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法治的支撑 ,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具有诸多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人治文化 ,缺乏支撑法治的法律文化传统 ;西方法律文化蕴含深厚的法治根基。究其根源是由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历史的纷乱中寻找文明的精义 ,并以之为基础来构建中国法治秩序 ,如何理解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关系 ,如何从终极依据的角度来看待中西文明 ,并以此超越西方法治文明的在世界文明中设定的中心位置 ,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在借鉴西方法律技能的同时 ,应当承认以张扬个人生命活力为基点、以民族、社会、国家为多元主体的秩序结构 ,由此方可进入中国社会秩序构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同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大战略方向,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构想。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的情况下,结合建设法治中国的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应采取环境法治手段,用环境法治保障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治主义与管理现代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社会之政治管理与经济管理建基于人治文化之上。近代以来,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但迄今为止,管理科学在实践上多被视作为一种技术科学,因而与法治文明很难确立起有效的现实联系。全球化在即、后现代化来临,随着中国“入世”,未来阶段我国社会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以及国家安全职能管理均当建主在全方位的宪政与法治文明历史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欲实现彻底的现代法治文化转型,就必先根除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流弊,充分挖掘法治的本土资源并吸收和借鉴成熟的西方法治文明,构建民主、和谐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有着不同的建构方式或实现途径,文章旨在探讨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如果说西方和谐社会追求的是一条法治之路,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主要强调的是道德伦理之径。辉煌的西方工商业文明固然不是和谐社会的全部,但它至少可以证明,和谐社会是不能没有法治的;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在于,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追求的秩序井然、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另外,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背景、环境及人文心理因素的差异,东西方传统法文化无论是在实体、程序或法律思想及体系上都有着不同的特质。无可否认,西方尤其是西欧很多国家在法治的发展道路上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在法治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今天,中国如何借鉴西方文明的先进之处,实现对本土文化的扬弃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古希胎罗马的法治理论开始对西方不同时期的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剖析,西方法治观念的演进清晰的显现出文明社会的历史潮流所向,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以利于我国法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摩西五经》是早期希伯来文化经典之核心,其宗教平等思想反映了希伯来民族争取独立、超越自我的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法治基因。在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融合后,这种民族精神和法治基因成为影响西方法文化发展的主要元素,并在“两希”不平衡消长中逐步成长为权利至上、法律至上、契约神圣、司法公正等西方法治精神,也浇铸了西方信仰法治的文化心理,从而为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准备了三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西方法治的生成主要有赖其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基础的同时同向务实;以法治生成所依凭的社会基础的来源不同,西方法治的生成模式分为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大类;当代中国在对法治生成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当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缺乏以人的自由权利和理性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基因和实体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天津社会救助立法中的救助措施,借鉴西方先进法制成果,逐步趋向制度化、体系化,同时受其特有的地缘文化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商业文化色彩。虽然这些救助措施受历史条件所限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已建构起日后天津社会救助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随着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语言上、价值观念及哲学思想上。同时,由于任何民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加之文化的交流,文化必然有共同性、趋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开发是关系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提升我国和西部文化软实力,事关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西部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文化创新都有着密切关系。加强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文化建设,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要高度重视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实施的开发与保护,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青年流行文化的产生是社会重大政治事件的延续反映,体现了现代进程的文化创新,是青年对西方大众文化的主动移入,也是社会非主流价值观的直接反映。通过流行文化,青年发现了自我,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15.
支撑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精神气质,必然根植于其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相较于西方社会经由中产阶层培育完成的社会结构性完善,进而实现的近现代文明的奠基之路,中国恰恰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结构演化的有机复合。如果说,西方希腊的理性传统、罗马的法治精神、优化的社会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进化相得益彰,催生了西方社会现代化及其精神气质,那么,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集权造成的中间群体的历史性缺失和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困境,急需一个中等收入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群体素养的提高,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培育健康、高雅的精神气质提供结构性支撑。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对此提供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6.
企业战略是动态协调企业和客观环境之间适应性关系的有机系统,以战略认知为联系纽带,企业战略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在东西方主流文化的比较分析背景下,企业战略的内涵与功能具有显著的辩证性,表现在:企业战略蕴涵着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企业战略既追求个性也突出共性;企业战略是创新与传承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它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整个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迅速发展,生产总值在全国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重。经济的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环境问题的处理成为其在追赶经济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文化意识原因,既具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的因素,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文化元素。归根结底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体现为群体性的有组织犯罪亚文化,它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中存在有组织犯罪的亚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组织犯罪中的个人和组织群体也存在有组织犯罪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在冷战结束后形成的经济一体、政治多极、文化多元这一世界格局的国际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密切。“文化”一词以一种新的姿态在中国大地兴起,备受关注,很快形成了一股具有普时性及普世性的热潮,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即便对于长期处于边远封闭半封闭的民族及民族地区,也无一例外地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与民族的走势如何?亟需引起高度的重视与度量。  相似文献   

20.
修订民族区域自治法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1、为西部地区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加强民族大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 ;2、有利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3、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长久的生命力 ;4、有利于西部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5、将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6、为西部民族地区最终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的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