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前病状 两患貉长期少食、择食,有时吃多一点就呕吐,逐渐消瘦。排便不正常有时拉稀带血丝。无精补,喜卧、少动。 剖检所见 一例胃内容物少许,胃底粘膜充血,近幽门部有指甲大溃疡穿孔。另一例胃幽门,胃底部有4处溃疡,两处穿孔,其中胃底部穿孔被脂肪复盖,内容物流入腹腔。 综上所见:两例貉均死于胃穿孔。其它脏器未见异常改变。但引起貉胃炎、溃疡的原因较为复杂。笔者  相似文献   

2.
牛皱胃溃疡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 ,病情轻者常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与前胃疾病相混淆 ,当发生穿孔时症状加剧 ,往往以死亡告终。1 发病情况  某畜主饲养 1头黄牛 ,雄性 ,3岁龄。主诉 :该牛 5d前被骡踢及左腹 ,当时局部并无红肿、破溃等病状 ;就诊前该牛仅饮少量水 ,未进草 ,不反刍 ,排少量黑色稀粘粪便 ,尿频而短 ;平时以单纯玉米杆为饲料 ,发病前该头牛曾食大量碎砖屑。2 临床症状及治疗经过  病牛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精神沉郁 ,眼球下陷 ,结膜苍白 ,弓背而立 ,偶有呻吟。临床检查 ,病牛瘤胃充满 ,胃肠蠕动音消失 ;体温 38 .8℃ ,心…  相似文献   

3.
1987年6月笔者曾遇到一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临床检查:病牛精神衰竭、不安;眼窝深陷,皮肤松弛,微循环障碍(齿龈粘膜微血管充血时间在4秒钟以上);体温41.5℃,心跳120次/分,呼吸急促;常以右侧卧地。直肠检查:瘤胃右移,并与右腹壁粘连,结肠盘也与右腹壁粘连,左侧腹腔空虚,小肠移入腹腔左侧。由于病牛体格较大,未触及真胃。瓣胃穿刺,获得棕色液体,其pH值为2。根据检查结果及病史调查,初诊为真胃变位。  相似文献   

4.
瓣胃注射治疗奶牛真胃炎张旱霖(江西省南昌市奶业产销公司330043)为了提高奶牛真胃炎的疗效,缩短疗程,以达到较快治愈的目的,近两年来,我们试用瓣胃注射疗法治疗奶牛真胃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症状不食或间歇性的进食,腹痛,奶产量明显下降,病牛体质...  相似文献   

5.
某副食加工厂2岁黑白花奶牛,营养中上,预产期为1980年3月底,系头胎。病前饮食良好,妊娠正常。3月3日晨,发现该牛突然不吃,瘤胃蠕动减缓,未排粪,即内服健胃、缓泻剂,下午仍然不吃,不排粪,且见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同时腹部渐现膨胀,服给制酵剂后,晚上腹胀稍见减轻。次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变位在临床上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变位。左方移位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腹腔的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真胃仍在右侧腹腔,只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位(即向前或向后转位),称为真胃扭转。近年来,由于集约化饲养,真胃变位有明显增多的趋势。1984年以来,笔者遇奶牛真胃移位27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一)症状 真胃左方移位发生较缓慢,症状缓和。高产母牛分娩后发病较多。病牛食欲减少,粪便量少呈稀糊状,有时便秘或拉稀,并带有粘液。产奶量随食欲减少而降低。体温、脉搏、呼吸无明显异常。两侧肷窝下陷,左侧特别明显,在左肷窝触压瘤胃,往往不易触摸到,且感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有间隙,瘤胃蠕动音弱而短。在左侧肘突与肩关节水平延长线上倒数1~3肋间听诊并同时叩诊,可听到类似敲击钢管的音响。病状较剧者,左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对从日本北海道地区引进的黑白花奶牛群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牛群感染线虫5个属、绦虫1个属、吸虫3个属、艾美耳球虫8个种和2种螨。 材料和方法 (一)调查动物 为1986年12月从日本进口的黑白花奶牛54头,其年龄为12~16月龄。 (二)调查方法 内寄生虫检查采用“三粪六检”制,奶牛到达口岸,即在隔离场把牛随机分成4个隔离群,每群10~15头,采集新鲜粪便,并间隔1周、3周又采粪样,每次粪  相似文献   

8.
真胃变位是牛的常发病,我校附属兽医院仅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2日的11个月内,就先后确诊奶牛真胃变位9例,其中5例为右方变位(顺时针),4例为左方变位。9例均经剖腹探查验证,其中手术治愈6例,死亡3例(右方变位2例,左方变位1例)。 (一)真胃右方变位 1.发病情况:5例患牛系3~7岁黑白花奶牛,其中2例妊娠6~7个月,1例正常  相似文献   

