国《金融时报》1月23日发表了一篇该报记者对法国外长德沙雷特的专访谈话。德沙雷特指出,法国提出由一名欧洲人出任北约组织南欧盟军司令,这是一个建议,并不是一个要求,法国不要求什么,“如果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不会到香榭丽舍大街上欢呼庆祝;如果相反,我们也不会再来一次攻克巴士底监狱”。而就在法国外长发表这一谈话的前一天,美国新任国防部长科恩在美国参议院讲话中却再次重申,不能把北约组织的南欧司令一职交给欧洲军官担任,“这件事情不能谈判”,北约南翼“必须由美国人指挥”。此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又就北约改革和东扩问题进行电话会谈。舆论认为,法美围绕北约南欧指挥权问题至今纠缠不休,这充分反映了冷战后欧美之间对未来北约改革问题上的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 历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为共同 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的倡议下,法、美、德、日、英、意等六国领导人于1975年11月在法国举行了第1次首脑会议。1976年在波多黎各举行第2次会议时,增加了加拿大,形成七国集团,也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专电 32个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的领导人,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巴黎聚首,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首脑会议,讨论如何在东西方缓和的新形势下建立新欧洲安全结构问题。根据初步安排的日程,会议期间将签署北约和华约22国欧洲常规裁军条约;会议将审议和通过关于加强欧安会作用的一系列措施;会议也将成为美苏领导人会晤和其他双边和多边接触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东京专电 日本新任首相羽田孜在组阁后立即匆匆出访意大利、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从出访的结果来看,羽田此行的目的除了谋求欧洲国家对其新政权及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从外交上加强其执政地位,并讨论解决日美欧三方经济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寻求欧洲领导人在日本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当常任理事国问题上的全面合作与支援,同时也为了与抱有同样打算的德国加强政策协调,采取统一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一年前,欧盟各国领导人在欧 元正式启动后不久于瑞士的 达沃斯聚会,讨论政治统一问题。会上,意大利前总理、几个月后成为现任欧盟主席的普罗迪发表讲话说:“现代国家有两个支柱,即货币与剑(防务)。如今欧盟在货币方面已经统一,下面该解决剑的问题了。” 普罗迪这番话昭示了欧盟加强防务合作的决心。事实上,在这以后,欧盟确实在防务合作上举措频频。1999年5月,德、法两国首脑在法国图卢兹举行的例行首脑会晤中提出,要把欧洲军团改建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6月,欧盟在德国科隆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着重提出要发展自己的防务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纬 《瞭望》1986,(29)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七月三日至十日相继对美国和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在对这两国的访问中,都集中讨论了裁军、欧洲安全、东西方关系和中东局势等问题,还分别就法美、法苏间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访问结果再次表明了法国坚持它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当前美苏正在酝酿第二次首脑会晤;苏联在裁军问题上提出了“新建议”;中东问题陷入僵局;地区性冲突有增无巳;西欧国家普遍反对世界的两极化,要求欧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密特朗的美苏之行  相似文献   

12.
1987年5月,应欧洲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阿兰·勒·比雄博士的邀请,我前往比利时新卢汶大学出席了欧洲跨文化研究院主持召开的“认识与相互关系”双边人类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促进欧洲文化与非欧洲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讨论如何实施非欧洲文化区学者对欧洲文化的观察。出席会议的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  相似文献   

13.
通过拉拢“新欧洲”,制约“老欧洲”离心倾向,遏制俄罗斯,加强对欧洲控制美国总统布什借出席八国峰会之机,风尘仆仆,穿梭欧洲,先后访问了捷克、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意大利,但重点在东欧,显示了“新欧洲”在美国政府外交棋盘上的分量。在波、捷,布什与两国领导人讨论的重点自然是备受争议的反导计划问题。美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机械部队绕过法国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后对法国发起全面进攻,仅六周便攻克巴黎,法国沦陷。在国家的危难之际,菲利普·贝当作为当时法国领导人选择对德妥协,之后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成立维希政权。从此,人们对这位一战功勋人物的评论便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出卖了国家,也有人认为贝当的妥协是为了在军队已经溃败的情况下保护法国免于纳粹铁蹄的蹂躏。一些文献和档案表明,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贝当元帅和维希政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法国、德国虽然10月16日在安理会的投票中支持美国提出的伊拉克问题新提案,但同时又强调,不会承诺向战后伊拉克派兵,也不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为伊重建提供更多的资金。“老欧洲”不愿陷入泥潭当替身;而“新欧洲”国家在安全上惟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要听“老欧洲”的指挥,地缘政治方面不敢得罪俄罗斯,日子甚不好过。而这一切都是美国“新欧洲”战略惹的祸。  相似文献   

16.
法国与荷兰的全民公决相继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欧洲媒体称法国公决结果使欧盟制宪进程陷入危机,荷兰公决结果则是“给《欧盟宪法》的棺材板钉了最后一颗钉”,使之进入“临床死亡”状态。现在,欧盟及成员国领导人正在紧急磋商,争取在6月16日互17日的欧盟首脑会议期间拿出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前,即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苏联红军把德国法西斯侵略军赶回老巢,打到柏林南面易北河上的托尔高;从法国诺曼底登陆的美国军队也在这天进军到这里,实现了苏、美军队在易北河的胜利会师,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末日的来临。 一九四三年欧洲战场开始出现转折,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接连受挫。同年八月,美英两国首脑在魁北克会议上决定翌年春在法国登陆。后来在德黑  相似文献   

18.
8月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圆满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访华之旅。从中德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和签署的合作协议看,双方领导人对两国未来合作前景十分看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助理王朔在谈到此次默克尔访华成果时,王朔将其概括为四点:  相似文献   

19.
淡之 《瞭望》1995,(43)
最近,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朱佩多次提出法国核武器“欧洲化”的问题.其实,法国提出建立欧洲核力量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1992年法曾向英国建议过两国进行“核合作”的问题.现在,其新鲜之处在于,这次法国主要是向无核的德国及欧盟国家提出,而不仅是限于英国.这就使欧洲的舆论鼎沸起来,人们不禁要问:法国的传统核威慑理论在冷战后的新形势下是否开始产生了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密特朗当选总统的法国,结束了自一九五八年戴高乐上台起保守派连续执政二十三年的局面。 新政府将推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透过法国新领导人的谈话、声明,新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轮廓已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