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武帝时平南夷所置牂柯郡,领十七县。《汉书、地里志》第八上(以下简称《汉志》)总叙说:“墙柯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开。莽曰同亭。有桂蒲关。属益州。(应劭曰”“牂柯江也”。)户三万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七。”此郡县对考察贵州省古代疆域地望有无比重要性,上可以倒推古夜郎国再至古牂柯国的界线,下可作东汉以降此方郡县分合变化的依据,联系前后,实为关键。清代乾、嘉以来,方志学考据家多已  相似文献   

2.
吴心 《黄埔》2009,(2):58-59
《太平经》是道教的第一部经典,成书于东汉晚期,由多人不断增补扩充而成。《太平经》着力宣扬的是“治国之道”。它大量吸收儒家伦理道德说教及其治理国家的一些思想,还吸收了秦汉道家学说。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原始宗教巫术和方术内容。《太平经》也讲长生,  相似文献   

3.
段俊杰 《求索》2015,(1):128-132
《七国考》中《法经》引文的真伪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对于该段引文,《法经》标题中的"法"字符合李悝所处时代的背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说法符合李悝时代对法律的需求。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利用秦汉律二级分类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引文的篇目和体例结构具有合理性。学界对这段引文的内容的质疑不能成立,应该重视这段引文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向晋卫 《求索》2013,(1):97-99
《庄子·天下》提出了"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学术忧虑,这是对当时学术发展的敏锐观察和精准概括,同时,也表达了道、术再次相合的学术理想。这一理想在战国、秦汉时期得到了众多学人的继承和发扬,《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分类和评论中有集中体现。此后,道、术重新结合就成为传统学术思想评价的主要标准和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点对传统学术思想特色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具有丰富的学习思想,对人类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认识.在道、儒思想的不同影响下,《淮南子》表现出两种既有交集、又相迥异的学习观.一方面,《淮南子》坚持黄老道家的基本立场,对儒家之“学”进行批评,凸显出尊道抑儒的理论倾向,而另一方面又试图从整体上调和与兼容这两种学习观.受道家心性思想熏染,《淮南子》从基本原则、根本目的与理想境界等三个方面阐发其“尊道养生”的“为己之学”,彰显出显著的生命美学意识,这既对秦汉时期的学习思想有所发展和丰富,也对现代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涛 《理论月刊》2007,(4):55-57
《天下》篇的作者和时代有两种可能:一是战国中期的庄子晚年所作,二是成文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后学之手,不可能成文于秦汉以后。《天下》的思想倾向是老、庄道家的基本思想,融合吸取了诸家思想,不过对诸家思想的吸收也是放在道家的“道”中的一部分的地位。《天下》篇的主旨“内圣外王”思想是在文化意义上建立的自然人格和道德人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周孙武撰。考《史记·孙子例传》载,武之武十三篇,而《汉书·艺文志》乃载,《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故张守节正义以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杜牧亦谓武书本教十万言,皆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然《史记》称十三篇在《汉志》之前,不得以后来附益者为本。牧之言固未可以为据也。此书注本极多,《隋书·经籍志》所载,自曹操外,有王凌、张子尚、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媒体上出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制片人张伟平与《三峡好人》导演贾樟柯的论战,颇有意思.有人把这场论战称为中国电影商业片与艺术片之间的争论.而他们争论的原因,则因为是在同一档期放映时间,《黄金甲》以强压弱.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河殇》是一部值得争论的作品,那末应该说这场争论并未真正展开。在这样一个“争论行为”尚未获得当然地位而又极其需要“争论”的国度里,所有关于《河殇》的混乱争论必应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关于作品的争论和关于作品争论之争论。我以为《河殇》在前一争论中的  相似文献   

10.
《关雎》是求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雎》是诗经中的重要篇章,按现行的看法,一般认为是有关婚姻爱情方面的诗,我则认为是求贤诗。 一、以“淑女”比喻贤人 “窈窈淑女,君子好逑”,其中“好逑”究竟是何意?请看《周南·兔置》:“肃肃兔置,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置,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关雎”中的“好逑”同于《兔置》中的“好仇”(《诗经新义》·二南》),而且《韩诗》  相似文献   