9.
1985年8日中旬我国从丹麦进口一批黑白花奶牛,9月下旬分配给兰州市五泉奶牛场18头,在北京接运期间,发现1035号牛的鼻镜上侧皮肤有似圆形白色斑块,运回后不久呈现出典型的病区。11月初病灶已蔓延到颈、躯干及尾部。同群牛中另有5头被感染。经过病料的检查和分离培养,诊确是由牛的疣状毛癣菌属盘状菌(Trichopbyton verrucosum var.discoides)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俗称钱癣。 (一)流行及症状 在这18头进口丹麦奶牛中,9月下旬发现1头患牛,到11月中旬有6头发病,发病率为31.2%。同厩舍饲养的原有黑白花乳牛未见感染。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过去未曾见到发生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的报告。广东光明农场于1980年3月份从新西兰进口黑白花奶牛两批,其中包括一岁怀孕母牛和年轻奶牛(未孕),共1239头。3月底上岸后隔离饲养在深圳光明农场凤凰奶牛分场,即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及流产、乳房炎等症状。广州、深圳动植物检疫所以及农业部动物检疫所,使用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供应的1978年从匈牙利引进的Bartha-Nu/67株传染性牛鼻气管炎弱毒作抗原,并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将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列为必检的一种进口动物病。但目前对本病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作者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对由广州口岸入境的来自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的7批奶牛中的部分牛只进行了BEF血清学检测。 (一)材料和方法 1.种毒:牛流行热标准毒株BB7721(由澳大利亚农业部兽医研究所ATTWOOD实验室提供),在本所经Vero传代细胞系(美国8703)连续传代两次,常规方法测毒后,用Karber法计算其毒价作为10~(4.1)TCID_(50)/0.05ml,保存于-70℃。以100TCID_(50)作为本次试验用抗原。细胞培养用的生长液为Eagle’sMEM(美国CAT NO 410—1500),其中加5~10%经56℃灭活30分钟的犊牛血清,并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单位/ml配制而成(pH7.2±0.1);维持液除减少血清用量(加1~2%)外,其余均同生长培养液。  相似文献   

12.
怀孕奶牛及胎儿心电图测定张为民,宋学功,段海军,崔中林高太康王金铎(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杨陵乳品厂)(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为了解决测定胎儿心电图(ECG)的具体方法,判断胎儿的数目、胎位、胎心活动规律,以便为怀孕诊断提供新的手段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将Wistar大鼠束缚浸水应激 3h ,用光镜、电镜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变化 ,并检测胃黏膜溃疡指数。结果 ,应激组大鼠胃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 ,上皮细胞坏死 ,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及渗出 ;胃黏膜表面微绒毛呈现明显水肿 ,胞膜消失 ,胞核肿大 ,核变形 ,核仁溶解 ,毛细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应激宁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比应激组大鼠轻 ,对照组大鼠的胃组织未发现病变。统计结果表明 ,胃溃疡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试验证明 ,在应激状态下 ,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激宁对应激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86~1988年,西安第二奶牛场发生拉稀的奶牛404头,发病率为41.66%,因拉稀而死亡和淘汰的97头,占患病牛的24%。作者对该场奶牛拉稀病病原作了调查,证实是由于饲喂霉败饲料而引起的真菌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各地奶牛不同程度的发生难妊症,严重影响了奶牛繁殖和产奶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根据多年在现场试验研究的结果,并搜集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材料,对牛难妊症的原因及主要防治方法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精氨酸对奶牛受胎率及后代性别的影响李永海,段志远,孟宪印(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对家畜性别控制的研究,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都已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为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黑木常春(1978)报道用精氨酸进行性别控制效果良好,方法又简便易行。为此,...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来,在我省高安、清江、吉安等县的红壤丘陵地区的耕牛,特别是阉公牛,每年夏秋季节发生一种膀胱粘膜糜烂、溃疡、坏死而导致膀胱自发性穿孔或破裂的病例。作者从1974~1979年曾遇到28例,现将有完整记录的12例加以整理,供参考。 (一)临床早期所见 膀胱溃疡自发性穿孔,是一种渐进性坏死性病变,一般病程很长。多数病牛消瘦,营养不良,被毛粗乱逆立,无光泽,阴茎前端毛丛干燥,有的包皮周围及其毛丛处附有痂样污物,阴茎上缩。排尿在膀胱穿孔前,多伴有尿路梗阻,临床表现如翘尾、体前倾或后退踏步、凹腰、努责、会阴部阴茎不断抽动等。假如尿道处在不完全阻塞的情况下,尿则呈线状或滴状排出。同时,常见有间歇性血尿发生。后期精神沉郁,不愿活动,驱赶时行动小心,减食或停食,但体温正常。 与此病相类似的膀胱破裂,多呈急性经过,由于尿道阻塞,膀胱过度充满而破裂,一般膀胱粘膜病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定点突变的原理 ,获得包含有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 2B编码区的目的基因片段 ,经KpnⅠ和XbaⅠ双酶切后 ,与经同样处理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DNA3.1(+ )连接。经鉴定及DNA序列分析 ,口蹄疫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已被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 )上 ,且目的基因上的XbaⅠ位点成功突变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继应用753型弹簧式血压计测定黑白花奶牛尾动脉压之后,又应用自动电子血压计对不同年龄黑白花奶牛的正中动脉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纳米氧化锌(nano-ZnO)对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本实验选取初生犊牛P3代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为试验对象,向培养基中添加0(对照)、0.2、0.4、0.8、1.6、3.2、6.4、12.8μg/mL不同浓度的nano-ZnO培养12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CCK-8法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增殖活性;微量法检测LDH漏出量;DAPI荧光染色结合Image J图像测定分析nano-ZnO对BIECs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Bcl-2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no-ZnO低剂量各组(0.2、0.4、0.8μg/m L)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核型正常,增殖活性增加,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LDH漏出量无差异(P0.05);高剂量各组(1.6、3.2、6.4、12.8μg/m L)细胞皱缩变圆,密度减小,细胞核致密浓染、裂解,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LDH漏出量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Caspase-9的表达量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Bax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结论:nano-ZnO低剂量组对BIE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剂量组能够抑制BIE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