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剑力  杨贞 《学习论坛》2001,(10):11-13
本文从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协调的理解出发,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两种制度必须相互融合协调的观点,并指出了我国目前转型期所出现的制度不协调,最后针对国情提出了促进制度协调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现实中,由于媒体角色的错位,时常会出现社会舆论左右司法,进而影响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司法公正的现象。剖析我国传媒与司法的现状,解析二者矛盾的根源,有助于在冲突之中做出合乎现实的价值选择:针对现状应坚持"司法优先"的原则,传媒报道应让位于"司法机关独立审判"这一更高的社会价值利益。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冲突中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社会转型相一致 ,现阶段正是我国道德价值及其规范体系发生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社会精神生活整合程度比较低、道德文化现象大量结构性失调 ,人们普遍感到道德选择的困惑的阶段。在社会生活中 ,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 ,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杂糅渗透 ,异彩纷呈。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在道德冲突中有效地进行自由选择 ,并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是我们道德生活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最为迫切也最为棘手的问题。因而 ,认真研究和探讨道德冲突及行为选择的问题 ,不仅是伦理学上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也是当前人们道德生活中所面临的亟…  相似文献   

4.
领导集体或领导班子是一个组织中的核心和主导。社会组织要良性发展,必然要求领导者之间有一个融洽、和谐的关系,同时能够对外一个声音,对内统一行动。然而,由于受学识、阅历、秉性或掌握信息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件事的处理,不同的领导会有不同的意见,难免出现意见的分歧和冲突。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仅不利于领导间的团结,而且会使下属无法正常开展丁作。此时,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的协调工作,通过领导的协调,一方面充分发挥建设性冲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有效控制破坏性冲突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录用正式制度,按照狭义理解,仅是人为制定的“正式规则”,也就是指围绕公务员录用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录用流程、考试程序与内容设计等体系制度。录用的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能。这种主观性的制度认可则属于录用的非正式制度。因此,公务员录用的非正式制度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包括官员考选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意识形态等因素。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共同组成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制度环境,两者的结合才是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集体土地的地权归属划分存在着"制度模糊",而正是这种制度模糊成为当下地权冲突的重要成因。这种制度模糊包括"有意识的制度模糊"与"无意识的制度模糊",前者导致了地权的外部冲突,即国家与乡村之间的冲突;后者导致了地权的内部冲突,即村民集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解决冲突的现实路径分别在于构建更具包容性的产权形态和搭建集体内部的商议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利益追求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有利益追求,就有利益冲突,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人们对利益追求及冲突的认识是不同的.传统社会通过人性的教化贬低利益追求以求消灭利益冲突,现代社会承认利益追求并通过制度协调来维护和保障正当的利益追求.通过理性的制度协调,现代社会比传统社会在利益追求方面有更强的保障能力,在利益冲突方面有更强的负荷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滥用其知情权,侵犯求职大学生隐私权的现象,应分析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知情权产生冲突的原因及其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冲突协调构想,以维护求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马佰莲 《理论学刊》2020,(3):133-141
随着科学研究的建制化发展,科学文化和政治文化建设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与政治之间既是互斥的,又是共生的。在当代,一方面,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创新实力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也是影响科学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的文化要素。但是,科学文化不同于政治文化,二者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靠得太近,国家科学文化建设要求正确把握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在科学的行政标准与学术标准、功利目标与求真目标、科学民主与政治民主之间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2)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扰动,使得系统均衡的稳定性成为制度变迁中的根本性问题。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效率功能、秩序功能及其内在关系的研究,为探索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提示,突出了制度在构建稳定的秩序、引导人类行为和减少不确定性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国家意志的正式制度层面上,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经济制度创新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培育和形成与正式制度相适应、相匹配的非正式制度因素,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过程,建构稳定、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社会秩序,是中国经济转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闫彦明 《求实》2002,(10):27-30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有效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是转型的核心问题之一 ,这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在和外在制度两个层面。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从制度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与知情权作为基本的人权,是一对矛盾,二者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冲突从未间断。知情权重在公众了解社会各种信息,具有公开、开放和外向的特点;而隐私权重在保护个人信息,具有保守、封闭和自控的特点,二者具有天然的对抗性。这种冲突反映到公民与公务员身上,就显得更突出和尖锐。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市场一体化 ,无边界的共同市场及有效竞争规则是市场一体化的核心内容。由于中国经济转轨期缺乏区域经济合作的体制基础 ,成员政府行政权威力量的干预取代了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有效竞争 ,使得“地方保护”以另一种形式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继续着 ,破坏了利益共享原则 ,不利于产业分工的深化及区域资源融合。从改革的角度看 ,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的过程,构建起满足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 ,是有效减弱成员政府过强的市场功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引言行政行为 ,又称“公共管理行为” ,它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基于行政行为的意义 ,不仅体现为法理层面的政府权力、即行政权的依法实施 ,也体现为经验层面的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对行政权的具体运用 ,还体现为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行政对象(即行政法学所谓的行政相对人)于公共管理活动方面同行政权主体发生沟通与交往时作出的相关反应。因此 ,理解行政行为就必须将规范视角与经验视角统合在一起 ,必须将具体参与行政行为的双方统合在一起 ,即同时把从行政权主体出发所作的研究与从行政权受体出发所作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为保障.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从制度的本身去理解制度,犹如手持长矛的堂吉可德乱冲乱撞,而可怕的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桑丘式人物更多.因此有必要遵循马克思的思路进行再研究,还制度的根源基础于物质的生产生活关系,还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主导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臧学英教授主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经济变革中的文化新论》一书,是一部资料翔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在理论上颇具创新价值的学术著作。作者从现代史学观出发,深入挖掘中外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积极探索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研究和探讨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如何寻求与市场经济的统一;商业行为怎样形成文化选择的标准体系,社会  相似文献   

17.
古德诺是较早提出政党变革理论的政治学家。在20世纪初就在行政与政治二分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协调国家职能的思想,强调的重点是政治与行政的协调。政党是协调政治与行政冲突的润滑剂。政党通过选举官员来协调政治与行政关系。政党体制也存在弊病,要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不断改革政党。政党要增强对民众的责任,自身也需要民主化改革。国内已经有学者在关注政府体制改革与政党改革的直接关系,这无疑是对中国政治的一个深刻把握。党管干部是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重要途径;探索党政干部分类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中外大多数经济学家仍将中国经济改革视为“渐进式改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但实际上,“渐进”既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本质特征,也不能揭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内在逻辑。深化对中国经济改革道路认识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博弈行为分析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始终没有得到合理地解决,相反却常常陷入“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困境,形成了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难点。因此,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如何妥善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博奕,即对策,就是指参加竞争的各方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策略。中央与地方的博奔是建立在地方利益双重性的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地方与中央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地方利益以…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中央宏观调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指中央政府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利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必要的行政指令对宏观经济所作的调节与控制,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宏观调控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要依赖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还要依赖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者,其行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宏观调控效率的高低。一、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征从规范的要求看,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对中央宏观政策调控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