11.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常頞接着李冰修筑的僰青衣道,从僰道(宜宾)将道路往南延伸,经朱提(昭通)汉阳、(威宁)修到味县(曲靖)终止。“五尺道”就是指的这条道。《史记》司马贞《索隐》说:“谓栈道广五尺。”《汉书》颜师古《注》说:“其处险阨,故道才五尺。”这就是“五尺道”名称的由来。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引李泰《括地志》说:“五尺道在郎州。”郎州是唐贞观年间改南宁州所置,在今天的曲靖,说明“五尺道”的终点站在曲靖。《辞海》五尺道条目是这样说的,五尺道为“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  相似文献   

12.
﹃弃市﹄刑有关问题的再商榷答牛继清先生张建国《甘肃理论学刊》1997年第3期刊载的牛继清先生的《关于秦汉“弃市”的几个问题》一文,对笔者的《秦汉弃市非斩刑辨》(见《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提出了商榷意见。对我来说,能有学界朋友愿就此问题共做...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主体建筑呈一主两翼,建筑风格突出了高台建筑、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目前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明清书画展》、《荆楚百年英杰》等10多个展览,2007年11月6日正式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疫情在历朝历代中,从数量上居于首位。据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记载了历代大规模疫灾的次数,其中: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另据《清史稿·灾异志》记载,清代268年中全国发生大、小瘟疫149宗,其中,清朝前期的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  相似文献   

15.
椰宗元在诗文中几次提到过“潇水”,然而“潇水”发源于何处,却历代注家各异。对此,我想谈一点看法。 据《大清一统志》云:“潇湘虽自古并称,然《汉志》、《水经》,俱无潇水之名。柳宗元《愚溪诗序》始称谪潇水之上。”这说明柳宗元之前“潇水”作为水名是不存在的。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写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冬),而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志》  相似文献   

16.
古州考略     
(一) 古州的名称始见于唐代。《新唐书·地理》称,太宗贞观十二年(638)李弘节开夷僚置古州乐兴郡,领乐山、古书,乐兴三县,隶岭南道。光绪《黎平府志·地理》认为唐代的古州不在贵州省境内,说:“古州乐兴郡隶岭南道,应在粤东西境内,非指黎平之古州也。盖地名暗合,犹黔之为贵州,而广西亦有贵州之名,则粤省之古州不得指为黎平之古州也”。  相似文献   

17.
从来没有哪一部法律能够像《劳动合同法》一样,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从立法、颁布到正式实施,有关《劳动合同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乃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劳动合同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透过《劳动合同法》的争论,我们应该看到什么更加深刻的问题?一部《劳动合同法》能够解决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公平问题吗?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共十八篇。袁珂等人以为《海内》四经多秦汉地名,应作于秦汉以后。按,这些地名为:象郡、余暨、下隽、桂阳、彭泽、朝阳、淮浦、雁门、倭、列阳、朝鲜、大夏、月支、天毒、桂林、番禹等,其中前七个出自《海内东经》末的“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段。此段乃他书所误入:一,《山海经》记叙水流时,均以山为主体,言某山也某水,如甘枣之山,共水出焉;海内昆仑之虚,赤水出东南隅,而此段却以水为主体,言某水出某山,如北江出曼山,南江出南山,与全书体例不符。二,  相似文献   

19.
《尚书》,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最主要的经典和源头。尚,上也,书,史书也,是指上古史官书于竹帛简册的政事记载,故《尚书》即上古之史书。秦汉以前只称《书》,汉文帝刘恒以后尊称为《尚书》。其内容是自上古原始氏族社会的唐尧虞舜时期,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时期,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流传到今天的《尚书》,是以西汉大儒伏生所传《今文尚  相似文献   

20.
晋江宰相录     
正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载,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正式称谓有"丞相""相国"等。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即秦汉以来的三公制、隋唐以来的三省制、明清的内阁制,每个时期的宰相称谓也不尽相同。晋江人文鼎盛。自唐开元六年(718)置县以来经历近1300个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